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传导效应研究/新时代中青年学者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丁述磊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2006-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系统研究了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传导效应,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居民社会融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第二,从工资水平、健康状况和主观认知(主观公平认知和主观幸福感认知)三个层面解释了非正规就业降低居民社会融入程度的原因。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五个核心章节。即:居民社会融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影响的实证分析、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效应分析、非正规就业的健康效应分析和非正规就业的认知效应分析。 作者简介 丁述磊,1991年5月生,山东聊城人,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就业与劳动关系。 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第68批面上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已出版专著《市场与观念的考验——女大学生就业实况调查》1部,在《中国人口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居民社会融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数据来源 3.2 指标选取 3.3 因子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模型选择与变量描述 4.2 实证分析结果 4.3 分样本回归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效应分析 5.1 工资差异分解方法 5.2 数据来源、模型选择与变量描述 5.3 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 5.4 本章小结 6 非正规就业的健康效应分析 6.1 数据来源、模型选择与变量描述 6.2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6.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非正规就业的认知效应分析 7.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7.2 非正规就业的主观公平认知效应分析 7.3 非正规就业的主观幸福感认知效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 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 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农民工 的转移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中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他 们多数以非正规就业的方式 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相比 正规就业群体,非正规就业 人群不仅面临远离家乡、长 时间不能和家人团聚的问题 ,而且他们的工作时间长、 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水平 低并且缺乏社会保障,这些 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 健康,阻碍了他们融入社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明确指出:“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 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受城乡分 割的户籍制度影响难以融入 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建 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机制,要努力完善农业 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 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 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 体融入社会。”党的十九大 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 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 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由于非 正规就业阻碍了居民的社会 融入程度,进而不利于社会 融合的最终实现,因此,在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系统 研究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 融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本书对健全和完善中 国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实证支 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利 于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 者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有 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有利 于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健康 的社会心理动力源,这也是 本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 本书利用2016年中国劳 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 据和2006-2015年中国综合 社会调查(CGSS)数据, 系统研究了非正规就业对居 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传导 效应,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 分:第一,利用因子分析方 法构建居民社会融入程度评 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分位 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非正规 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 。第二,从工资水平、健康 状况和主观认知(主观公平 认知和主观幸福感认知)三 个层面解释了非正规就业降 低居民社会融入程度的原因 。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五个 核心章节。即:居民社会融 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 影响的实证分析、非正规就 业的工资效应分析、非正规 就业的健康效应分析和非正 规就业的认知效应分析。 (1)居民社会融入程度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 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 查(CLDS)数据,利用因 子分析法,根据主客观相结 合的原则构建了一个包含8 个一级指标,涉及20个指标 层的居民社会融入程度评价 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 显示,影响居民社会融入的 一级指标共有8个,其中影 响最大的一级指标为就业状 况,权重为0.150。这表明 就业状况对居民社会融入的 影响不可小觑,如果就业质 量相对较差,显然会降低居 民社会融入程度。 (2)非正规就业对居民 社会融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CLDS(2016)数据, 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 方法实证分析非正规就业对 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计量 回归结果显示,非正规就业 对居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在统 计意义上显著为负,而且非 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融入的 影响呈现U形特征。性别分 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居民 社会融入程度的所有分位点 上,非正规就业对女性居民 社会融入程度造成的损失显 著大于男性居民。地区分样 本回归结果显示,非正规就 业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 西部地区居民社会融入的影 响同样存在异质性差异效应 。 (3)非正规就业的工资 效应分析。基于2006-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正规 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方 程进行估计并对工资差异进 行分解,研究发现非正规就 业的工资水平显著低于正规 就业。相比正规就业,非正 规就业教育收益率低,性别 歧视更为严重。随着工资分 位数水平由低到高,性别歧 视程度逐步增强。分位数分 解结果表明,随着工资分位 数水平的上升,特征差异的 解释能力越来越强,而系数 差异占比越来越小。同时, 随着工资分位数水平的上升 ,工资差异逐渐缩小,符合 “黏地板效应”,而不是“天 花板效应”,这表明中国正 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 异主要是由工资分布低分位 数水平上的差异造成的。正 规就业与异质性的非正规就 业工资差异分解结果表明, 在代表性分位数上,正规就 业与非正规受雇者工资差异 最大,而正规就业与自我经 营者工资差异相对较小。 (4)非正规就业的健康 效应分析。基于CLDS (2016)数据,利用有序 Probit回归方法分析了非正 规就业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对居民 健康状况的影响在1%水平 上显著为负。非正规就业对 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异 质性差异效应,即非正规就 业对女性居民健康状况造成 的损失大于男性,对户外工 作者健康状况造成的损失大 于室内工作者。非正规就业 对东部地区居民以及中西部 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也 是显著为负的,而且由东到 西非正规就业对居民健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