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这句话正可从稻盛和夫身上得到验证。 小时候的稻盛是个害羞、胆小、爱哭的小孩,很喜欢黏着母亲。常常一觉醒来看不到妈妈就大哭,一哭就可以哭上三个小时,在街头巷尾非常出名。只要街坊邻居一听到 稻盛的哭声,就会说“那个哭三小时的和夫又开始了”。 母亲对爱哭的稻盛不会因此特别溺爱,或是讨厌。对家中的孩子总是打从心底的关爱,不管是否有时间跟孩子们相处,总是处处留心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爱,引导孩子们往好的方向前进。而这也就是稻盛和夫深刻感受到,日后一直对外讲述的“以心传心”的观念。 稻盛和夫过了60岁后愈常回想起跟母亲生活的种种,以及母亲的身教言教所带给他的影响。每每回想起母亲,心里总是满满的感谢。对稻盛和夫来说,一路走来,深受幼时母亲教诲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学,让他在人生转折点总能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是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现任京瓷名誉会长、KDDI最高顾问、日航名誉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现在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9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设立了一个像诺贝尔奖一样的国际奖项——“京都奖”。 目录 推荐序一 爱的哲学 推荐序二 母亲即神明 推荐序三 家庭教育的神奇力量 推荐序四 根深业茂 序章 温暖至今的小豆粥 第一章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从鼻涕虫到孩子王 一哭就三小时的“熊孩子” 帮派领导的诞生 卖和服的母亲 卖纸袋的小男孩 第二章 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东西 相得益彰的夫妇二人 士族身上的木刀气概 第三章 “正确做人法则”之基础 判断基准之根本 心灵状态决定现实世界 命运之路靠自己开辟 利他之心 若能再见母亲一面 第四章 京都大和之家 为了那些心头背负伤痛的孩子 注重员工的幸福感 第五章 应该教会孩子们的事 愿望能够实现 如何将“愿望”转化为现实 最终篇 “母亲”即“神明” 序言 爱的哲学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 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岫 云 稻盛哲学用一个字来表 达就是“爱”。那么,稻盛的 爱的哲学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本书中,稻盛满怀深 情,娓娓道来,细致地描绘 了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爱。 小学五年级,冬日傍晚 ,稻盛在冰冷的地板上正襟 危坐,长时间聆听校长教条 式地朗读《赤穗义臣传》, 熬到夜里10点,欲哭无泪, 拖着冻得半僵了的身子回家 ,这时候“母亲每次都在门 口等着我,一边说着:‘回 来啦,快进屋!’一边微笑 着来接我。一回到家,母亲 为了让我冻僵的双脚恢复知 觉,都会端出提前烧好的温 度正合适的洗脚水,让我的 脚舒舒服服地浸泡在其中” 。 接着,满满一碗甜甜的 小豆粥端到稻盛面前,“那 热粥冒出的香气里,充满了 母亲深情的爱。我一言不发 ,脸贴近碗,贪婪地吃起来 。母亲用她温和的笑脸,在 一旁注视我。那情那景,至 今历历在目。直到现在,只 要把小豆粥放在我面前,母 亲的形象就会清晰地再现” 。 孩童时代,爱哭泣的稻 盛的任性执拗,常让母亲在 众目睽睽之下羞得无地自容 。对付这么个爱折腾的小家 伙要花费双倍的功夫。但是 ,母亲虽然稍有抱怨,却给 予了他彻底的包容,让稻盛 享受到了充分的安全感。 但这绝不是无原则的溺 爱。 稻盛初中毕业,坚持要 上高中,为此与父亲吵了一 架,最后父亲迫不得已,卖 掉了祖上留下的唯一一块薄 地,供他升学之用。但15岁 的稻盛玩心尚重,一下课就 与同学一起玩业余棒球,非 常热衷,经常玩到很晚。一 次被出门卖米的母亲撞见。 回家后,母亲把他叫到跟前 ,平静却郑重地对他说: “和夫啊,为了是否升学 ,你与父亲吵成了那样。好 不容易上了高中,你却天天 玩棒球。