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哲学基础入门(有趣的哲学家和哲学思维)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杨闯世//隋晶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哲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贯穿人生始末的终极追问,是一种思维方式。没有哲学思维,我们在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就像在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铜板,只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无法高屋建瓴。哲学无法为我们提供确定的答案,但在我们遇到问题、难以决策时,它可以成为一种指引,让我们借由哲学家们的不同态度,以及各式各样的哲学观点,拨开心中迷雾,探寻生命中什么东西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继而作出忠于自己的选择,过好独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杨闯世,成都沙漠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中心特邀导师。第五届“互联网 ”学生创新创业专家评委。2017年度全国优秀中小企业家。 目录 哲学的终极追问1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水生万物,“神”第一次被抛弃 看见数与哲学,看见对立与统一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只有原子与虚空,没有不死的神灵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宇宙间唯一的实体就是宇宙本身 精神与物质是两个永恒的实体 “绝对精神”创造了世间万物 世界的本质是运动不止的绵延 过程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过程 存在是客观实体,是万物的本质 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凡是可说的都可以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就要保持沉默 哲学的终极追问2 “我”到底是谁? 没有“自我”,就无法认识外界的一切 上帝死了,一切价值由人自己建立 存在即是被感知,观念不能离开人的心智 人只有在与自然的联系中才能理解自己 没有我的知觉,就没有事物的本质 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是个人的世界 想要确立自己的本质,只能依靠行动 人是能思考的芦苇,可以设计自己的命运 存在着的物就是人,唯有人存在着 哲学的终极追问3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意志是深思熟虑后,余留下来的欲求或厌恶 放弃迷乱心智的外物,借由理性通往自由 控制心灵比肉体惩罚更能令人心生畏惧 自由是指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把握自己的自由,创造自己的命运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是人性的天赋,不应该受到任何侵犯 自由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责任 哲学的终极追问4 哲学是感性还是理性的? 长跑健将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一切都是流动的,都在不断地变化 审美是直观的,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摆脱痛苦 不要依靠成见下结论,任何时候都要用大脑去思考 信仰与理性相矛盾时,信仰应当服从理性 用理性来批判一切偏见,无论这些偏见来自何方 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心灵的对象除了知觉以外,没有其他东西 哲学家若不能成为帝王,就让帝王成为哲学家 火可以毁灭我,但它必将照亮真理 哲学的终极追问5 为什么要“怀疑一切”?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万事万物都是值得怀疑的 研究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原因 我在怀疑,我思想因而我存在 认识自然,归纳法比演绎法更可靠 普遍性的结论,不能仅通过个别事实来证明 根据经验得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 用较少的东西即可完成的事,无须浪费更多 哲学的终极追问6 如何界定道德? 爱是道德的核心与最高原则 对世界的爱是贪爱,对“至善”的爱是纯爱 有德之人始终强大,罪恶之人始终弱小 美德是唯一的善,做正确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崇高的目的是让心灵获得自由与完整性 我对他人负有绝对的责任,但他人并不因此对我产生责任 想左右他人先左右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哲学的终极追问7 我们该怎样生活? 生活有基础性的选项,但个人选择可以有差异 回归内在的心灵,为思想的宁静自由而努力 不沉湎于物质的享受,过有节制的修行生活 每一种快乐都是某种善,但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 享乐要节制,拒绝一切不合时宜的快乐 我们有权保护私有财产,也有义务不去侵犯他人 以别人喜欢听的方式,讲述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个体是生而自由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死亡不值得恐惧,用理性规划自己的生活 人当自己决定死亡的时间和地点 向死而生,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向死亡 哲学的终极追问8 如何获得知识?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认识自然万物的本性,打破内心的恐惧 尊重自然,用知识去认识和利用自然 做学问要学蜜蜂,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创造 知识越是渊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识不足 心灵是一块白板,所有的观念都源自经验 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做到价值中立 理解知识不能够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 认识美好的事物是意见,认识美本身才是知识 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必须服从自然的指导 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情 哲学的终极追问9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 要从悲剧中解脱,唯有在哲思中忘我和禁欲 把对上帝的爱,变为对人的爱 世界的确很荒谬,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快乐 幸福难以度量,人与人的苦乐并不相通 正确的便是善的,善的行为可以增进幸福 事物不能拂乱灵魂,人生不过一种意见 保持“不动心”的态度,便能寻得幸福 让灵魂安宁,用理性找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里,才是实实在在的 序言 当有人提议和你聊一聊 哲学时,你的第一感受是什 么? 如果你很乐意聊一聊, 且对哲学有一定的认识,并 曾以哲学的视角和思维去审 视过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那 么我感到很荣幸,能借助这 本小小的哲学书与你的思想 进行互动与联结。 