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不管在什么领域,那些杰出的人都是从基础做起。但是建构好基础之后,左右未来发展的也许并不是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是创造力和审美力。本书的作者,日本知名美育教育家山本美芽,通过采访数百位日本教育界和艺术界人士,并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为父母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审美力的有效途径。 在书中,作者告诉父母们,美感和好品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倾听风声雨声、观察花的不同质感、寻找能代表自己心情的颜色,甚至是妈妈的发型服饰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创造者。 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美育不仅能培养孩子审美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打造孩子健康的心态。本书提供了超多实用的tips,将美育融入日常,丰富孩子生活感知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即成功又美好的人。 作者简介 山本美芽,1971年生于日本崎玉县。1995年毕业于东京学艺大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科,主修音乐教育学。曾任崎玉县公立中学临时教师、养护学校教师,之后专职从事写作。著作有《苹果不是红色的》《迈向21世纪的车尼尔》等,同时还为《即兴乐》、《爵士生活》、《肖邦》、MUSICANOVA、《教育音乐》等音乐杂志撰稿。 目录 测一测你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美感吗? 第1章 改变家中的景致 鲜花,仿佛是种镇静剂 每种花的质感不同 生活不能没有森林 透过画作你看得更远 玄关的鞋子要摆整齐 第2章 彩色心情 你看,夕阳真美 苹果不只是红色的 70色的彩笔不奢侈 第3章 培养乐感 乐感从儿歌开始 边听边唱边开心 古典乐也要唱起来 慢慢地练习假声 随口哼唱最美妙 为音乐会做准备 第4章 品味质感 触及微妙的大自然 五感本相通 质感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冷豆腐要装在深色的盘子里 声音也分“亮面”和“雾面” 第5章 重视游戏 游戏提高感知力 敲碗也是游戏 可以DIY的乐器 选择乐器,音色第一 传统游戏不能少 第6章 漂亮妈妈培养美好孩子 辛苦的时候去跳舞 像新娘一样光彩照人 每月至少理一次发 外出用餐,恢复元气 品尝他人为你做的饭 好妈妈需要好体力 第7章 制作“感官抽屉” 努力吸收更多的才艺 循序渐进地充实“抽屉” 搭建“山”型“感官抽屉” 去不同的地方长见识 第8章 打造魅力光环 有气质的人是什么样的 让好姿态成为习惯 精确拿捏音量和语速 音乐家的敏锐五感 第9章 绝口不提“没有钱” 不向先决条件低头 好品味在于平衡 动脑筋让梦想实现 寻找性价比高的“实力派” 第10章 善用嫉妒心 没有嫉妒会很轻松 不是好,而是精彩 巧用竞争 把“打针”变成“泡芙” 并非培养了就能成才 拓宽视野的诀窍 第11章 保持平静的心情 紧张的话就大笑一下 重视日常用品 要适时地鼓掌和赞美 尽量不说“不行” 用大喊驱散压力,勇往直前 建造心灵庇护所 后记 序言 美感来自好的习惯 目前,家长们对于语文 、数学、英语这类旨在提 高孩子学习能力的学科十 分重视。作为一个两岁女 孩的妈妈,我也希望自己 的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 力。但除此之外,站在一 个音乐专栏作家的立场上 ,我认为对孩子进行“感知 力”的教育同样重要,甚至 可以说它是孩子获得学习 能力的基础。 我一直试图从音乐的角 度探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 地挖掘人的潜能”。 在做音乐专栏作家的近 十年中,我采访了数百位 活跃在古典乐、爵士乐以 及融合音乐一线的专业演 奏家、作曲家。在此过程 中,我与很多音乐家建立 了密切的联系,只要我有 疑问,他们都会悉心解答 。 除此之外,我还有幸采 访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顶 级钢琴老师和中小学音乐 老师,体验过他们的现场 表演,以及课堂氛围。 与这些身处艺术巅峰的 人面对面交流,不仅让我 增加了很多知识,更有很 多让我惊呼“原来如此”的时 刻。