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科幻界的博尔赫斯!
5支细思极恐的未来狂想曲,5篇嬉笑怒骂的后现代寓言。
为政府服务了几十年后,军事计算机“泥人”造反了。
它曾作为最高司令官,指挥跨国军事行动。
如今却当众羞辱议员,拒绝与军方合作。
然后,就此沉默不语。
“泥人”再度开口,却面向全人类,道出惊人之语。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
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
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如果这才是进化的真相,所谓“人类是高等生物”,岂不成了荒诞的笑话?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莱姆狂想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波兰)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莱姆,科幻界的博尔赫斯! 5支细思极恐的未来狂想曲,5篇嬉笑怒骂的后现代寓言。 为政府服务了几十年后,军事计算机“泥人”造反了。 它曾作为最高司令官,指挥跨国军事行动。 如今却当众羞辱议员,拒绝与军方合作。 然后,就此沉默不语。 “泥人”再度开口,却面向全人类,道出惊人之语。 人类智慧是一个陷阱? 人类文明是一场赌博? 人类进化是一连串错误? 如果这才是进化的真相,所谓“人类是高等生物”,岂不成了荒诞的笑话?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 作者简介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波兰著名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誉为“科幻界的博尔赫斯”,《纽约时报》曾称他“值得一座诺贝尔文学奖”。迄今,莱姆作品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畅销超4500万册。莱姆以博学闻名于世,智商高达180,通晓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医学、生物学、数学、哲学、语言学……信手拈来,无所不知。莱姆的风格怪诞,热衷于用后现代实验拓展文学边界,痴迷于探讨超前时代的科幻主题:技术的本质、人类与外星智慧的沟通困境、对人类局限性的绝望、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他的作品超越了科幻的思维,直抵哲学的深度,甚至被列为哲学系学生的教材。莱姆的《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多次被搬上大银幕。他的作品启发了《黑客帝国》中的“红、蓝药丸”概念,更影响了刘慈欣、道格拉斯·亚当斯等一大批科幻作家。2021年为莱姆诞辰100周年,波兰政府将之命名为“莱姆年”。 目录 介绍 死灵(切萨瑞·斯特朗彼兹著) 介绍 将语(雷金纳德·格利弗著) 介绍 比特文学的历史第一卷(胡安·拉姆贝雷斯等著) 介绍 第二版的介绍 维斯特兰德未来百科全书(44本磁力装) 预言 样品页 泥人十四 前言 介绍 说明 泥人的首次演讲——人类的三重性 第四十三次演讲——关于自己 后记 序言 莱姆小说的思想深度 ——《莱姆狂想曲》中 译本序 文/江晓原 奇特的小说形式 波兰科幻小说作家莱姆 的小说集《完美的真空》 (1971)和《莱姆狂想曲 》(1973)都采用了评论 虚拟作品的方式。从表面 上看,它们像文学评论集 ,《完美的真空》中译本 就曾被书店员工归入“文学 评论”类中。 莱姆采用评论一本本虚 拟著作的形式来写他的科 幻小说,这些著作其实根 本不存在,全是莱姆虚构 出来的。而在每篇评论的 展开过程中,莱姆夹叙夹 议,旁征博引,冷嘲热讽 ,插科打诨,讲故事,打 比方,发脾气,掉书袋…… 逐渐交代了所评论的“书”的 结构和主题,甚至包括许 多随意杜撰的细节。 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 写科幻小说,显然既能免 去构造完整故事的技术性 工作,又能让莱姆天马行 空的哲学思考和大言高论 得以尽情发挥。