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国内商贸流通学术界一部集中研究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专著,本书初步探讨了我国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演进,构建了一个以“效率-公平-生态-文化”为导向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地描述了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状况及其优化潜能,运用单层次及综合指标体系对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的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横向比较,并从地理研究和仿真研究两个视角,运用Python网络爬虫、大数据分析、Arcgis空间分析、Matlab空间仿真等技术方法深入探究城市流通空间结构优化,最终提出优化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路径与对策。 作者简介 柳思维,男,湖南岳阳市屈原区人,1946年2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湖南工商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资深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顾问及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主要为贸易经济、流通产业与消费市场。曾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20余项,先后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300多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主撰了一大批咨询调研的调研成果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参考,并获国务院和省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002年、2003年、2016年三次获湖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余次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1993年起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先后获湖南省优秀教师(1989年、1995年、1998年)、全国优秀教师(1989年)、湖南优秀理论工作者(1993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2000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2年)、民盟全国优秀盟员(2001年、2021年)、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2002年)、徐特立教育奖(2004年)、湖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2006年)、湖南省富民强省先进个人一等功(2009年)、湖南省十大同心人物(2017年)、湖南省首届新型智库十大领军人物(2017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省统一战线人物(2018年)等奖励和荣誉。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中国城镇化与城市流通产业发展历程 1.2 本书研究概况及特色 1.3 本书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第2章 中国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现状 2.1 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 2.2 流通业发展的行业结构 2.3 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空间分异 第3章 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3.1 流通产业一般研究 3.2 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3 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建模方法 3.4 简要评述 第4章 优化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指标体系研究 4.1 理论依据 4.2 基本原则 4.3 指标体系 4.4 权重确定 第5章 中国直辖市与省会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比较 5.1 直辖市与省会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比较 5.2 直辖市与省会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第6章 中国地级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比较 6.1 地级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比较 6.2 地级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第7章 地理研究视角下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7.1 城市流通产业空间关联研究 7.2 城市商圈空间分异研究 第8章 仿真研究视角下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8.1 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形成机理 8.2 商业企业聚集、城市商圈演化、商圈体系分布 8.3 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8.4 行政中心区位、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分布 第9章 优化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对策 9.1 优化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现实意义 9.2 突出解决区域间流通空间结构失衡的问题 9.3 充分发挥流通节点城市的功能 9.4 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城乡流通空间结构失衡 9.5 推进创新发展解决城市零售业空间结构失衡 9.6 加大科技创新提升流通产业空间效率 9.7 保障措施创新促进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优化 第10章 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演进的长沙案例 10.1 改革开放前长沙市商贸流通产业空间布局概况 10.2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长沙市商贸流通产业空间布局的第一次调整 10.3 21世纪初至“十一五”期间长沙市商贸流通产业空间布局新变化 10.4 中共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商贸流通业空间结构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0.5 长沙市“十四五”时期及未来城市商贸流通产业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