通过这些采访,我对 于“如何挖掘人的潜能”这一 问题不断产生新的认识。 要想在一个领域做到领 先,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 功。然而打好基础之后, 至关重要的就是创造力。 那么创造力来自哪里呢? 在与众多音乐家和教育家 的交谈中,我得出了结论 :创造力来源于敏锐的五 感与久经磨砺的对美的感 知力。创造力来源于你的 追问—“把这里改一下会有 什么不同?”创造力来源于 你能感受到的色彩、造型 、声音的细微差异。 回想过去,无论在为了 成为钢琴家而终日苦练的 少年时代,还是在钻研音 乐教育理论和历史的青年 时代,我对于培养美感这 件事都缺乏重视。 美感无法轻易获得,它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踏实地 磨砺与积累。而当时的我 ,对于收效慢的练习缺乏 耐心。 但是,经过深刻的反思 ,我认识到花费一二十年 来培养美感是很有必要的 。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美 感是一个人无法被轻易撼 动的宝贵资产,它能在任 何场合帮助到你。我想, 每个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孩 子拥有好的美感。不过, 我们要知道美感的培养不 能操之过急,而是需要从 小不断练习。 然而,只要父母付出了 努力,孩子的美感就能得 到提升吗? 如果想让孩子对美的感 知力达到世界级艺术家的 水平,只靠父母的引导当 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孩子 自身的才能和机遇。不过 ,如果想要丰富孩子的感 知力,确实可以通过日常 环境的打造和习惯的养成 做到。 我发现,优秀的音乐家 和教育家们,都十分强调 在日常生活中磨炼感知能 力,因为这对于他们进行 一流的演奏和准确的指导 至关重要。 虽然等到女儿长大后再 写这本书也未尝不可,到 那时,这些培养习惯的方 法也已经得到检验,但是 ,作为一个职业的音乐专 栏作家,如果把好的内容 据为己有,我会感到深深 的愧疚。我想尽早向不知 所措的妈妈们说:“这些是 孩子的心灵需要的营养, 不要再踌躇了,去做吧。” 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在 这本书中讲述的培养习惯 的方法,并不是全部非做 不可。这本书的作用是给 那些想做美育,但心中有 所顾虑的家长们一颗定心 丸。当你存在下面这些疑 惑时,比如,“孩子的教育 花费尚且需要筹措,为了 这些事花钱,是不是太奢 侈了?”“我的时间有限,没 用的事情就不必做了吧。 不过,不做这些事真的可 以吗?”……希望看了这本 书能给你信心,让你明白 :美育能给孩子补充心灵 的营养,是很重要的事, 应该马上去做。 的确有些培养美感的方 法十分耗费金钱和时间, 但同时也有一些方法,只 需要很少的花费,通过在 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习 惯就能收到效果。这些习 惯就像层层叠放的薄薄的 纸张,只要不停重复、日 积月累,改变就会显而易 见。 据说,十岁之前是为孩 子的五感发展打好基础的 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之前 养成这些好习惯,那么有 了这样的基础后,孩子的 美感就会自主、稳步地发 展了。 而且在十几岁时,孩子 们有着成年后无法比拟的 旺盛的吸收能力,就算在 此之前只养成了一个激发 感知力的习惯,日后也一 定会有成果。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 如果为了提高感知力要24 小时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 力,这还是让人后背发凉 、很有压力。但实际上, 这些方法的学习过程都是 轻松愉快的。 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我 发现的切实可行的“可以提 升美感的日常习惯”。 导语 家庭美育入门书,轻松培养审美力。2020年教育部提出力争在2022年实行美育中考,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审美能力将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超实用tips,将美育落到实处。家中装点鲜花和绿植、玄关的鞋子摆整齐、与孩子一起唱儿歌、定期更换餐具……本书提供了超多实用tips,不用花大价钱,让孩子的好品味水到渠成。 