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抗肿瘤药物的精准治疗为重点内容,结合每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最新研究内容,利用TDM方法和基因组学特点,对不同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详细分类介绍,指导抗肿瘤药物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 本书供肿瘤科临床医师和从事肿瘤基础研究的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肖洪涛,主任药师/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个体化药物治疗、新药新制剂研发。 科学研究与成果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创新团队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都市科技局项目、中国药学会项目等课题10项;多次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论文和学术诸作 申报或公开专利16项,授权6项。先后参编专著4部;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36篇。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精准医疗与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 第三节 药物基因多态性与基因检测 第二章 抗肿瘤药物体内药理学特点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体内药动学特点 第二节 肿瘤细胞动力学原理 第三节 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 第三章 基于TDM和药物基因组学的抗肿瘤给药方案设计 第一节 传统给药方案设计 第二节 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给药方案设计 第三节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给药方案设计 第四章 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新理论、新技术与进展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新理论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个体化治疗新技术 各论 第五章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氟尿嘧啶 第二节 顺铂 第三节 甲氨蝶呤 第四节 环磷酰胺 第五节 伊立替康 第六节 多柔比星 第七节 巯嘌呤 第六章 ALK抑制剂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克唑替尼 第二节 阿来替尼 第七章 BCR-ABLl抑制剂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伊马替尼 第二节 尼洛替尼 第三节 Bosutinib 第四节 达沙替尼 第五节 Ponatinib 第八章 EGFR抑制剂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吉非替尼 第二节 厄洛替尼 第三节 达可替尼 第四节 奥希替尼 第九章 BRAF和MEK抑制剂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达拉非尼 第二节 Cobimetinib 第三节 曲美替尼 第四节 Encorafenib 第十章 VEGFR通路抑制剂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阿昔替尼 第二节 培唑帕尼 第三节 舒尼替尼 第四节 仑伐替尼 第五节 尼达尼布 第六节 瑞戈非尼 第七节 索拉非尼 第八节 Tivozanib 第九节 Vandetanib 第十一章 EGFR/HER2抑制剂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阿法替尼 第二节 拉帕替尼 第十二章 内分泌治疗药物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他莫昔芬 第二节 来曲唑 第三节 阿比特龙 第四节 阿帕鲁胺 第十三章 其他分子靶向药物的TDM与基因检测 第一节 依维莫司 第二节 伊布替尼 第三节 哌柏西利 第四节 吉瑞替尼 第五节 Midostaurin 第六节 Vorinostat 第七节 芦可替尼 第八节 Larotrectinib 第九节 奥拉帕利 第十节 尼拉帕利 第十一节 Rucaparib 第十二节 Talazopari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