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上下)(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黄万华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 的结项成果,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和《百年海外华文文学论》两个部分。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对东南亚、东北亚、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华文文学的历史予以整合,分早期、战后时期(1945年—1970年代)、近30余年(1980年代后)三个历史时期展开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的叙述,是第一部打通“国界、洲别” 的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本部分史料翔实,作者积二十余年工夫,最大限度掌握了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尤其对目前被忽视的一些海外华文文学重要资源进行了深入开掘。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论》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化、语言世界、其与中华文化传统及本土化的关系等几个重要问题展开论述。首次从“旅外” 和“在地” 的双向视野考察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性”“本土性”“现代性” 的复杂而深刻的关系。既坚持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统一性,又充分关注海外华文文10学的独特性。
目录
绪论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
上编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
第一章  早期东南亚华文文学
第一节  早期马来亚华文文学(上)
第二节  早期马来亚华文文学(下)
第三节  丘士珍、林参天、铁抗等马华作家的创作
第四节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早期华文文学
第二章  早期北美、欧洲华文文学
第一节  北美等地华文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林语堂的海外创作
第三节   欧洲华文文学的发生和陈季同、盛成、蒋彝等的创作
第三章  战后(1945年—1970年代)东南亚华文文学
第一节  战后马华文学的现实主义格局和韦晕等的创作
第二节  战后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展开
第三节  商晚筠、李永平、潘雨桐等马华旅外作家的创作
第四节  新加坡华文文学独立发展的开启(1965—1970年代)和陈瑞献、郭宝崑等的创作
第五节   “六八世代”崛起中新华文学的发展和王润华、淡莹等的创作
第六节  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战后三十年华文文学
第四章  北美、欧洲等战后华文文学
第一节  战后美国华文文学和鹿桥、黎锦扬等的创作
第二节  旅美台湾文群(上):白先勇、於梨华、聂华苓、陈若曦等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旅美台湾文群(下):杨牧、王鼎钧等的创作
第四节  欧洲华文文学的形成和熊式一、韩素音等的创作
第五节  程抱一的文学创作
第五章  近三十余年(1980年代—)东南亚华文文学
第一节  蜕变而成重镇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第二节  多语种国家文学格局中的新加坡华文文学
第三节  新马旅外新生代作家等的创作
第四节  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华文文学的复苏和发展
第六章  近三十余年(1980年代—)欧洲华文文学
第一节  德国、瑞士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华文文学和赵淑侠、杨炼、林湄等的创作
第二节  法国华文文学和郑宝娟等的创作
第三节  英国、瑞典等国华文文学和虹影等的创作
第七章  近30余年北美等地区华文文学
第一节  1980年代后的美国华文文学和严歌苓、哈金等的创作
第二节  加拿大华文文学和东方白、张翎等的创作
第三节  大洋洲和东北亚华文文学
下编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论
第八章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出走”与“走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在地”和“旅外”: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
第三节  序幕是这样拉开的:从陈季同的旅欧创作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第四节  “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
第五节  马华文学何以成就百年
第六节  百年历史中的东西方华文文学比较
第七节  海外华文文学“中国性”与“在地性”
第八节  寻根和归化: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身份的寻求
第九节  多元形态发展中的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创作
第九章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化
第一节  第三元: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经典化的一种视角
第二节  “本源”与“他者”交流后的升华:从程抱一创作看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性
第三节  乡愁美学:海外华文文学经典性的一种表现
第四节  “第三只眼”:让中西文论从未有过地接近
第十章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语言世界
第一节  语言“双栖”状态中的诗性寻求
第二节  禁绝中播散和衍生的语言原乡
