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劳动关系经典理论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劳动关系经典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劳动关系规则和主体行为互构关系为中心的理论框架,重新考察了劳动关系理论中具有独特性的“关系形态”问题,梳理了多元论、马克思主义论和平衡模型三类经典理论,对劳动关系经典理论中未能厘清的“力量”和“制度”两个概念进行理论思考,并针对“工会复兴”“雇主策略”等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书可以作为劳动关系专业教学以及学术研究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孟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劳动关系栏目责任编辑、深圳劳动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劳动争议预防、工会改革、政府治理、新业态企业灵活用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构建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一、劳动关系理论建构的基础概念视角
二、规则中心论的启示
三、行为中心论的启示
四、基于核心概念的劳动关系分析框架
五、“规则—行为”的互构关系
六、基于核心概念分析框架的优势
第二章 劳资关系形态究竟有多复杂?
一、反思劳资关系形态研究
二、劳资关系的多样化属性
三、劳资关系多样化的形态分类与影响因素
四、重新思考决定劳资关系形态的结构性条件
五、劳资关系形态研究的未来与挑战
第三章 劳动关系多元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局限
一、多元主义的兼收并蓄框架
二、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前沿
三、“兼收并蓄”的优势与限制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述评
一、劳动关系理论溯源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理论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经典理论的批评与联系
四、对研究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启示
第五章 劳动关系平衡理论探讨
一、“平衡”的价值
二、“权力平衡”与“利益平衡”
三、权力与参考系:平衡理论的挑战
四、平衡论下的本土问题分析
第六章 力量、力量关系与力量的再生产
一、反思何为力量?
二、作为过程的力量
三、力量的来源
四、力量意识与力量的应用
五、力量关系与力量的再生产
六、重塑劳动关系研究中的力量观
第七章 历史制度主义的价值
一、导入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野
二、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
三、制度中的主体偏好与行为
四、制度的起源、延续与变迁
五、历史制度主义的启示
第八章 工会复兴研究的主要议题、学术争论
一、从“复兴”中反思发展路径
二、二重性矛盾: 工会复兴的困境
三、要素框架: 工会复兴的运行逻辑
四、工会复兴实践中的策略选择
五、争论: 工人认同还是制度空间?
六、“工会复兴”论的洞见
七、对我国工会改革的启示
第九章 劳资博弈中的雇主策略
一、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策略
二、冲突论视阈下雇主策略的缘起
三、作为管理特权的雇主策略
四、集体劳动关系层面的雇主策略
五、雇佣与生产过程中的雇主策略
六、雇主策略研究展望
后记
序言
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研究
一直以来不受重视,鲜有学
者潜心付出。对于基础理论
的引入应该追溯到中国第一
个获得劳动关系硕士学位、
已经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退
休的李琪教授。他著的《产
业关系概论》堪称本学科在
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
奠基之作。此书虽然是一本
教材,但非常系统地介绍了
劳动关系的基础理论,以及
相关研究议题所涉及的相关
理论。另一本介绍劳动关系
理论的书籍就是常凯教授编
写的《劳动关系学》,这本
书虽然带有非常鲜明的劳动
法研究的逻辑,但也是我国
最早的包含基础理论的著作
。而冯同庆教授编著的《劳
动关系理论研究》,应该说
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从国内和
国外两个视角来系统梳理劳
动关系理论的论著。以上所
介绍的三本书是我国劳动关
系理论研究的扛鼎之作,代
表了我国劳动关系理论发展
的初级阶段。
然而,这三本涉及理论
的著作都存在理论研究的路
径依赖,一方面,遵循了西
方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分类
,即一元论、多元论和马克
思主义论,尚未突破过往经
典理论学说的基本逻辑。另
一方面,这些论著所包含的
理论内容多以介绍为主,缺
乏批判性的分析和对劳动关
系基本问题的反思。美国劳
动关系界的代表人物寇肯教
授在2015年撰文指出,劳
动关系理论研究多年来停滞
不前,自约翰·巴德教授的
平衡理论之后,劳动关系基
础理论研究就陷入了一种乏
力的境地。而劳动世界的变
化,多样化的用工方式的出
现,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不同国家内部劳动关系的
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在不断地
挑战劳动关系传统理论的生
命力和解释力,这使本就在
解释力上乏善可陈的劳动关
系基础理论更加平添了几分
“昨夜西风凋碧树”之感。
随着劳动关系问题逐渐
在我国成为包含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劳动政策、工会
改革、雇主策略、工人行为
等多议题的独特研究领域,
大量有关劳动关系的学术研
究从劳动社会学、社会法学
、人力资源管理学、劳动经
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中
不断涌现。换言之,我们不
乏劳动关系的优质研究,缺
乏的正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理
论价值的劳动关系研究,这
一点在劳动关系的基础理论
研究上尤甚。
因此,我怀着对劳动关
系学理论研究的执念,自
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
,就行走在劳动关系基础理
论研究的田埂上,而周遭并
非丰收的麦田,翘首而望,
一片沃土待耕作,鲜有春草
出新芽。但仍旧让人振奋的
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清军
、张皓老师在劳动关系基础
理论研究中成就卓著,贡献
了非常经典的理论,梳理了
过往的研究成果,研读他们
的研究颇有高山流水应犹在
、天涯方可觅知音的感觉。
承前辈之寄望,受同侪
之激励,我将十年来对劳动
关系基础理论的思考编辑成
此书,希望能够为劳动关系
学科的继往开来作些贡献。
本书的核心宗旨有三,即反
思、溯源和探索。希望通过
反思劳动关系的经典理论,
重新理解理论的描述性、解
释性和启示性;通过反思理
论之间的联系,重新审视劳
动关系基础理论给予劳动关
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
溯源,挖掘劳动关系基础理
论的基本面,回归最基础的
概念,进而拓展劳动关系基
础理论认识论意义上的“元
概念”体系。探索则是为了
通过反思和溯源,实现构建
新的劳动关系基础理论的视
角、理念和路径。在此基础
上,本书提出了以劳动关系
规则和主体行为互构关系为
中心的理论框架(第一章)
;重新考察了劳动关系理论
中具有独特性的“关系形态”
问题(第二章);反思了多
元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劳
动关系经典理论和劳动关系
平衡理论三类经典理论(第
三、四、五章);又对劳动
关系经典理论中未能厘清的
“力量”和“制度”两个概念进
行了新的理论思考(第六、
七章);并针对“工会复兴”
和“雇主策略”两个议题做了
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书旨在为我国劳动关
系基础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
角,结合劳动关系经典理论
中被忽略和未做深入讨论的
议题,呈现出我个人对于基
础理论的些许思考,以飨同
好。本书不仅适用于劳动关
系领域的学者参考使用,也
为劳动关系及相关专业的研
究生提供了理解和学习基础
理论的资料。时至2020年
,已经是我深耕劳动关系基
础理论研究的第十一个年头
,希望自己能够将这个多灾
之年作为学术前路的新的起
点,念念不忘基础理论的深
研,为第二个十年之作时刻
准备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