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专题讲义的形式全面阐述了日本担保法总论以及典型担保法上的重点问题,内容涵盖担保客体、担保侵害、抵押权效力、抵押权实现等重要基础命题,简明清晰地阐述各项担保物权法制度和条文趣旨,构建出严密的理论体系,充分展现了担保物权法解释论的应有状态。而且、本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论述始终立足于担保实务,具有鲜明的实务特征。虽然本书的论述主要是在日本法的框架内展开的,但其理论基础、解释方法等各种解释论,对后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担保法解释的展开也极具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道垣内弘人,1959年出生于日本冈山县,198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为东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担保物权法》(三省堂,1990年),《信托法理与私法体系》(有斐阁,1996年),《买主破产中的动产卖主的保护》(有斐阁,1997年),《民法研究手册》(共著,有斐阁,2000年),《金融交易与民法法理》(共编著,有斐阁,2000年)。 目录 序章 担保物权总论 第一节 担保物权法学的往昔与今后 第二节 担保改革元年 第三节 担保客体的分解性掌握 第四节 担保的侵害 第一章 留置权、先取特权 第一节 建筑物建造承揽人对用地是否成立商事留置权——东京高院平成6年12月19日裁定(判时1550号33页) 第二节 雇佣关系的先取特权 第三节 破产与动产买卖先取特权的物上代位——最高法院昭和59年2月2日第一小法庭判决(民集38卷3号431页) 第四节 扣押与动产买卖先取特权的物上代位——最高法院昭和60年7月19日第二小法庭判决(民集39卷5号1326页) 第二章 质权 第一节 保险合同权利的担保化 第二节 普通存款担保化的有效性 第三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三节 抵押权的实现 第四节 最高额抵押权:将被担保债权的范围约定为“信用金库交易产生的债权”所设定之最高额抵押权的被担保债权与保证债权——最高法院平成5年1月19日第三小法庭判决(民集47卷1号41页) 首次发表信息 判例索引 主题词索引 日本年号与公历年对照表 译后记 序言 民法的研究有各种各样 的类型和方法,例如,历史 分析、哲学思想分析、比较 法分析等。这些研究,如果 成果优异,译成外语也仍有 其价值。与此相对,就特定 国家的法律,也存在以解释 论为目的的研究,即以相关 法律所用措辞为前提进行的 解释论研究。在知晓某国法 律的意义上,此等论文对于 外国的研究者或法律实务工 作者也有所帮助。但是,对 于该国本国法的研究、理解 和进步,似乎没有太多直接 的帮助。 本书中收录的主要是日 本民法的解释论的相关论文 。因此,对于中国民法的研 究。似乎没有直接的帮助。 但是,我觉得在中国民法典 已经制定的当下,本书的翻 译出版仍有一定的价值。理 由主要如下: 自2006年在南京参加中 日民商法研究会后,我先后 来中国三十余次,参加了各 种研究会或研讨会。与中国 朋友相见并进行各种讨论, 对我来说实在是一大乐事(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这一次没能来访参加,实在 是遗憾至极)。在这些研讨 会上,我感受到中国和日本 学者的报告内容有着明显不 同的特征。日本民法学者的 报告或者在日本发表的论文 ,其中心内容大多都是对已 经制定的日本民法典,即现 实存在的日本民法典进行讨 论分析,对立法论的分析讨 论并不兴盛。中国的民法学 者或法律实务工作者可能会 觉得日本民法学者的这种讨 论只是在限定文言的范围内 进行分析,缺乏立法论的广 阔视野。这或许是因为,对 当时正在准备制定民法典的 中国而言,相较于日本民法 的解释论,更具有直接参考 价值的是日本在立法的过程 中展开了何种讨论,讨论了 何种草案。对此,中国民法 学者和法律实务者的报告和 论文则带有强烈的立法论性 格,体现了对新法制定的热 情。 经由此等立法论的讨论 ,中国制定了民法典。如此 一来,今后中国的民法学, 想必也会盛行解释论的分析 ,即以民法典的存在及其条 文的措辞为前提展开分析。 此时,与以往不同,日本民 法学中的各种解释论。对于 中国民法学而言也将具有参 考价值。 本书论文也是以日本民 法典的存在为前提,展现了 解释论的应有状态(当然了 ,究竟是好的解释例还是不 好的解释例,我也不知道。 但即使是不好的解释例也有 一定参考价值)。对于中国 民法学而言,也将有一定的 意义。 本书的译者王融擎先生 在北京大学攻读法学硕士期 间,曾作为外国人特别研究 生,在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 研究科进行研究活动。我虽 然是他的指导老师,但除了 课后与他一起去喝酒、谈天 说地。好像也没有指导过什 么。可能是啤酒和下酒菜太 美味了,融擎提出希望将我 在日本出版的两本论文集翻 译成中文。我很感谢他的请 求。当时。我还心存疑问, 把这种以解释论为中心的论 文集翻译过去,真的有什么 价值吗?但是,如上所述, 确实仍有一定意义,遂拜托 融擎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融擎 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论文,还 发现了原书的好几处错误。 因此,本书中文版的观点和 表述比日文版要更准确。融 擎作为律师,平时工作繁忙 ,还能进行如此细心和准确 的翻译,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 本书展现了曾与我进行 学术上和个人间亲切交流的 中国朋友的信赖和深厚友谊 。如果本书能对中国民法学 和法学实务发展有稍许贡献 的话,我将倍感荣幸。 道垣内弘人 2021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