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总结了早期农作物遗存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植物大遗存、微体遗存和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部分早期农业起源、发展和传播的新证据,以及气候环境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农业起源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了展望。此外,本书以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13处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遗址的植物考古分析和14C年代测定,揭示了全新世中期中原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炭化模拟实验,确定了粟和黍种子炭化的温度区间,为旱作农业粟、黍比例的解释提供了新的埋藏学依据;通过中国考古遗址14C年代数据库和植物考古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分析,探讨了长时间尺度上农业、人口与气候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本书可供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地球科学及植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灿,男,1987年生,河北石家庄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从事植物考古、农业考古和环境考古研究。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Science Bulletin、The Holocene、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os ONE、《第四纪研究》、《东南文化》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中国农业起源演化研究新方法与新进展 1.1 引言 1.2 农业起源、演化研究的农作物分析鉴定新方法 1.2.1 植物大化石鉴定标志的新进展 1.2.2 植物微体化石鉴定标志的新进展 1.2.3 生物标志物新进展 1.3 中国农业起源、演化研究的新进展 1.3.1 中国稻作、旱作农业考古遗存分布 1.3.2 中国稻作、旱作农业起源、演化过程初步研究 1.3.3 中国稻作、旱作农业传播过程初步研究 1.4 中国农业起源、演化研究的问题与机遇 第2章 全新世中期中原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1 引言 2.1.1 早期农业研究的主要理论和现状 2.1.2 早期农业形成和发展的气候环境背景 2.1.3 植硅体及其在考古学中应用的研究概况 2.1.4 植物种子炭化过程研究现状 2.2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和考古学文化背景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研究区域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 2.2.3 研究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 2.2.4 研究区域考古学文化演变序列 2.3 材料与方法 2.3.1 现代粟、黍样品的采集 2.3.2 考古样品的采集 2.3.3 粟、黍炭化模拟实验方法 2.3.4 考古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2.3.5 数据分析和处理 2.4 粟、黍炭化实验及考古样品分析结果 2.4.1 粟、黍炭化模拟实验结果 2.4.2 考古样品测年结果 2.4.3 考古样品分析结果 2.5 粟、黍炭化模拟实验结果探讨 2.5.1 粟、黍炭化温度区间的植物考古学意义 2.5.2 粟、黍炭化差异性的原因探讨 2.6 中原地区早期植物利用与全新世中期农业特征 2.6.1 中原地区早期植物利用概况 2.6.2 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业特征 2.6.3 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时期农业生产的地位 2.6.4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农业特征 2.6.5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农业生产的地位 2.6.6 中原地区全新世中期农业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2.6.7 中原地区全新世中期旱作农业发现的意义 2.6.8 中原地区全新世中期稻作农业与稻-旱混耕 2.6.9 中原地区全新世中期古代农业时空特征的影响因素 2.6.10 中原地区全新世中期水稻遗存的性质 第3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植物利用的宏观进程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分析结果 3.3.1 中国南方地区的植物利用 3.3.2 中国北方地区的植物利用 3.4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中国史前人口变化及其与最近5万年气候变化的关联 4.1 引言 4.2 区域背景 4.2.1 环境背景 4.2.2 文化背景 4.3 材料与方法 4.3.1 考古14C年代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编录 4.3.2 数据筛选与合并 4.3.3 14C年代数据库全集与子集相关性检验 4.3.4 总和概率密度计算 4.3.5 古气候记录 4.3.6 相关分析 4.4 结果 4.4.1 中国考古14C年代数据库概况 4.4.2 14C年代数据库全集和子集的相关性 4.4.3 采样不均衡影响的减弱 4.4.4 14C年代数据反映的人口趋势与波动 4.5 讨论 4.5.1 中国主要人口扩张的肇始 4.5.2 末次冰期中国人口波动与气候突变事件的关系 4.5.3 全新世中国人口波动与气候变化和文化转换之间的关系 4.5.4 不同区域人口发展的多样性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