第三节  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回报母语滋养的生命方式
第四节  语言原乡:中华文化传统最丰厚的资源
后 记
导语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在一些核心概念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建立起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认识方式和分析路径∕形态,解决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几个重大问题,既开启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阶段,又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实践和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其原创性、启示性是明显的。
精彩页
北美华文文学主要发生在美国。华人登陆北美,开始于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官办贸易之后,欧洲殖民国家在亚洲和美洲的扩展推动了中国商品的输出,华人在这种商业贸易中抵达墨西哥,并进而漂泊至美国加拿大东西海岸。现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犹他、内华达等洲还属于墨西哥,或被西班牙统治,华人在这些地区的活动成为美国华人最早的北美足迹。从1785年中美开始直接贸易,到1868年美国政府允许华人大量移民来美,中国文化已登陆北美大陆,但早期华工的乡野生活环境及其文化修养使他们未能留下异域生涯的文学写照。最早反映赴美华工生活、命运的是在中国国内发表的作品。1882年和1888年,美国国会两次通过“排华法案”,严禁中国劳工来美和限制在美中国劳工的就业,在美华工命运引人关注,“反美华工禁约文学”应运而生,其中一些出自旅美者的作品成为美国华文文学的“先声”。一是晚清诗人黄遵宪(1848—1905)1882年至1885年出任清政府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期间所作五言长诗《逐客篇》,另一是1905年在上海出版的小说《苦社会》,两者皆收入阿英编《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1960,中华书局)。黄遵宪的身份是外交官,旅美时间约三年,对美国政府排华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又感同身受华工在美国的种种屈辱,《逐客篇》真实记录了赴美华工“蓝缕启山林”,“丘墟变城郭”的历史功绩,充分揭露了清政府国力衰微(“呜呼民何辜,值此国运剥。轩顼五千年,到今种极弱。”)和美政府的自私偏见(“黄白红黑种,一律等土著”,“逮今不百年,食言曾不怍。”)是华工“无地容漂泊”厄运的根源。《苦社会》作者的具体身份不明,书前“漱石生”的《叙》言,此书作者“以旅美之人,述旅美之事,固情真意切,纸上跃然”,“书既成,航海递华”。全书48回,前近半(22回)讲述晚清社会的种种贫困黑暗,逼使华人飘洋过海,中间12回讲述航海登岸所受非人之苦,后14回则转向“禁约”处境中旧金山唐人街恐惧不安的生活的描述,华人最终在民族意识和政治意识上开始觉醒。这两部作品的作者身份是否旅美作家,还会有不同看法,但作品题材、题旨等无疑都产生于旅美华工的生存经验中,两部作品的“旧金山”背景也是中国移民最初的生存方式,这些在日后美华文学的移民历史书写、草根文群创作中都有回应。
旅美华人为了谋生,开始从乡野迁往城镇,逐步形成自足生存的“唐人街”,1854年起在华人聚居的旧金山等地开始有美国人所办华文报纸《金山日新录》、《东涯新录》、《沙架免度新录》等华文报纸,1900年华人记者及编辑伍盘照创办于旧金山的《中西日报》(发行至1951年)则成为华人在美洲所办第一份中文报纸,而此时旧金山一地已有四家中文报纸和数份中文周刊。这些报刊较为看重政治、宗教等,但也为华文文学提供了最初空间。1870年前后美国华文报纸就刊发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学的华文文学作品,表达思乡之情和华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1910年起被囚禁于旧金山金门湾天使岛的近20万华人,曾在拘禁木屋里刻留百余首悲诉“应知国弱人心死”、“故乡远忆云山断”的诗词,成为美国本土上最早的华文作品之一。这些华文诗作1970年代被发现,1980年代被收集整理出版,随即更有专门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天使岛诗歌虽主要以中国古诗形式写成,作者又多为无名者,但诗歌语境完全是海外流徙而遭囚禁,所抒写的内容将自己异域“囚困”的命运与故乡“国弱人心死”的困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书写种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中,表达出“雄心死不灰”的报国壮志,而面临被囚禁、被遣返的现实,悲悼同胞所遭受的厄运,也流露出“应知悔此来”,“空劳精卫功”的复杂情绪。这些都最早保留了海外华人的生命体验,记录了华人海外谋生的历史,其艺术表达也有相当的深度,开启了北美华文写作的重要源头。
“五四”前后,从胡适、陈衡哲、冰心、梁实秋、许地山、闻一多到朱湘、林语堂、洪深、姚克等一大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留学美国,借西域之风,构建、丰富了萌生中的中国新文学,但留美学生学成后大都回国,他们关注的重点也使其跟美国华人华侨社会存在隔膜,其创作是一种留学背景下的中国新文学。美华文学的催生力量,仍主要在于美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动。美华文学的第一次强盛势头是由二次大战期间华侨抗战文艺得以兴起呈现出来的。此期间,中美两国共同的反法西斯立场,美国华人积极投身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表现(当时有百分之二十的华人应征入伍),使美国歧视华人的政策有根本性改变,最终于1943年撤销了“排华法案”。此期间,大批华侨子弟为避中国大陆的战祸,移居美国,带去了中国抗战文艺的巨大资源。林语堂旅居美国创作了有关中国抗战和旅美华人生活的作品,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华抗战文艺得以蓬勃开展。叱咤社(1937)、民铎社(1939)、芦烽话剧社(1940)、新文字研究会(1940)、联合救国宣传团(1942)、加省华侨青年救国团(1943)等二三十个美华抗日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