你的同学家庭富裕 玩得起,我们家如此贫穷, 弟妹那么多,你却把棒球玩 疯了。” 没有呵斥,没有责骂, 没有指示他具体该做什么。 但就这么几句话,深深地触 痛了稻盛的心,稻盛当即放 弃了棒球游戏,转而动脑筋 帮助父亲做生意。 正是母亲的这种严肃的 爱,促使稻盛在反省中成长 。 稻盛回忆说:“父母都只 有小学文化,教育孩子不是 靠知识学问,一切都是心的 教育。” 母亲常讲的下面一段话 ,让稻盛刻骨铭心: “你们都不是干坏事的坏 孩子。但每当一个人独处的 时候,就什么都想得出来, 什么都做得出来,所以必须 警惕。一个人的时候是最可 怕的。但要记得,神和佛一 直在看着我们,无论身在暗 处还是哪里,都必须站得端 行得正。” 稻盛说:“母亲的教诲深 入了我的骨髓,真的不可思 议,就在我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我也不想坏事,不做坏事 。” 有言教,但潜移默化的 ,更有母亲的身教。 战后,日本政府按人头 发放新币,存款一下子变成 了废纸,稻盛的父亲一度消 沉。一家十一口人的生活重 担,主要压在了稻盛母亲的 身上。出于对家人的爱,母 亲拼命努力,瘦小的身躯里 进发出巨大的能量。勤奋、 乐观、有勇有谋、充满正义 感、不惜自我牺牲……书中 有许多生动的描述。 我们知道,稻盛哲学用 一句话表达就是:“把‘作为 人何谓正确’,当作判断一 切事物的基准。”换句话说 ,就是不以得失而以善恶作 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这 一条。他们认为人是自私的 动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权 力的最大化,才是人的本性 。以善恶也就是以利他之心 做判断的基准,是根本不可 能的,是违反人的本性的。 提倡利他哲学是十足的虚伪 。 然而,稻盛却信。为什 么?因为稻盛从母亲身上看 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了 真善美爆发出来的威力。 把自己本性中的真善美发挥 到极致,做人应该做的好事 ,不做人不应该做的坏事, 把这一条做彻底,这就是稻 盛哲学。 用自己的真善美来激发 下属的真善美,这是稻盛终 生实践的哲学,稻盛一辈子 乐此不疲。京瓷、KDDI的 成功,日航的起死回生,盛 和塾,京都奖,等等,不过 是稻盛哲学的产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环顾四 周,个人、组织乃至国家, 至今都在为争夺自身的利益 而纷争不息,大部分人都把 利害得失作为判断和行动的 基准,整个世界基本上仍然 停留在利己文明的阶段。 如何从利己文明的低级 阶段,升华到利他文明的高 级阶段,稻盛做出了榜样。 向稻盛学习,在自己力 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做人该 做的好事做彻底,做极致, 做好榜样,给人信心,这就 是我们的使命。 导语 稻盛和夫首部家教励志大作,首度向世人全面亲述母亲的教诲如何改变他的一生,奠定自身的成功。 从一哭就3小时的“熊孩子”,到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立者和拯救者,其中有着怎样的心路转变和成长之道?稻盛和夫83岁时亲笔力作,揭开自身成功的真正根源。 稻盛和夫是经营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经营之圣”,他传奇的背后只因有一个被其奉为“神明”的母亲。 季羡林、马云、王石等最推崇的稻盛和夫的作品。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倾情作序并审校! 知名管理哲学家王育琨、清华大学教授蒋劲松、知名心理学家智然联袂写序推荐! 在本书里,稻盛和夫讲述的不是他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他母亲如何教育他让他不断走向成功!提供给万千处在子女教育焦虑中的父母,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真实可信的信服力!告诉万千父母,家庭教育要回归本质,父母做好你自己,孩子自然成才。 精彩页 只在家里称王称霸的次子 热闹的九口之家 大致位于鹿儿岛市中部的城山,是西乡隆盛辞世的地方。 我就出生于流经城山的甲突川流域一个名为药师镇(现在城西)的小镇,是父亲哝市、母亲纪美的次子。 虽然事实上我是昭和七年(1932)1月21日出生的,但由于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和照看孩子,向政府报告晚了,所以我的户口页上写着是那个月30日出生的。 