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东中央苏区大埔革命简史/红色广东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广东中央苏区大埔革命简史》为《红色广东丛书》的一种,真实再现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大埔辖内血与火的革命历程。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分为“党组织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展现了大埔这片红色土地和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勇的大埔人民,为中国革命写下的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党组织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大埔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利条件 一、大埔县乃兵家必争之地 二、民众反封建斗争之举较早 三、五四爱国运动影响了大埔 第二节 党、团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一、大埔第一个中共党员——张善铭 二、大埔团组织的建立 三、大埔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 四、大埔共产党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学生及工农运动的兴起 一、学生运动 二、工人运动 三、农民运动 第四节 大埔民众支援北伐战争 第五节 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武装暴动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南昌起义军进人大埔及三河坝战役 一、起义军进入大埔前的形势及经过 二、三河坝战役的经过 三、三河坝战役特点 四、三河坝战役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创建边区革命根据地 一、改组大埔县委,整编工农武装 二、中共六大精神的贯彻 三、创建农村边县革命根据地 第三节 红四军出击东江及大埔虎市之战 一、红四军第二纵队虎市之战 二、红四军出击东江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苏区的创建 一、埔南区苏维埃的创建与斗争 二、埔北区苏维埃的创建与斗争 三、埔西区苏维埃的创建与斗争 四、埔东区苏维埃的创建与斗争 第五节 红色区域内的各项建设 一、武装建设 二、群团组织的建设 三、经济和文化建设 四、开展土地革命 第六节 大埔苏区全面形成 一、参加东江苏维埃代表大会 二、成立大埔县苏维埃政府 第七节 大埔苏区融人中央苏区 一、大埔成为中央苏区范围的起因 二、大埔苏区一分为二 三、大埔苏区融人中央苏区 第八节 中央苏区时期捍卫根据地的斗争 第九节 中央红色交通线及大埔交通中站 一、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建立 二、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 三、中央红色交通线和大埔交通中站的历史贡献 第十节 大埔苏区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第十一节 土地革命后期大埔党的活动与斗争 一、大埔的游击战争 二、古大存率部来大埔坚持斗争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埔党的建设 一、中共大埔县工委的成立 二、闽粤赣边党的领导机关成立 三、中共大埔县委的成立 四、中共大埔县党代会召开 五、做好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准备 第三节 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迁至大埔 第四节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机关在大埔 第五节 南委事件 一、南委事件的发生 二、“隐蔽精干”方针的实施 第六节 大埔党组织的恢复 第七节 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的成立及其活动 一、建立党的边县工作委员会 二、适时组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国共和谈阶段军事斗争的部署 第二节 贯彻隐蔽方针,坚持斗争 一、梅埔丰边党组织与韩江纵队第三、四支队的分散隐蔽 二、饶和埔丰边党组织与长胜支队的分散隐蔽 三、埔北据点的分散隐蔽 四、国民党当局对闽粤赣边区的“清剿” 第三节 闽粤赣边恢复武装斗争 一、“梅埔先发起”战略的提出 二、闽粤赣边解放区的创建 三、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总队成立 四、加强党的建设与游击队、武工队建立 第四节 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一、梅埔丰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二、饶和埔丰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三、永和埔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第五节 发展游击根据地,粉碎敌人“清剿” 一、梅埔丰游击根据地的发展与反“清剿”斗争 二、成立独八大队(韩江税收队) 