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美术片”曾取得过辉煌成就,确立了“中国学派”的艺术风格,也长期影响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思维方式和产业格局。“美术片”涉及的文化生态、史学文脉、精神内核等庞杂繁多,极具研究价值,对“美术片”的理解继承与发展创新是当前的重大议题。 本书遵循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步骤,从“美术片”的释义和界定开始,通过发展规律和特征总结,结合正反辩证,最终探索结论并付诸应用实践。本文以“美术片”的释义(关系界定)、“美术片”的发展(史学分析)、“美术片”的特点(特征分析)、“美术片”的优势(优点分析)、“美术片”的局限(缺点分析)、“美术片”的复兴(应用实践)六大板块构成。 作者简介 吕江,197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系主任、副教授,江苏省动漫艺术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美协会员。自幼习画,多年从事绘画、设计、手工艺、动画、漫画等创作与教学。至今发表各类作品及相关文献8000余页,撰书50余本约200余万字。获国际国内30多个学术奖项。担任国内外多家媒体漫画及插图专栏作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多次应邀赴日本、欧洲等国从事学术交流和艺术创作。迄今多件绘画和设计作品为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收藏。 目录 序 摘要 绪论 一、缘起——“美术片”研究的源流 二、目标——“美术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现状——“美术片”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综述 四、方法——“美术片”研究的步骤和手段 第一章 “美术片”的释义(“美术片”的“美术”之“美”) 一、界定——“美术片”相关的界定和说明 二、内涵——“美术片”符合动画理论的条件和特征 三、属性——“美术片”的文化、媒介及商业归属 第二章 “美术片”的发展(“美术片”从文化自在到本土抵守的演进) 一、条件——“美术片”产生的基础 二、创生——“美术片”的萌芽期 三、发展——“美术片”的演进过程 四、流变——“美术片”的形式风格进化 五、高潮——“美术片”的辉煌成就 六、式微——“美术片”的低潮期 七、挣扎——“美术片”的抗争期 八、应变——“美术片”的转型期 第三章 “美术片”的特点(“美术片”中“中国学派”的典型性) 一、内容——“美术片”的题材特点 二、样式——“美术片”的形式特点 三、角色——“美术片”的形象特点 四、作者——“美术片”的主创群体特点 五、技术——“美术片”的工艺特点 六、蕴含——“美术片”的思想特点 七、文化——“美术片”的跨度与交融 第四章 “美术片”的优势(“美术片”中的积极因素) 一、快捷——“美术片”创作中的便利性 二、表意——“美术片”形象表达的直观性 三、融合——“美术片”艺术形式的兼容性 四、渐进——“美术片”发展演进的规律性 五、心理——“美术片”中美好的心理补偿 六、价值——“美术片”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 “美术片”的局限(“美术片”中的消极因素) 一、成本——“美术片”忽视的费效比 二、缺失——“美术片”的题材限制 三、残疾——“美术片”中运动性的先天不足 四、狂欢——对“美术片”心理认知的矛盾 五、黑洞——当前“美术片”质量提升的困境 六、魔咒——“美术片”的顽固情怀 七、链断——“美术片思维”下的动画产业缺陷 八、变异——“美术片”在借鉴模仿过程中的失误与教训 九、矛盾——“美术片”的趋弱辩论 第六章 “美术片”的复兴(“美术片”的新时代创新应用) 一、应变——“美术片”亟待复兴 二、机遇——“美术片”复兴的后发优势 三、契机——“美术片”在互联网浪潮下的“云动漫”理念 四、逆袭——与“做大做强”相反的“微动画”策略 五、反哺——“美术片”复兴中的国际化 六、改革——“美术片”复兴中的产业化探索新途 七、后劲——“美术片”复兴对中国动画人才培养的意义 八、定位——“美术片”复兴中的营销 九、保障——“美术片”复兴中的服务策略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序言 将动画理解为一个特定 的学术门类,是基于当下现 实开展研究的需要。 在媒介泛化的今天, “ 动画”的概念和外延已经成 为一种具备多元意义的信息 集群。在不同的时空和语境 中,动画从审美、技术、传 播、符号学、产业经济、社 会文化政治影响等各个方面 都有各自的阐释,其讨论的 范畴和规模逐年外扩,从而 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话 语体系。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 动画与其说是伴随电影技术 而诞生的事物,不如说是人 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一种 掌握世界、表达自我态度和 情绪的初心和愿望。在动画 史中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 点,即一万多年前,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岩洞中的先民就 在其岩画中用八条腿具象而 生动地表达了野猪奔跑的景 象,并被研究者认为其是最 早的“动画”。 诚然,我们承认这种客 观史料的科学性,那位不知 名的先民所做的贡献不只是 记录一只八条腿的野猪,而 是展现出早期文明中就客观 存在的一种独特观察方法和 表达思维。这是早期关于动 画的人类意识启蒙,也为研 究早期动画打开了一扇窗户 。 回看当下,这种独立的 思维特征仍然存在于动画艺 术研究和实践当中。其一方 面表现为外向跨界渗融能力 ,一方面表现为内向吸收整 合能力。 首先,在外向扩展和跨 界方面,凭借数字化的基因 ,动画与文字、声音、拍摄 影像技术相互融合嫁接,从 样式语言、交互方法、主题 涉指等各个方面开拓出层出 不穷的文化形态;其次,动 画学术的内部构筑日益丰盈 ,除传统领域以外,哲学及 美学研究、文化战略、意识 形态塑造、新艺术科技都在 不断地被纳入动画学的自身 体系。随着元宇宙观念的鹊 起,“动画”更成为未来世界 构筑的砖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科 技的进化为动画理论的发展 不断地创造契机,输出动力 、扩展队伍。而动画学说也 因此跳脱出电影学的范畴, 成为具有泛在应用价值的观 察与思考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 ,本套理论专著得以成形。 多位作者立足于兼容并蓄的 出发点,将以动画为限阈的 图像美学、技术应用、声音 、产业等各个方面创新研究 成果囊括其中,汇集成册, 供广大动画研究者参考和使 用。 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 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