内容简介 高校学生工作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目前已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环节,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构建合理的学生工作体系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况、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学生工作概述、学生工作的载体概述、学风建设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实践等。这些内容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期对如何做好学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是一线学生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与凝练,对工作在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况 第一节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概况 第二节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二章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学生工作概述 第一节 学生工作概述 第二节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学生工作的理念
第三章 学生工作的载体概述 第一节 学生工作育人的内容概述 第二节 学生工作育人载体概述
第四章 学习指导育人实践 第一节 学风建设 第二节 学习指导育人实际应用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育人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应用
第六章 学生日常管理育人 第一节 学生日常管理概述 第二节 学生工作日常管理育人实际应用
第七章 网络育人 第一节 网络育人概论 第二节 网络育人实际应用
第八章 就业指导育人 第一节 就业指导内容概述 第二节 就业指导在育人中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育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十章 社会实践育人 第一节 实践育人概论 第二节 学生工作角度下的高校实践育人现状 第三节 高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的进一步工作方向
第十一章 班级建设育人 第一节 班级建设概述 第二节 班级建设的意义 第三节 班级建设的方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 (一)多端性 学生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具有多种开端,可以从多处人手。例如,学习成绩,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等。例如,学生工作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的部分内容之一,道德教育一般以认识为开端,沿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的内在顺序发展,最终以行为习惯为终端。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常常会出现不平衡性,每个具体的思想品德过程并不是严格按照上述过程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关键点,据此作为开展道德教育的开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些学生意志薄弱,就以此为工作开端和重点,锻炼其意志品德,促进其养成良好的意志品德;有些学生信念尚不稳定,则应坚定其信念;有些学生日常习惯不好,则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学生工作具有多端型,从何人手,因人而异,不能机械地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 (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相结合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要有机地相结合。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理论的灌输没有实践体验,理论的力量不会得到稳固和升华。学生工作的实践性包含着三层含义:学生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实践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生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实践;学生工作的归宿也要依靠实践完成。离开了社会实践,学生工作就会变得苍白空洞。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期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变得尤为突出。所以在学生工作中要更加注意社会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和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相结合 价值观的教育是学生工作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大学教育大众化,且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今天,就业问题是学生十分关心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离开职业教育就很难谈清楚,变得没有立足点,也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离开就业教育也很难说明白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对人生的把握。 (四)注重载体建设 学生工作要实现教育目标,需要借助载体。在新形势下,载体建设尤为重要。学生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工作不能和教学工作一样在传统的课堂中灌输理论。学生工作的过程较为依赖载体的开展。学生工作相对于教学工作没有较为独立的形式,整个过程较为“潜移默化”。这样受教者才会把其中所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会特别留意其中所蕴藏的教育的内容。因而,学生工作中,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顺利为受教育者掌握、吸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所以形式多样且适用于教学内容的载体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熏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美学修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提升学校声誉、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校园文化能以非强制性的方式影响优秀的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等。 (五)非强制性 所谓强制,是指以某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力量约束人或者物,或者是以这种力量来使人执行某项行动,使物进行某项操作。教学教育,通常都体现为学校的课程,受教育者具有学业的压力和考试的要求,在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还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显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此不同,学生工作包含管理与服务大多不要求通过考试等形式进行考核,相对而言是非强制性的。至于受教育者需要遵守的、相关活动的规则,这可以说是硬性要求,具有强制性,但这两种情况处于不同层次。相对于教学,学生工作没有了强制性,从而淡化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限,有时有较好的效果。 …… 前言序言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立足、融人,服务并与区域共生,共享是学校的使命与责任。随着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转型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两个途径得以实现。 高校学生工作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目前已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环节,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构建合理的学生工作体系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况、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学生工作概述、学生工作的载体概述、学风建设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实践等。这些内容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期对如何做好学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是一线学生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与凝练,对工作在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获以下项目资助: 2018年教育机制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G5-16);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三分式”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JG2018-733); 内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人工智能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8TD02); 高校德育实践学分制研究,项目编号:17SA0067;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智能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19KJFHOOl。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内江师范学院副校长郭云东、学生工作部部长兰华、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淯等在百忙中对笔者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鉴于作者能力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可能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广大读者指教,未竞之处寄望于通过以后的研究和努力加以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