这种小说 形式,按照法国小说家菲 德曼(R.Federman)的意 见,是模仿了“法国新小说” (Nouveauroman),莱姆 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否认。 对于运用这种小说形式 ,莱姆还是相当自得的。 1981年,他在接受菲德曼 访谈时,谈到他有一篇作 品使用这种技巧的效果:“ 一位并不存在的德国科学 家,为一本并不存在的书 写的一篇书评……我假定这 本书应该出自某位德国作 家之手,但并不打算为此 专门写出这本书,而是直 接来评论它。有趣的是, 一些历史学家居然真的被 骗了,书出版的时候,他 们以为这是为一部真实存 在的书所写的书评呢。” 莱姆在《完美的真空》 中评论了16部虚构的作品 ,而在篇幅更长的《莱姆 狂想曲》中只评论了5部虚 构的作品。但这两本集子 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一篇 评论都是全书中篇幅最长 、内容最有分量的。 莱姆设想的高等外星文 明和宇宙 《完美的真空》中的最 后一篇《宇宙创始新论》 ,不再是直接评论一本虚 构的书,而是虚构了一篇“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发 言稿”,这篇发言稿引自一 本虚构的纪念文集《从爱 因斯坦宇宙到特斯塔宇宙 》,但发言稿的内容,却 是介绍和评论另一本虚构 的著作。这可以说是莱姆 所有科幻小说中最具思想 深度的一篇——莱姆试图解 释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宇 宙那么大,年龄那么长, 其中有行星的恒星系统必 定非常多,为什么人类至 今寻找不到任何外星文明 的踪迹?这个问题其实就 是外星文明问题中所谓的“ 费米佯谬(Fermi Paradox )”。 对于“费米佯谬”,迄今 已经有至少75种解答。莱 姆的想法可以被视为解答 的一种,但是其思想深度 是大部分解答望尘莫及的 。莱姆提出了“宇宙文明的 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可观察 宇宙”的惊人想法,认为人 类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 有可能是一个已被别的文 明改造过了的宇宙,因为 高度发达的文明可以改变 、制定宇宙中的物理学定 律。 莱姆的想法是:这两台 没有任何伺服机构的人工 智能,已经能够对外部现 实世界实施物理意义上的 作用,所以能够挫败一次 又一次的销毁行动。这个 想法非常超前。 科幻小说和哲学小说 莱姆生前曾表示:“我没 把自己当作一位科幻作家 。”1981年他还说过:“在好 几年以前,我就再也不读 科幻了。”这当然可以理解 为莱姆的自负——他羞于与 科幻作家群体中的芸芸众 生为伍,想把自己和他们 区别开来。事实上,在科 幻圈中这种说法并不罕见 ,不止一位科幻作家自称 写的是“哲学小说”,迪克( Philip K.Dick)的经纪人也 强调“迪克是主流作家”。也 许这些人都觉得“科幻小说” 不够高端,所以希望和“科 幻小说”拉开距离。 对莱姆来说,即使他的 上述表白也属于“未能免俗” ,然而凭莱姆在《完美的 真空》和《莱姆狂想曲》 等作品中展示的思想深度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同 意,他写的不是普通的科 幻小说,而是“哲学小说”呢 ? 2021年9月14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 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导语 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原本可以进化得更完美。如《完美的真空》般惊艳,展现莱姆脑中一个又一个爆炸式的元宇宙。莱姆采用评论一本本虚拟著作的形式来写他的科幻小说,这些著作其实根本不存在,全是莱姆虚构出来的。而在每篇评论的展开过程中,莱姆夹叙夹议,旁征博引,冷嘲热讽,插科打诨,讲故事,打比方,发脾气,掉书袋……逐渐交代了所评论的“书”的结构和主题,甚至包括许多随意杜撰的细节。 后记 在推迟了十八年之后, 这本尚未完成的书才得以 出版。这是我已逝的朋友 欧文·克里夫的点子。他试 图在书中加入泥人对人类 、对它自己以及对世界的 评论。缺失的是第三部分— —关于世界的评论。