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纪影像(媒介艺术的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理论丛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着媒介艺术的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这一核心议题,从宏观上描述中国当下媒介艺术研究的总体格局和知识分布状况,是北京电影学院第六届艺术学论坛的主要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吴冠平,电影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电影艺术》杂志社长、主编,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华语占年影像论坛创办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沦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学会秘书长,中国儿童电影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电影家协会胖事,北京文艺评沦家阱会理事。发表理论评论文章五十余万字,编著作品有《20世纪的电影——世界电影绎典》(三联书店,2002年)、《艺术电影手册》(海南出版社,2003年)等。参与策划编导的电影有《卡拉是条狗》(2003)、《租期》(2005)、《完美新娘》(2009)、《欠我十万零五千》(2009)等。 目录 第一部分 拓展想象力——影像艺术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电影符号学:洛特曼的历史路径与马诺维奇的当代拓展 崔久成 从“去美学”到“返美学”:本雅明电影理论质疑 郭勇健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研究关键词 王璐 论潘诺夫斯基的“电影图像学” 孙琳 事物的回音:欧美人类学影像研究的若干理论 罗易扉 论诺曼·布列逊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史观 曹亚鹏 第二部分 感知与观看——视觉问题的理论拓展 现代或当代:运动影像的媒介之变/辩 黄天乐 视频论文的“神经-影像”潜质及其本体论研究——以郭共达影像创作为例 章文哲 脑内电影意义生成的认知神经学阐释——《雀村往东》的启示 吴明 神经-影像:作为虚拟影像分析的媒介 钟芝红 “第三维特根斯坦”与“影像间隙论”——关于“视觉语言”的分析式考察 林云柯 视角的裂缝:影像意义生成的转述困境探析 张引 从“可见的”媒介形式到“可知的”思想逻辑嵌入——汤姆·摩尔的动画电影在重复与生成之间的文化拓展 张冲 第三部分 模拟与数字——跨媒介研究的视阈转换 镜像双生的影像叙事范式: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欧美街头纪实摄影与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周子渝 反“窥视”合理化:辛迪·舍曼对希区柯克《后窗》 的模拟与抵抗 潘超 改变了摄影的达布罗(tableau)——达布罗式摄影的历史、内涵及启示王适然 技术图像的乌托邦功能 ——实验动画技术的人类学审视 朱恬骅 黄劲草 第四部分 媒介考古——中国电影史的当代观察 从百科全书到数据库:早期电影与中国经验的再发现 张隽隽 跨媒介视域下“沦陷电影”的“艺格敷词”实践——基于《回春曲》为中心的考察 钟瀚声 华北电影队与晋察冀画报社交往史考论(1946—1949)周邓燕 碟·影体验——物质文化视域下的观看研究与电影史书写 张正 序言 本书围绕着媒介艺术的 理论探寻与知识生产这一 核心议题,从宏观上描述 中国当下媒介艺术研究的 总体格局和知识分布状况 ,是北京电影学院第六届 艺术学论坛的主要学术成 果。 1921年是中国文化现代 性正式起步的时刻,以电 影和图像为指征的艺术媒 介空前活跃,呈现出与书 写之间既抗衡与竞争又彼 此参照与联合的态势。技 术复制使得艺术的传播效 能飞速提升,迎来了“艺术- 审美”向“政治-消费”的历史 转换。大众性和传播性取 代了传统艺术对“物质-材料 ”属性的强调,成为艺术的 时代特性;影像的可见性 又为其建立了区别于书写 的全新再现体制,从而使 其与文学分道扬镳。由此 ,电影、摄影或以书报为 载体的印刷图像在政治和 消费领域更多地肩负起文 化表意的历史使命。 从20世纪初第一批留日 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引入中国,到当下有关 技术与资本、美学与意识 形态的新论;电影研究与 文艺理论从未离开过广义 的政治-社会学体系,以明 确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立场 审视着主体-影像-文化的三 元关系。其间,从马克思 主义的本土化,到马克思 主义的精神分析、马克思 主义的性别理论……马克思 主义完成了与多重理论的 联姻,为回应和阐释层出 不穷的历史现象提供了方 法和新知。在媒介艺术研 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已经 远远超越了具体方法和特 定学科的范畴,在与本土 现实和时代境遇不断地交 织碰撞中,跃升为一套不 断生产甚至重新发明自身 的开放体系,这既是对马 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的 某种召唤,也意味着对人 文科学的重新发掘与自我 批判。 本书围绕媒介艺术理论 与批评,从“媒介的艺术研 究——影像本体论的历史 反思与当代观察”“艺术的生 产——影像意义的生成与 文化拓展”“文化唯物主义— —影像艺术研究的马克思 主义观”这三个维度扩展理 论边界。在21篇论文中, 这三个议题被进一步细化 为四个相互关联的根块状 知识板块,它们可以被表 述为四组关键词线索——“ 图像/符号/意义机制”“电影 史/文化史/媒介史/行动史” “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理论/ 资本主义批判/媒介研究— —文化生产批判”“新媒体/ 装置/神经影像/认知研究/ 触觉或视觉的转化与规训” 。这些文章根据四组关键 词线索,可进一步被建构 为一部交叉连接的知识档 案——知识如同瓦尔堡图 板一般,生成多向发展的 意义路线,这种有机的知 识结构蕴含着崭新学术话 语生成的可能性,也为我 们充分理解作为“超学 科”(Trans Disciplinary)的 媒介知识提供了有益参考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