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乔伊斯·米尔斯博士在艾瑞克森理念的基础上,整合自身丰富的跨文化治疗经验,开创了这套充满温暖、治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儿童治疗方法。该方法以复原力为核心,可以帮助家庭和儿童找到内在的治疗潜力。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以全书核心的概念——隐喻作为开始。 第一部分“隐喻的棱镜”详述了“隐喻”的性质和历史,探讨了在各种原住民哲学、东西方文化以及神经生理学中的隐喻到底是什么,并帮助读者将隐喻应用在儿童和家庭治疗之中。 第二部分“创造治疗隐喻”,指引读者通过观察和利用孩子无意识语言中的隐微线索,整合他们独特的内在资源,并为读者提供了创作具有治疗作用的原创故事的指南。 第三部分“多维应用”,聚焦于如何将隐喻的力量拓展到艺术和卡通方法中。 第四部分“演变”介绍了作者曾经参与的两项大型社区治疗项目,以及作者独创的故事游戏治疗方法。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适用于各种设置和环境下的方法,包括个体、家庭、团体,学校、社区和医院,适合儿童和家庭治疗师、游戏治疗师、儿童精神科医生、学校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也适合想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增添更多乐趣与创意的家长阅读。本书不仅能帮助你拓展治疗工作的边界,超越日常的“肉眼所见”,探寻蕴藏在潜意识中的巨大潜力;也能帮助你重新寻回对工作与生活的好奇和激情。 作者简介 曾庆烽,“IPCF儿童与家庭整合式心理中心”联合创始人,致力于引入高质量的儿童心理咨询知识与干预方法;本科攻读英语/应用心理学双专业,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同声传译硕士项目,累计翻译心理学文章300余万字;曾多次赴美与美国游戏治疗协会专家交流取经,涉及领域包括游戏治疗、乐高治疗、精神分析、自杀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目录 引言 故事的开始 第1部分 隐喻的棱镜 第一章 隐喻的本质 隐喻与原住民治愈哲学 隐喻与东方大师 隐喻与西方心理学 隐喻与生理学 未来即现在 第二章 儿童治疗中的隐喻 联结内在小孩 幻想与游戏的重要性 隐喻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症状”的方法 利用的灵活性 第三章 故事创作的要素 文学隐喻与治疗隐喻 治疗隐喻的要素 隐喻框架:现实生活隐喻和虚构隐喻 释放内心的故事家 第二部分 创造治疗隐喻 第四章 收集信息 诱发和利用积极经验 识别和利用隐微线索 识别和利用感官偏好 第五章 学习儿童的语言 语言线索:一种意识层面的交流系统 眼动线索:一种意识层面的交流系统 意识之外的感官系统:一个新的理论角度 确定意识之外的感官系统 第六章 沟通的三个层次:交织一切 故事情节:第一级 穿插暗示:第二级 交织:第三级 生活隐喻 第三部分 多维应用 第七章 艺术隐喻 理论观点 内在资源绘画 疼痛好转日志 家庭绘画 资源桌游 神奇的手偶剧场 第八章 卡通治疗 卡通的治疗动力 插曲:相关实验 用卡通治疗解决社会问题:适合儿童虐待的隐喻方法 第四部分 演变 第九章 从个体治疗到集体治愈 项目一:考艾岛偏远西区家人计划 项目二:创伤疗愈及康复项目 第十章 故事游戏治疗 故事游戏治疗的六个根源 完美的光之碗:一个关于希望、治愈和复原力的文化故事 梅丽莎的花园 拒绝的重要性 篮子的启迪 问题与礼物 后记 平和与美丽 附录 美国儿童援助组织章程:兄弟姐妹紧急关怀计划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