三、饶和埔丰游击根据地的发展与反“清剿”斗争 四、永和埔游击根据地的发展与反“清剿”斗争 第六节 各根据地在反“驻剿”斗争中巩固及发展 一、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区纵队在大埔光德成立 二、埔永梅根据地反“驻剿”斗争及发展 三、永和埔根据地反“驻剿”斗争及发展 四、梅埔丰根据地反“驻剿”斗争及发展 五、饶埔丰、饶和埔根据地反“驻剿”斗争及发展 第七节 实施战略进攻,解放大埔县 一、攻克重镇湖寮 二、策动国民党军起义 三、战略进攻的实施 第八节 抗击胡琏残部 后记 序言 大埔地处闽粤边陲,北 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 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东南 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 州市梅县区、丰顺县,群山 簇拥,众壑纵横,是一个山 多田少的边远山区县。然而 .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大埔 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 一方充满魅力的红色热土。 大埔这片红色土地和战斗在 这片土地上的英勇的大埔人 民,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可歌 可泣的红色篇章。 大埔革命活动很早开展 。辛亥革命时期,众多大埔 人追随孙中山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而前仆后继, 浴血奋斗。陈文褒,即为广 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 一。护法战争期间,孙中山 曾履足大埔。三河坝有全国 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即为大埔人纪念孙中山先 生莅埔而建。五四运动后, 大埔的革命春潮更是汹涌澎 湃,不可阻挡。 1921年,大埔旅穗学生 张善铭加入中国共产党,为 广东省首批党员及广东早期 革命活动组织者之一。在张 善铭的影响和带动下,邹师 贞、蓝裕业、郭瘦真等八九 位大埔籍学生在广州加入社 会主义青年团或中国共产党 。他们利用寒暑假返乡或其 他机会回埔传播革命思想, 有力促进了大埔党、团组织 的创建和发展及学生运动、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乃至后 来的武装暴动的兴起。 1925年至1926年,大埔先 后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高陂支部、第一个工会 ——百侯缝业工会、第一个 农会——太宁农会、第一个 中共县级组织——中共大埔 县部委会。1927年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 月,大埔县党组织先后举行 了湖寮、茶阳、百侯武装暴 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27年10月1日至3日,朱 德率八一起义军一部在大埔 三河坝英勇阻击国民党反动 派军队,浴血奋战三昼夜, 以掩护主力南下潮汕。在完 成阻击任务,又得知潮汕主 力失利的极其艰险情况下, 朱德率这支成建制的部队辗 转奔向井冈山,与毛泽东率 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 建军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八一起义军撤离大埔后 ,大埔党组织发动了一系列 发动暴动,开展了红色区域 割据,创建苏维埃政权。 1929年3月,长北乡苏维埃 政府在茶阳高乾村成立。 1930年1月,成立了大埔县 革命委员会;埔东、埔西、 埔南、埔北先后建立4个区 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 成立了大埔县苏维埃政府; 此时,大埔县已经是完整的 苏区县。后来属闽粤赣省的 梅埔丰、饶和埔境内的大埔 红色区域及福建省直属的埔 北红色区域融入了中央苏区 。大埔苏区融入中央苏区后 ,积极完成中央苏区政府下 达的扩红、筹款、支前、反 “围剿”等任务,为中央苏区 的巩固、发展及反“围剿”斗 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30年9月,中共中央为 加强上海的中央机关与赣南 闽西的中央苏区联系,建立 起多条交通线。其中从上海 取海运经香港,转汕头,改 河运逆韩江、汀江而上至大 埔青溪,再走陆路进入闽西 苏区,直到红都江西瑞金的 一条支线,是唯一未被敌人 破坏的。它被史学家称作“ 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 通线全程数千里,担负着传 送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 ,运送物资、经费,护送人 员等任务,尤其是圆满完成 了党的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 中央苏区的护送任务。护送 了周恩来、刘少奇、陈云、 博古、任弼时、聂荣臻、刘 伯承、叶剑英、董必武、张 闻天、王稼祥、邓小平等党 、政、军负责同志及国际人 士李德共200多名领导干部 到达中央苏区,还运送了大 量的紧缺物资。大埔党组织 和人民群众为中央红色交通 线的安全作出了特殊贡献和 巨大牺牲。 全面抗战爆发后,虽然 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但南方党组织仍遭国民党 疯狂“清剿”。在中共南方临 时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 大埔党组织得以很快恢复和 发展。