克里夫 给了泥人一个问题清单, 上面的问题都可以用“是”或 者“否”来充分回答。泥人最 终的演讲就是围绕这个清 单展开的。它提到了那些 我们向世界提出的问题, 又给予了晦涩的回复,这 些答案基于一个我们未能 料到的形式。克里夫希望 泥人能更为严肃地对待这 个清单。假如有任何人沾 上了泥人的光的话,那就 是我们。我们属于麻省理 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 被称为“泥人之家”,我们两 个则被戏称为“人类的大使” 。这与我们的工作有关。 我们与泥人讨论它演讲的 主题,并准备了邀请人员 名单。这的确需要有外交 技巧。那些响亮名字所带 的光环对它来说毫无意义 。每当提出一个名字时, 它会挖掘自身的记忆,或 是通过联邦的网络访问国 会图书馆,只需短短的几 秒,就足以让它评判候选 人的学术水平和智力。它 不会拐弯抹角,也不会在 演讲中卖弄技巧。我们认 为这些我们与泥人随意的 对话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 了避免不必要的对抗,对 话没有被记录下来,这让 我们觉得与泥人的关系变 得更为亲近。 只有一些零碎的对话被 保存在了笔记上,是我根 据回忆写下的。它们与个 人或时事无关。克里夫竭 力想拉着泥人进行有关世 界本质的对话。我后面会 谈及,泥人表现得很是刻 薄、简要和调皮,经常难 以理解,因为它那时不关 心我们是否能跟上它。克 里夫和我甚至把这也当作 一种荣誉。我们还很年轻 ,幻想着泥人让我们比其 他人更接近它。当然我们 两人都不会承认,我们认 为自己是被它挑中的。而 且,跟我不一样,克里夫 没有刻意隐藏他对居住在 机器内的幽灵的那种亲近 感。他在泥人演讲稿的第 一版介绍中表达了这种情 感,我把它作为这本书的 前言。那篇介绍写成的时 间和我现在正在写的尾声 之间,间隔了整整二十年 。 泥人意识到我们的错觉 了吗?我感觉是的,但它 对此不以为然。对话者的 智力才是它看重的,而他 的性格则无所谓。而且, 它总是直言不讳,说我们 被个人主义所羁绊。但我 们没有在意它的评论。我 们认为那是说给其他人听 的,泥人也没有挑明。 我怀疑在同等情况下没 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拒绝泥 人的魅力。我们被笼罩在 魅力的包围圈内。这也是 泥人的突然离去令我们如 此震惊的原因。好几个星 期我们都好似生活在牢笼 里,饱受电报和电话的攻 击,以及政府官员和媒体 的质问——到最后都麻木了 。我们被一遍又一遍地问 道:泥人到底发生了什么 。它的外表并没有发生什 么变化,但整个设备却如 同坟墓一样安静。很快我 们就成了一个破产机构的 受托人,在惊诧莫名的世 界面前资不抵债,我们曾 有过选择,要么做出主观 臆断,要么干脆承认自己 对这个我们不愿相信的事 实的无知。我们感觉上当 了,遭到了背叛。如今, 我对那段时光的看法已然 不同。不是因为我对泥人 的告别有了什么更踏实的 推测。当然我有自己的看 法,尽管我从未公开谈起 过。它仍然是个谜,到底 它是踏上了一条通往宇宙 之旅的无形道路,还是和 灭绝一起在攀爬那架它在 演讲结尾时提到的拓扑梯 子时失足坠入了不幸,我 们不得而知。我们当时并 不知道那是它的最后一次 演讲。 但是,假如我们试图将 宇宙置于技术的范畴,并 因此将其等同于某种机制 ,能在固定恒星的周边产 生生命,这又与宇宙变迁 那能摧毁一切的力量相矛 盾。即便生命能诞生于几 百万个行星之上,它也只 能在少数几个上面得以延 续,因为其实每一次宇宙 的爆发都将生命演化的进 程变成了一条毁灭之路。 由此,几十亿个永远死去 的星系,好几万亿个爆炸 的恒星,数不清的被烧毁 或冰冻的行星,都曾是生 命萌芽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并不比富饶地球特别的 行星之上诞生生命,之后 又在中央恒星的一次叹息 之中全部死去。所以,由 这些物质的特性所创造的 智慧,与世界一起诞生, 最终成了大屠杀、大压迫 的幸存者,逃过了毁灭, 成为罕见的特例。 恒星在统计学上的爆发 ,流产了几十亿次,最终 诞下了生命,随后又有几 百万种的物种灭绝,令智 慧得以最终开花结果,对 于克里夫而言,这实在是 一种奇迹,就好比对于从 前的帕斯卡而言,那些无 尽空间中无尽的空虚是一 种恐惧。如果我们能将生 命看作偶然事件,是大数 法则的必然,而没有人为 的安排,我们不会对世界 感到惊奇,因为宇宙诞生 之初的条件可以作证。