不仅能熏陶孩子,还能治愈父母,不管是疲于奔命的职场父母,还是为家庭用尽全力的全职妈妈,都能在践行美育的过程中获得治愈的力量,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日本艺术学博士生花花美志全新翻译,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画家熊亮,清华艺科创新院美育中心事业发展部部长王伟等诚意推荐。 后记 “如果不是因为带孩子, 很多事情我们永远都察觉 不到。” 这是见到纪实文学作家 柳田邦男先生时,他对我 说过的一句话。在女儿7个 月大的时候,我将她暂时 交给我的父母照顾,去参 加了出版社举办的宴会。 在六本木全日空饭店的宴 会厅现场,我看到推着婴 儿车、带着孩子出席的作 家吉本芭娜娜小姐和樱井 良子小姐。 正当我惊讶地睁大眼睛 四下张望时,我发现了柳 田先生的身影。为了感谢 他在我的上一部作品《苹 果不是红色的》中帮我写 的推荐序,我立刻起身前 去问候。 随后我们攀谈起来,我 对柳田先生说:“现在光是 照顾不到一岁的孩子就忙 不过来了,下一本书还什 么都没写。”柳田先生以轻 松且真挚的口吻对我说:“ 如果不是因为带孩子,很 多事情我们永远都察觉不 到。” 真是如此吗?我心里半 信半疑:“的确,开始带孩 子之后,有很多事情都是 第一次遇到,但是要克服 育儿过程中的重重关卡并 学到有益的经验,真有这 么容易吗?” 后来,当女儿8个月大时 ,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幼儿 园(日本的幼儿园可以接 收6个月以上的婴儿),我 也重新开始了工作。在幼 儿园里,我有幸结识了一 些“妈妈朋友”“爸爸朋友”。 下雨天,就算浑身都被打 湿,我还是拼尽全力接送 孩子;我也曾经历幼儿园 因感冒肆虐而暂时放假, 自己不得不独自带孩子的 烦恼;要去远足时,我也 会为了制作不擅长的盒饭 而努力……虽然每个家长的 工作都很忙,大家很少有 时间聚在一起轻松地交谈 ,不过因为几乎天天都会 见到,光是想到“大家都一 样努力着呢”,我就感到极 大的安慰。 每天早上送女儿去幼儿 园后,我便出门工作,进 行各种各样的采访。很多 时候,我都会兴奋不已地 想:“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 育儿上,我要从今天开始 做起!”到幼儿园接孩子时 ,我的兴奋劲儿还没有散 去,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告 诉妈妈们:“我今天见到某 某某了!”但接孩子的过程 总是太过匆忙,没有说话 的时间。渐渐地,这种想 说又没有机会说出来的内 容越积越多,我想要向大 家传达的愿望也越来越强 烈。 后来我转念一想:“如果 写成文章,那么大家有时 间就可以慢慢看了。”于是 我尝试写下了这本书的目 录。看了目录之后,编辑 笠井麻衣小姐鼓励我:“看 起来很有趣,要不要认真 写写看?”这就是本书诞生 的契机。 为了积累素材,我特地 创办了《培养音乐感知力 》这个电子刊物。平时我 和电子刊物的编辑、读者 之间并没有特别密切的交 流,只是每周固定寄发电 子刊物,有时写得还不错 就会收到读者“今天的内容 真有趣”的反馈,偶尔也会 收到编辑笠井小姐发来的 感想。我们就这样淡淡地 保持着联络。但是,也正 是这条存在于我们之间的 纤细的线,不断牵引着我 、鼓励着我,让我逐渐把 育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变 成了一篇又一篇文章。 “如果不是因为带孩子, 很多事情我们永远都察觉 不到。”也许真是这样。写 完了这本书,我着实体会 到了柳田邦男先生这句话 的分量。蓝天,夕阳,像 香蕉一样弯弯的月亮,桌 上的鲜花,漂亮的盘子, 各种各样的绘本,野村万 斋先生的《真是麻烦啊》 ,堆积如山的现场演奏DVD ……这些美好的事物,也正 因为并非独享,而是总和 女儿一起观赏、聆听、歌 唱……才得以留存在我内心 深处的吧。 这本书引用了许多我在 音乐杂志或网站上发表过 的采访稿件。借这个机会 ,我要感谢在采访过程中 遇到的音乐家和各方人士 ,以及在撰写《苹果不是 红色的》这本书时给予我 莫大支持的太田惠美子老 师,目前为止委托我进行 多次采访工作的音乐杂志 《即兴乐》、《爵士生活 》、《肖邦》、MUSICA NOVA、《教育音乐》,肖 邦国际钢琴比赛官方网站 ,Cyber Fusion Center网站 的各位负责人,音乐专栏 作家工藤由美小姐,《培 养音乐感知力》这本刊物 的各位读者、担任编辑的 笠井麻衣小姐。非常感谢 各位! 由于我先生工作调动的 需要,我们即将举家迁往 美国加州。为此,不仅女 儿需要转学到美国的幼儿 园,我也对自己的英文水 平十分担心,在日本的工 作步调也可能因此受到影 响,每每想到这些,我都 百感交集。但是,一想到 这可能是一个可以增加各 方面的“感官抽屉”的绝好机 会,我就下定决心积极面 对。赴美期间,我希望我 的文字工作能以电子刊物 的形式继续下去。 期待下次的会面,也请 各位多多珍重! 