1938年6月成立了中 共大埔县委员会,并领导抗 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1940年春,由于大埔有较 好的群众基础和斗争环境, 闽粤赣边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迁 来大埔。1940年秋,中共 南方局决定并经中共中央的 批准,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 员会(简称“南委”)。南委下 辖江西省委、粤北省委、粤 南省委、琼崖特委、湘南特 委、潮梅特委、闽西特委、 闽南特委和广西省工委等。 南委机关设在大埔县境内, 先后驻在西河大溪背竞业楼 、大麻恭州下村“宜慎山庄” 、枫朗大埔角等地。大埔党 组织为保卫南委机关的安全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 初,中共闽粤边工委结合边 区形势提出在粤东的梅县、 大埔等地先发动游击战争, 打开局面后再往闽西南地区 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得到 党中央批准。为此,中共闽 粤赣边工委即把机关、电台 迁到大埔;将闽西南部分军 事骨干调入大埔。在边区党 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大埔与 邻县在反击国民党军多次疯 狂“清剿”的斗争中,共同开 辟了相对独立又连成一片的 较为巩固的梅埔丰边县、饶 和埔边县、永和埔边县三块 游击根据地。1948年8月7 日,在大埔光德启明寺召开 了中共闽粤赣边区代表大会 ,成立中共 导语 “色广东丛书”以相关的文物、文献、档案、史料为依据,对近些年来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成果做了一次全面系统梳理,编者希望这套丛书能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内容支撑。 《广东中央苏区大埔革命简史》是其中一册,真实再现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大埔辖内血与火的革命历程 后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 认真落实广东省推动老区苏 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 究室、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 组织出版《广东中央苏区革 命简史》丛书编写方案的要 求,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即 时组织人力编写《广东中央 苏区大埔革命简史》。本书 分为前言、党组织的创建和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和后记六个 部分。编撰出版《广东中央 苏区大埔革命简史》,目的 在于充分发挥党史存史、资 政、育人的作用。让广大党 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下, 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伟大征程中,团结一心,奋 力拼搏,把大埔这片红色土 地,建设得更加富庶、文明 、和谐,以告慰革命先辈, 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 使命。 2020年初,大埔县委党 史研究室受命成立《广东中 央苏区大埔革命简史》编委 会,得到大埔县委、县政府 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由县委 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军营同 志分管此项工作。在上级党 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本书 以中共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 2007年编著的《中国共产 党大埔县地方史(第一卷)》 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又在广 泛收集了大量的与大埔苏区 相关的历史文献、报刊资料 ,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等翔 实素材的基础上,经精心研 究,认真撰写,历时5个多 月,完成了约12万字的《广 东中央苏区大埔革命简史》 。 为把《广东中央苏区大 埔革命简史》编修成“可信 可读”的地方红色史书,编 者对全稿进行反复修改和勘 误,使文稿的史实更为准确 ,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加 充实,观点更加鲜明,文字 更加规范。值此《广东中央 苏区大埔革命简史》出版之 际,要特别感谢参加本书编 修工作的市、县退休的袁光 明、连建文、林德树、余敏 等老同志的悉心笔耕。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 之年代久远,牵涉的事件与 人物较多,历史资料或缺, 书中难免有错漏和叙述欠妥 之处,恳请方家和读者批评 指正。 编者 2021年3月 精彩页 第一节大埔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利条件 大埔建县始于东晋,初为义招县,后改名为万川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后易名为大埔县。邑域北连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北接壤福建省平和县,东南毗邻广东省饶平县,西南与广东省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相依,邻近福建省上杭县、诏安县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是个边区山城。 