如果你的脑海里出现的 是这些词语:枯燥乏味、晦 涩难懂、高深莫测、脱离世 俗……没关系,我也可以理 解,且不会感到惊讶。毕竟 ,多数人对哲学的第一印象 ,都和那些性格古怪、思想 艰深的哲学家们有关,他们 被供奉在常人难以企及的神 龛之上,令人敬而远之;而 他们总结出的那些哲学理论 ,也犹如神庙上的神谕,听 起来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令人费解。 为什么我们会对哲学产 生误解呢?我以为,有两方 面的原因比较容易引发共鸣 : 一,哲学的争论大都是 在抽象词汇的语义上进行的 ,这使得我们感觉哲学枯燥 晦涩。 二,陷入彷徨困惑之境 时,哲学无法直接地提供解 决方案,这使得我们认为哲 学无用。 不可否认,这是哲学带 给人的直观感受,但并不意 味着这是哲学的全貌。 任何具体的学科或学问 ,都致力于解决具体的问题 ,满足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 求。从这一层面来看,哲学 的确没办法作为直接解决问 题的工具,因为哲学从来都 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追问 某一具体的事物;它是没有 标准答案的终极追问,是寻 根究底之学,深入的是事物 的本质,追问的是具有普遍 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 尽管哲学无法直接为我 们提供确定的答案,可当我 们难以决策、身陷囹圄时, 却可以透过哲学家们的不同 态度以及各式各样的哲学观 点,拨开心中迷雾,看清自 我救赎的道路,作出忠于自 己的选择。 当你为了痛苦之事耿耿 于怀时,哲学无法让痛苦的 事消失,但它会提示你:“ 如果生活让你感到痛苦,那 就去反省并去除自己的意见 和观念,是它们使你痛苦, 而不是生活本身。” 当你为了口腹之欲放纵 自我时,哲学不会直接拿掉 你手中的食物,但它会劝告 你:“每一种快乐由于其自 然吸引力,都是某种善,但 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 择。 哲学离生活从来都不远 ,生活中的一切疑惑,都可 以在哲学中找到答案。 此时此刻,你于茫茫书 海中翻开这本小小的哲学书 ,我实感荣幸和喜悦,也真 心期望不辜负与你的这一场 相遇。哲学犹如一位诚挚可 信的指路人,从不会迎合我 们的一时之需,却总致力于 为我们提供长远的、终极的 、受益一生的思考方法。借 由这本小书,愿你能在哲学 家们的思考与追问中,与自 己的灵魂对话;通过支配自 己的价值观,支配未来的生 活与选择。 杨闯世 隋晶 2022年6月 导语 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曾说:“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 不过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仍然悲观:“生活摇荡如钟摆,于痛苦与无聊间徘徊。” 而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却说:“要把每件事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件事去做。” …… 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 连善于思考的哲学家们也难有定论,翻开本书,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 精彩页 水生万物,“神”第一次被抛弃 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人 奥斯卡·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出生在小亚细亚爱奥尼亚西岸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6年),就是仰望星空的人之一。他热衷于研究哲学和自然,博学多才,被誉为希腊的“七贤”之一,与梭伦齐名。 据说,有一天晚上,泰勒斯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星空,看到了满天星斗,他便预言第二天会下雨。就在他预言的时候,没看见脚下有个坑,于是他扑通就掉了进去,险些要了命。好心人路过,将其救了起来。这时,泰勒斯说:“谢谢你把我救起来,可你知道吗?明天会下雨。” 后人把这件事纳入了哲学家笑话之中,嘲笑哲学家只知道天上的事情,却不知道脚下发生了什么事。可是,2000年以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却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正因为泰勒斯心中只想着“天空的事”,他才能够成为希腊智慧第一人。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早期的爱奥尼亚哲学家们,总希望能在变化不已的自然现象中找出不变的本体。然而,对于“宇宙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神话的解释根本无法满足人的好奇心。和这些人一样,泰勒斯也想在宇宙间的各种质料中找到答案,他平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他的哲学,那么“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再合适不过了。 水、火、气、土,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四种元素,泰勒斯认为,水是这四种元素中形式变化最明显的:水冷到冰点时可以转化成固体冰,热到沸点时可以转化成气体。液体、固体、气体,这三种状态可以说明大部分的具体事物,最重要的是,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除了这一论据之外,泰勒斯还有一些早年在埃及游历时观察洪水的心得。当时,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潮的记录,并亲自查看洪水退后的现象。他确实有了很大的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仅会留下大片的淤泥,更重要的是,在淤泥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的胚芽和幼虫。看到这一现象,再联想起埃及人原有的宇宙神话,他得出了“水生万物”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俨然有着石破天惊的力量。在此之前,人们一直以神话来解释这个世界,还从未有谁用经验所及之物来说明万物的起源。他的结论,简直就是一场思想变革的标志。《科学史》的作者、著名科学史家W.C.丹皮尔在评价泰勒斯时这样说道:“他第一次从大自然中寻找自然的本原,而不是再拿神话故事说教来解释这个大千世界了,泰勒斯第一次远离了神甚至是抛弃了神。” 神明的力量灌注于世间万物中 如果说,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水才能够生存,那么没有生命的东西呢? 对此,泰勒斯又提出一个观点:世界充满神明。也就是说,神明的力量灌注于世间万物中,无生命的东西也可能是“活的”。泰勒斯曾经用磁石与琥珀做实验,发现这两种物体可以吸引铁片,便确信它们的内部有生命力,只不过人的肉眼看不见而已。由此,泰勒斯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块石头,即便看起来冰冷坚硬、毫无生气,也有灵魂蕴含其中。 米利都学派的毕达哥拉斯,在哲学观点上与泰勒斯对立,泰勒斯反复地向毕达哥拉斯强调:“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正是灵魂使一切生机盎然。”这一观点十分流行,直到公元前300年,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还在用泰勒斯的实验来证明世间万物因生命而相互吸引。 当然,泰勒斯的“万物有灵论”并不是真正的唯物论,而更像是活物论。因为,真正的唯物论是人类能够清楚分辨物质与精神的差异之后才出现的。但不管怎样,泰勒斯摆脱了人们一直以来的神话思维,只由经验所及的现象来探求万物的根源,并用此根源来解释万物的变化,是人类思想的一次伟大飞跃。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