书评(媒体评论) 听风声和雨声、观察花 的不同质感、寻找最能代 表自己心情的颜色……书中 提到的这些培养敏锐五感 的方法既高级又简单,用 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 子,不仅留有自身美好的 天性,还能成为一个有趣 的创造者。 ——熊亮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 ,艺术的普及与培养已经 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向 。这本书让大部分没有接 受过艺术教育的人有了一 次对“美”的入门机会,让我 们知道“美”竟然离我们如此 之近。 ——王伟 育儿是一项极耗费心力 的事情,而这本书就像是 给疲惫妈妈的一剂“解药”, 不仅让孩子变得美好,同 时也丰盈着妈妈疲惫的心 灵,让亲子时光变得温暖 愉快。 ——林丹 审美能力就是感受生活 的能力。关于如何培养孩 子丰富的感知力,擦亮发 现美的眼睛,这本书无疑 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 ——秦楠 在我与孩子的相处过程 中,我发现美育的目的不 只是娱乐,它还赋予孩子 感受力和理解力,让孩子 看向世界更深处。我很乐 意把此书推荐给我的朋友 们。 ——吴希塔 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就 是塑造孩子对美的感知力 ,这也是有远见的父母正 在做的事。这本书告诉我 们如何从生活点滴中汲取 美感,做一位懂得品味生 活质感的育儿者。 ——潘美杉 精彩页 鲜花,仿佛是种镇静剂 这一年里,我一直在家里的餐桌上摆放鲜花。这个习惯的灵感来自一次采访,当时采访地点的整个房间到处都是鲜花。 那次的采访对象是日本一位颇具名气的女性钢琴家,我有幸去了她精致的公寓。在她摆放着三角钢琴的客厅里,四个角落都装饰着偌大的香水百合花,我被这花朵深深吸引。百合花每捧有五六朵,每捧花的宽度大约有70厘米。它们被豪爽地放置在桌子上或房间的角落里,十分迷人。房间中弥漫着淡淡花香。 我在询问后才知道,这些花并不是为了今天的采访特意准备的,她的公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装饰的。 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待在家中练琴就是他们的工作。在一个有鲜花盛开的房间练琴,心境确实会有变化,那么,在这样的房间能弹奏出不一样的音乐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回想我自己家的情况。女儿出生后,出门采购就成了一个大工程。我一直没有闲情逸致来买花。那么,每天在餐桌上摆放鲜花,到底会不会影响人的心情呢?我决定来验证一下,反正把花摆放在餐桌上,换水十分方便。我想,不必非用香水百合那么名贵的花,超市卖的普通花朵也可以。就这样,我用康乃馨、小雏菊或黄百合之类的常见鲜花,开启了我们有鲜花为伴的生活。 实际试过之后,我发现效果好得惊人。一个简单的改变是,就算只在瓶中插上一朵鲜花,也会让人的心情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宁静。鲜花就像是一枚精神上的镇静剂。慢慢地,我开始注意到鲜花四周的杂物,从而产生了收拾的念头。把桌子整体收拾干净后,生活环境变得更加清爽了。另外,我女儿吃饭时经常挑食,或者摆弄食物、碗筷。虽然知道自己应该冷静对待,但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甚至会大动肝火。 然而,有了鲜花,同样的情况却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当我忍不住想要发火时,我会把她的注意力转向桌上的鲜花,我会和她说:“看呀,那粉色的花真好看。”她会反问我:“粉色的花?”“是呀,这花的名字叫康乃馨。”我回答。随后,我们俩会四目相对,异口同声地说道“真漂亮呀”,同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当然,我并不是说只要有鲜花装饰,就不会有矛盾升级,就不会出现那种大人责怪孩子“不要太过分了”而孩子尖叫着回应“呀——”的让人头痛的情景。 只是,以前我也曾迟疑,有钱买花,不如把钱存起来当作孩子的教育基金,而现在我认识到,对于在育儿过程中强忍着内心压力的妈妈来说,花可是十分重要的心灵养分。 每种花的质感不同 在家里装饰鲜花半年后,我注意到自己的另一个变化。每天在给花换水的时候我总是会一面思忖着“花儿们还能这样保持多久”,一面观察它们的状态。就这样,我对花朵的盛放与凋零更加敏感。也许正是因为每日的驻足观察,花儿们那些微妙的变化都逃不过我的双眼。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