一、大埔县乃兵家必争之地 大埔位于千山万壑、重峦叠嶂之间,远见山形各异,如芙蓉,如睡莲,如伏虎,如奔马,千岩竞秀,波连云涌。县境内有铜鼓嶂、凤凰山、莲花山、象湖山、西岩山五大山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7座。群山环抱,峰峦重叠,山脉自北向南,蜿蜒交错。这里可攻可守,可驻可藏,为天然游击之地。源于福建武夷山南麓经上杭、永定的大河(今称汀江),冲破棉花滩险,于茶阳印山与小靖河、漳溪河相汇,冲出狮子口,南流三河坝;源于福建平和、南靖的清远河(今称梅潭河),流经邑域大东、枫朗、百侯、湖寮至三河坝;源于紫金经龙川、梅县的小河(今称梅江)人埔后抵三河坝;三条河水于三河坝汇成韩江,向南经潮汕注人南海。大埔为“汀潮间的一枢轴”。旧史兵家称“得大埔可进闽赣,失大埔潮汕不可恃”。驻茶阳则抑上杭、永定,兵守三河坝可制梅县、寻邬(今称寻乌),高陂设防直抑饶平、平和。故自宋元以来,凡战事均据大埔为险要。这些地理环境为民众反封建斗争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民众反封建斗争之举较早 大埔全域2467平方千米,耕地21.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8%,山地332.72万亩,占总面积的87.22%。土地所得,不足食用,且多为地主占有。大埔县虽然有几百年的陶瓷工业发展史,但还处于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阶段。封建制度下,百姓负担沉重,民不堪命,反抗之需,尚武者甚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占据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操纵中国内政之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大埔民众积极响应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1858年2月,翼王石达开之部将石镇吉率太平天国军由龙岩、永定来到坪沙,与清军交战后,退人松口。1865年4月,太平天国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分别于平和、永定进人大埔,太平天国军莅埔之际,民众积极配合。20世纪初期,大埔不少知识分子和华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07年郭震珊回大埔组织同盟会,林谔庵于松口体育训练班毕业后返回大埔开展体育军训工作,发展同盟会会员;开办“新群书局”作为潮梅同盟会的联络阵地,沟通了韩江、汀江流域的汕头、永定、上杭、长汀等地;1910年创办《瀛州日报》,鼓动革命。1911年3月29日,旅星(即新加坡,时人称之星洲,下文同,不另注)侨胞陈文褒远道赶回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不幸殉难,更激发了大埔青年的革命热情。何季武为响应孙中山号召的武装革命,创办大埔乡团模范训练所。1917年,孙中山为了挽救中国危亡,南下护法,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春,护法援闽粤军总司令、惠潮梅督办陈炯明率部驻扎大埔茶阳、三河坝等地,设司令部于三河坝汇城天主教堂。同年夏,孙中山专程从潮汕乘“协和”号火轮莅临三河坝汇城村慰劳护法援闽粤军,并督促陈炯明率部护法,人闽平逆。1929年,同盟会会员徐统雄倡筹巨资兴建中山纪念堂于三河坝(此堂为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三、五四爱国运动影响了大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埔有众者为谋生,被逼走四海、越重洋,离乡背井。据民国县志载,旅省1000余人,旅汕2700多人,旅潮3000多人,旅星上万人,旅马3200人;在县人口30万多人,这又为民主革命新思想输入邑内创造了条件。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群众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后,大埔《旬报》及时报道爱国学生运动的消息,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新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流人大埔。各中小学师生集会游行,组织学生剧社,编演白话剧,开展社会宣传活动,星期天设台演讲,举行抵制日货的斗争。县城大埔中学(原乐勤中学)张善铭、贺遵道、廖其清、杨始开、陈成都(陈正,永定人)等组织学生十人团,手举“打倒列强”“反对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不买仇货”等标语小旗,上街游行,搜查日货。沿街各店挂出“抵制仇货”等标语。学生剧团还在天后宫搭台,公演白话剧,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罪行。高陂仰文学校校长林谔庵及谢天放等组织学生救国团上街游行,成立救国演出团,赴全县各区圩场演出。在大埔旅潮小学,校长刘竹岩及杨简士、郭寿华等组织师生参加潮州的反日示威游行,成立学生救国团,与高陂仰文学校联合成立由钟展南、郭瘦真、连学史等组成的学生剧社(团),在潮州、大埔、永定等地公演,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大埔各区设立阅报社,向青年提供上海、北平、汕头出版的书报。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