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七人,一个哥哥、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虽然算不上小康之家,但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热热闹闹的。 之所以这么热闹,还可能因为我们家是从事印刷业的。印刷机工作时发动机会发出轰隆轰隆的震动声,日日不绝于耳,连周日也不停歇。 父亲是一位十分稳重温和的人,记忆中他训斥我的次数屈指可数。平常在印刷厂帮忙的工人有十来个,但无论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这些工人,他都没怎么生过气。 在我的记忆中,只保留着父亲默默工作时的背影。 印刷厂的活版印刷机不停地转动着,我记得发动机上面总是很暖和。一到冬天,我就爬到上面,要么取暖要么玩耍。回想起来,只要那时我的脚稍稍横着放一点就可能被传送带卷进去,但父亲即使看到也不会骂我半句。 大部分工人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大婶,所以每次工作时间一长,晚上下班太晚,工人们就会和我们全家人一起围着巨大的桌子吃饭。 母亲不仅要负责家务活儿和照顾孩子,也要操心工人们的工作分配,有时还需要雇用女佣。这些事情全都由她一手操持。 母亲忙碌的一天从清晨就开始了。早晨,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准备白天工厂作业会用到的糨糊。这项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完成,这样只要工人一到就可以立即开工。 忙完这些之后,母亲开始叫孩子们起床,等他们吃上饭,再去叫父亲起床。父亲虽然性情温和,但身上总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早上不愿早起,所以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全交给了母亲。母亲一整天要干的活儿,既庞杂又繁重。 采摘枇杷和温泉之旅的回忆 父亲年轻时在印刷厂做学徒期间,往来的纸商中有人看中了父亲工作时的踏实劲儿,便把自己手头的旧印刷机器转让给父亲,让父亲离开印刷厂自立门户。我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 父亲把家里的偏房拿来做了工作场地,立起了“稻盛调进堂”的招牌。商标图案是左右两边各垂放一根稻穗的大黑天财神。 工厂开业之后,离我家仅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鹿儿岛实业高中和鹿儿岛中学的订单源源不断。“稻盛调进堂”的生意似乎从一开始就经营得顺风顺水。 但由于价格低廉,其实并没有真正赚多少钱。不过,父亲认为“能养活一家人就足矣”,所以一句怨言也没有。有时还为了要按时交货而彻夜赶工。 父亲的勤恳务实被一位纸商看在眼里,说下次带一台做纸袋的自动制袋机来。还说:“不必担心支付这机器的钱,多少年还清都行。我再介绍一些纸袋生意给你。” 听上去好像不但可以扩大业务,而且对方还提出了难得的好条件。但父亲一直坚信“做大不如做精”,所以固执地跟对方说“没钱”,一直犹犹豫豫没有答应。 后来,父亲经不住劝说引进了自动制袋机,但他对新事物向来非常小心谨慎。 据说有人这样评价父亲:“明明手艺那么好,畩市先生也太无欲无求了。” 为了维持印刷厂薄利多销的业务,父亲每天从早忙到晚,连星期天也不例外。但只要一有时间休息,父亲就会跟家人一起出门。其中尤其让我期待的是去樱岛摘枇杷。 在我小时候,樱岛上有一面山都是枇杷园。到了果园,我们先使劲儿吃枇杷,等到吃饱了,再往背包里装枇杷,恨不得把背包塞到快撑破。 盂兰盆节和新年放长假时,我们一家人常一起去温泉疗养。印象中,最常去的就是位于甲突川上游的河头温泉,而且吃饭一定有寿喜锅。因为太喜欢这样的旅程,所以每当父母说“一起去河头吧”,我们这群孩子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现在回想起来,对当时的父母来说,这样的温泉疗养和寿喜锅大餐肯定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提起元旦,以前我们还经常一起回母亲的老家。 P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