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究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第五本系统介绍“俄罗斯学”在中国起始、发展、历程、现状的文集。参与本书撰写的单位囊括了我国国内开展俄语教学和“俄罗斯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大学和智库。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五辑)》由学科篇、人物篇、机构篇、专题篇四个部分组成。本辑在“学科篇”中,重点回顾了中国“俄罗斯学”百年发展历程,并对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还分别介绍了2021年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历史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人物篇”中,回顾了为新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刘泽荣、叶水夫、肖敏等老前辈的光辉业绩;在“机构篇”中,重点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俄罗斯学”和俄语学科的发展历史;在“专题篇”中,详细介绍了俄罗斯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这些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俄罗斯学”的发展和深化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 李永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长期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校订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罗斯历史及当代国际问题的研究。著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原则及其国际意义》(俄文专著,1990年)、《俄国政党史》(1999年出版,2006年第三次印刷)和《莫斯科咏叹调》(2005年);主编《俄罗斯发展报告》《丝路列国志》;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政论作品百余篇。 主要译著有格里加尔的《为欢乐而生》、瓦·博尔金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尼·雷日克夫的《大动荡的十年》、肖洛霍夫的《他们为祖国而战》、伊·列昂诺夫的《独臂长空》等。 目录 ·学科篇· 中国“俄罗斯学”百年回顾 李永全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49~2019) 孙壮志 庞大鹏 刘显忠 张宁 赵会荣 王晨星 牛义臣 2021年俄罗斯政治社会文化学科综述 马强 吴德堃 刘博玲 2021年俄罗斯经济学科综述 徐坡岭 高际香 蒋菁 许文鸿 丁超 2021年俄罗斯外交学科综述 柳丰华 李勇慧 韩克敌 吕萍 刘丹 2021年国内外俄罗斯历史学科研究综述 周国长 ·人物篇· 一代宗师 刘泽荣 曹明龙 叶水夫与北大俄苏文学研究 李明滨 我的俄语生涯——肖敏访谈录 张惠芹 ·机构篇· 中央财经大学“俄罗斯学”的发展历程 童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学科的发展历史 张惠芹 许传华 ·专题篇· 俄罗斯芭蕾在中国 贝文力 序言 李永全 中国“俄罗斯学”发展与 中俄关系发展始终相伴而行 。在中俄的交往历史中,最 近一百年的中俄关系是最值 得研究的,因为中国志士仁 人,尤其共产党人探索民族 独立与复兴道路的努力和伟 大实践与俄罗斯有紧密的联 系。 中国“俄罗斯学”发展既 包括俄罗斯语言和文学在中 国的传播,也包括俄罗斯历 史、文化、地理、资源、环 境以及对外政策等在中国的 被认知,还包括中俄关系各 方面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在 把俄罗斯国家和文明形态作 为研究对象的中国“俄罗斯 学”发展历史上出现过许许 多多与时俱进的“俄国通”, 他们通晓俄语,通晓俄罗斯 国情,通晓中俄交往历史中 那些闪光的有时又是昏暗的 时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 国“俄罗斯学”是中俄交往的 桥梁和纽带,对中俄两国和 睦相处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 《“俄罗斯学”在中国( 第五辑)》的出版使我们的 初衷有了阶段性成果。出版 这套文集源于朴素的想法, 即抢救中国“俄罗斯学”发展 历史,至少是近一百年的发 展历史。五年来,这个想法 的实施结果就是摆在读者面 前的五本小册子。它通过一 桩桩厚重的历史事件、一个 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一批批 闻名海内外的学术机构以及 卷帙浩繁的学术成果,向我 们展现了百年来中国“俄罗 斯学”发展的清晰脉络。这 套文集承载了中国“俄罗斯 学”人对前辈的敬仰和对未 来的期望。 根据全国俄语大赛组委 会的信息,目前全国有150 多所教育机构开展俄语教学 ,还有许多新成立的研究俄 罗斯和欧亚问题的研究机构 。出现在这套文集里的学术 机构和学术平台只是其中的 一部分,当然也是非常最重 要的一部分,在新中国成立 后,尤其改革开放开始后, 正是它们承担了苏联和俄罗 斯研究以及“俄罗斯学”人才 培养的重任。唯一遗憾的是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在 人物介绍方面我们没有实现 最初的想法。对在中国“俄 罗斯学”发展史上做出重要 贡献的前辈,这里介绍的还 只是极少数。记得大约十年 前,张西曼先生的女儿张小 曼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参 加一项纪念张西曼先生的活 动,当时我由于工作缠身没 能出席。后来我们希望写一 篇张西曼先生与中国“俄罗 斯学”的介绍文章并联系张 小曼女士时,却始终未能联 系上她。还有高莽先生,若 干年前,我在中俄友协经常 能看到他的身影。先生平易 近人,谈吐爽快,我当时就 想约先生写一篇类似回忆录 的文章,无奈想法尚未落实 ,先生已经仙逝。而在一些 领域,尤其是按照学科分类 的领域,我们虽经努力,却 未能找到最熟悉该领域发展 与“俄罗斯学”关系的撰稿人 。相信这些缺憾在未来介绍 中国“俄罗斯学”发展的书中 能够逐渐得到弥补。 《“俄罗斯学”在中国》 最近几期都系统地介绍了学 科发展和学科动态,中国社 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 究所为此做出重要贡献。这 部分内容使读者能够比较全 面和准确地了解当前中国“ 俄罗斯学”的发展情况。 《“俄罗斯学”在中国》 系列文集已经出版五辑。这 套文集的出版为抢救中国“ 俄罗斯学”发展历史做出了 微薄却是重要的贡献。 《“俄罗斯学”在中国》 编辑出版过程中,中国社会 科学院大学中俄关系高等研 究院积极参与文集的编辑工 作并对文集出版给予经费支 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 东欧中亚研究所把“俄罗斯 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登 峰战略”的“优势学科”发展 ,保证了文集编辑和出版质 量。 真诚欢迎读者和同仁对 文集给予支持和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