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突破教材常见的“先基础知识、后实际应用”的编写模式,每章紧密衔接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将食品专业以及生产实践的案例贯穿始终,突出食品专业的学科特点。本书增加了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部分,在分析总结各相关院校的实验课开课内容及效果的基础上,共选编28个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另外,每章均设置习题部分,题型多样,题量丰富。在这些习题中,一部分来自全国各相关高校食品专业的历年考研真题,利于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效果以及考研备战。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研究及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桑亚新,博士生导师,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河北省食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酶工程、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专著10余部。 目录 绪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三、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四、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五、微生物学概念及其分支学科 六、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七、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八、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习题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细菌与食品的关系 第三节 放线菌 第四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五节 古生菌 习题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酵母菌 第二节 霉菌 第三节 蕈菌 习题 第三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习题 第四章 食品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第四节 培养基 习题 第五章 食品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初级代谢的调节 第五节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习题 第六章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第五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与机制 第六节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习题 第七章 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二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三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习题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习题 第九章 免疫学技术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基于免疫学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第二节 基于免疫学的检测微生物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三节 食源性微生物的其他快速检测方法 习题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第一节 微生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 第二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概要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习题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守则 第二节 基础性实验 实验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的观察 实验2 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 实验3 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染色和芽孢染色 实验4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5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6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7 酵母菌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和形态观察 实验8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9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实验10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11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 实验12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实验13 细菌抗菌肽的效价测定 实验14 酸乳中乳酸菌产酸力的测定 实验15 甜酒曲和甜酒酿中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离与观察 实验16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 第三节 综合性实验 实验17 益生菌的耐受性驯化与筛选 实验18 细菌鉴定用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19 黏质沙雷菌产色素的发酵温度优化 实验20 产蛋白酶枯草杆菌的初筛 实验21 固体糖化曲的制备及其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22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技术 第四节 开拓性实验 实验23 细菌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测定 实验24 基于分离培养的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区系的分析 实验25 黄曲霉毒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26 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实验27 黑曲霉菊粉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实验28 乳酸菌吸附苯并芘的能力测定 附录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