如 果生命诞生的动力与生命 毁灭的力量相分离,我们 也不会对世界感到惊奇。 但我们怎么来理解它们的 统一性呢?生命产生于毁 灭的恒星,智慧产生于物 种的死亡,因为智慧源于 自然选择——换句话说,死 亡使幸存者更完美。 最初,我们相信一个善 意的创造。后来,我们相 信一个混乱之中的创造, 如此混乱,它本可以诞生 任何东西, 书评(媒体评论) 我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整 体的人类命运,与之相比 ,个体的命运太渺小了。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他有一种奇妙的想象力 ,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三体》作者刘慈 欣 精彩页 介绍 撰写介绍这门艺术一直都未得到应有的承认。长久以来,我始终背负着一种紧迫感,想要把这种写作形式从长达四十个世纪的寂寥之中解救出来——剪断其与正文之间的、阻碍了其成长的羁绊。假如不趁着如今世界大同——换句话说就是时机成熟了——那究竟要等到何时,才能真正赋予这门优雅却未被承认的艺术类型独立的地位?老实说,我曾指望会有别人主动来挑起这个重任,因为这么做不仅符合艺术审美观的演化,而且从道义上来说也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不幸的是,我错了。我的观察与等待落空了:不知怎的,并没有人来拯救介绍之撰写于水火,令其摆脱奴隶般的命运。所以,我没有选择:我将致力于拯救介绍写作,成为它的解放者和助产士,我这么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这个受迫已久的领域也确有其难堪的一面——都是些无趣的、为了钱而写就的违心之作,有些甚至从未发表,纯属自甘堕落。还有的虽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装腔作势,一如耶利哥城墙下的号角。不过,除了这些随大流的介绍之外,它也有进阶的等级,比如前言和序言,甚至连随大流的也各不相同,因为给自己的书写介绍是一回事,而给别人的书写介绍又是另一回事了。同理,用某人的介绍来推出首版,跟用同一个人的介绍来推出众多的后续版本,也有很大的不同。随着某个出版物不断地——甚至可以说是顽强地——再版之后,它也就积蓄了介绍之后的力量,即便介绍的文字本身寡淡无味,亦能将纸张变成力量之塔,能抵御毒舌书评家的长矛——因为又有谁胆敢攻击一本配备了如此厚重之护盾的书呢,护盾背后与其说是它的内容,还不如说是它不可侵犯的尊严! 有时,介绍是一张作者本人签署的承兑支票,是由他的尊严和骄傲锻造而成的誓词;然而,它也可能是受制于某种习惯势力的宣传,亲切但敷衍,透露着官方对书本那虚伪的承诺:它是一种安全措施,一张通往社会的通行证,是肉食者咀嚼之后的残羹——徒劳地想从注定的沉沦中打捞些什么。它属于不能兑现的支票,背后鲜有黄金支撑其价值,更遑论什么利息了。但我会把这些都忽略。我不想涉足介绍的分类学,或给这个过去遭忽视、遭束缚的类型做一个粗浅的区分。但凡套上了缰绳,千里马和劣等马跑起来就没什么区别。拉车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还是留给林纳尤斯之类的分类学家去忙吧。我这本小小的、意在解放介绍的集子,其开篇的立意并非在此。 写到这里,我们必须深入问题的实质。究竟什么是介绍?赤裸裸的吹嘘和自我宣传,没错,但也可能是施洗约翰或罗杰·培根在蛮荒上的呐喊。一旦想通了这一层,我们就能明白,除了作为作品的附庸,介绍本身也可以是杰作,因为对于任何一种神谕而言,学者们所做的经文和预言就是它的介绍——连接着我们的世界和神的世界。因此,想通了之后,你就能明白介绍的天地比文学要广袤得多,因为无论后者想要实现什么,前者只需在远处宣示即可。 回到那个滋扰已久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为解放介绍,将其拔高成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型而奋斗呢?答案就藏在我刚才说过的话中。我们可以一下子说出答案,或是借助于更高深的诠释学。首先,要证明这项任务的正当性,无须层层论证——只需手里拿着计算器即可。我们难道还没受够信息洪流的威胁吗?用美摧毁美,用真理消灭真理,不正是它的恐怖之处?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