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考古何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述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陈雍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结合作者近半世纪的考古工作的思考、系统回答“中国特色考古学是什么”的文集。该书以介绍考古学的学科分类、研究对象和手段为开端,叙述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基本原则,重点讲解了考古阐释与历史重建的方式方法,以及回答了如何学考古、用考古的问题。本书专为初学者所作,对“考古为何”和“考古何为”发时代之问都做了回应,对想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以及考古学对史学研究有何助益的年青读者来说,本书不失为简要而又富启发性的读物,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陈雍,1948年3月生于陕西西安雍村,祖籍江苏镇江。在天津念小学、中学,1969年到内蒙古哲里木盟开鲁县插队务农。1973年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毕业后留考古学系任教。1990年底调回天津,从事考古文物工作,评聘为文博系列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以后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工作,先后被聘为市文史馆馆员、市政府参事。 目录 第1章 考古学 1.1 考古学不是国学 1.2 考古学不是金石学发展来的 1.3 考古学是一门新学科 1.4 考古学的对象 第2章 田野考古学 2.1 田野考古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2.2 考古发掘 2.2.1 考古发掘经验之谈 2.2.2 考古发掘非典型案例 2.2.3 考古发掘需要规范化 2.3 考古资料整理 2.3.1 资料的有序化 2.3.2 描述反映认知 2.3.3 绘图表达意图 2.4 考古报告编写 2.4.1 考古报告的构成 2.4.2 考古报告的体例 2.4.3 编写报告的规则 第3章 考古学理论结构 3.1 考古学理论包括两个范畴 3.2 考古学方法论是认识工具 3.3 考古学方法论有两个体系 3.4 年代的方法系统 3.4.1 绝对年代 3.4.2 相对年代 3.5 层位的方法系统 3.5.1 地层学断代法 3.5.2 考古层位学 3.6 类型的方法系统 3.6.1 类型学断代法 3.6.2 考古类型学 3.7 阐释的方法系统 第4章 研究取向和研究模式 4.1 文化考古学研究 4.1.1 考古学文化构成 4.1.2 考古学文化分类 4.1.3 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 4.1.4 考古学文化谱系 4.1.5 考古学文化与族群 4.2 社会考古学研究 4.2.1 社会构成 4.2.2 社会结构 4.2.3 社会进程 第5章 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5.2 掌握几种思维方法 5.2.1 比较与特征 5.2.2 关系与本位 5.2.3 整体与结构 第6章 考古学文献 6.1 考古学文献定义 6.2 考古学文献分类 6.3 考古学文献产生和利用 6.3.1 考古报告和考古简报 6.3.2 田野考古档案 6.4 考古学文献需要规范化 第7章 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 7.1 考古遗产 7.1.1 考古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 7.1.2 公共考古是为了保护考古遗产 7.2 历史文化名城 7.2.1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 7.2.2 天津历史文化名城 7.3 乡土建筑 7.3.1 湖南的古村落 7.3.2 陈志华的乡土建筑 7.3.3 国际社会的乡土建筑 7.3.4 传统村落与乡土建筑 7.4 文化遗产教育 7.4.1 文化遗产课堂 7.4.2 文化遗产教育应作为终身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7.4.3 文化遗产少儿读物 7.4.4 家长对孩子的文化遗产教育 第8章 学考古和用考古 8.1 读书 8.1.1 殷墟妇好墓 8.1.2 良渚遗址群系列报告 8.1.3 邰城汉墓 8.1.4 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第三辑 8.1.5 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 8.1.6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 8.1.7 凤林城:1998-200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 8.1.8 凤山楼——聚落考古视角中的粤东古村落 8.1.9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8.1.10 青铜与文字的婚礼——夏商周神话、艺术与思想 8.2 考察 8.2.1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和齐王陵 8.2.2 广州南越国遗迹 8.2.3 云南丽江古城 8.2.4 福建土楼 8.2.5 大运河浙江段 8.2.6 贵州遵义海龙囤 8.2.7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8.2.8 黑龙江齐齐哈尔洪河遗址 8.2.9 天津蓟州朝阳洞旧石器洞穴遗址 8.2.10 天津南北运河沿岸的乡土墓葬 8.3 教学 8.3.1 听张忠培讲新石器时代考古 8.3.2 吉林大学的田野考古教学 8.3.3 讲授考古学方法论 8.3.4 为中国通史教程写稿 8.4 闻见 8.4.1 郑振铎 8.4.2 夏鼐 8.4.3 苏秉琦 8.4.4 张忠培 序言 季羡林说,一个人一辈 子做事、读书,不管是干什 么,其中都有“机遇”的成分 。我与考古学也是这样。 1973年夏,我被贫下中 农推荐上大学。我向生产队 请假复习功课,顺利通过了 笔试。后来面试抽到的两道 题,理科题“显微镜光路图” ,我画出来了;文科题“中 国历史朝代”,我没写出来 。 那一年,由于极特殊的 原因,考生的成绩全部作废 ,但我还是被分到吉林大学 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我听 说,理论物理很难学,毕业 后搞不了科研就得去教书, 于是从开鲁乡下跑到通辽, 找到前来招生的两位老师, 再三恳求调换专业,最后被 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录 取。 在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 专业学习了三年,毕业后我 成为考古专业(后改为考古 学系)的老师。留校后苦于 与家人长期两地生活, 1990年底我调回天津。 多年来我没有什么爱好 ,平时就喜欢看考古之类的 书,并且养成一个习惯,每 有心得体会或者不成熟的想 法,都要随手写在本子上, 仅这几年就记了两三本。我 从上大学开始要求自己,每 年至少写出一两篇文章,一 直坚持到现在。长期的阅读 与写作,促进了我对中国考 古学的认识与思考。 在微信朋友圈跟朋友聊 天,不知怎的,聊着聊着就 聊到了考古。我把本子上记 的内容陆陆续续发到微信朋 友圈里,也许我聊的内容有 意思,朋友们劝我把聊考古 的那些文字整理出来。这样 ,就有了写本小书的想法。 我喜欢微信朋友圈里讨 论的氛围,仿佛找到在学校 那种感觉。我想在书里保留 微信朋友圈的对话和评论, 这个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鼓 励与支持,在这里我要特别 感谢他(她)们。 我把微信朋友圈的对话 和评论写出来,还有一层意 思:想让读者看到考古者是 怎样用考古学的话语来讨论 考古学问题的。我认为,只 有了解考古学的话语,才能 更好地了解考古学的知识。 庚子大疫,待在家里有 更多的看书时间,我几乎每 天都把心得体会发到微信朋 友圈里,与大家分享。同时 循着已经整理出来的文字, 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还收录 了一些以前写的文字。 这样一年下来,书稿有 了大致的模样,包括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考古学理论 与方法、考古学文献、考古 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体现 了自己对考古学体系性的思 考。为了使书稿的内容更加 丰富,我又把过去写的书序 (评)、考察报告、随笔、 杂记等编在一起,这部分名 为“学考古和用考古”。 肇始于1921年仰韶遗址 发掘的中国考古学,到 2021年已经整整100周年。 我从1973年与中国考古学 结缘,到2021年已经将近 半个世纪。我与中国考古学 结缘的半个世纪,是中国现 代考古学的发展时期,这个 时期考古学的中国特色愈加 鲜明。《考古何为》这本书 的全部内容,可以用“考古 学是什么”“中国特色考古学 是什么”来概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