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无论是作为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科,引领人们认识、提升自我的科学视角,还是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学术工具,在当代,心理学都在以其多样性和影响力推动人们去了解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各个学派观点。 人们常说,科学界有三大未解之谜:物质起源、生命起源和意识起源。心理学恰恰是探索意识起源之谜的科学。而且意识和物质、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心理学也因此成为一个庞大且冗杂的领域。 在本书中,作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前人的脚步,带领读者亲身经历心理学史上“三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着人脑、个体、意识等经典议题,和那些曾在心理学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伟大心理学家们一起揭开人类心灵秩序的奥秘,在趣味横生的生平故事与令人惊叹的理论观点中,领略心理学发展的百年全貌。 作者简介 朱广思,心理学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 从事心理学科普、心理学研究等工作超10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邀心理讲师、中国科技馆特邀心理科普人。擅长融合各种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师从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新旺教授。 作为科普作家,在喜马拉雅的心理学专辑《实用恋爱心理学》播放量突破4600万,原创文章多次被新华社转载,还曾涉猎心理学与小说结合的创作之路——“心理师探案”系列、“朱公案”系列(2009—2015年)曾于《最推理》杂志连载,其中“朱公案”系列入选《2010中国推理文学年选》。 目录 序章 心理学萌芽 “心理”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迷信与心理暗示 麦斯麦——催眠祖师 酷刑和心疗 今日心理学界的古人 第一卷 第一次心理学战争:意识是组合的还是连续的? 费希纳——用物理法研究心理 布伦塔诺——让心理远离宗教 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 铁钦纳——二代掌门人 威廉·詹姆斯——美国心理学之父 杜威——让心理学更实用 安吉尔和卡尔——略显低调的两位大师 卡特尔——数次争先的开创者 桑代克——箱子旁的“驯兽师” 伍德沃斯——两大门派的启发者 第二卷 第二次心理学战争:先天与后天哪个更重要? 弗洛伊德——改变世界的犹太人 阿德勒——让先天不足的生命焕发光彩 荣格——虽然问题多,但依旧成为大师 “后精神分析群侠传”——人生可以有多个角度 “新弗洛伊德”——法兰西的异军突起 巴甫洛夫——生理心理学的启发者 约翰·华生——绝对理性地看待人心 斯金纳——将反射用到极致 班杜拉——模仿学习创始人 格式塔“三剑客”——心理是完整的 托尔曼——目标行为主义的集大成者 第三卷 第三次心理学战争:人类是一种计算机吗? 哈洛——最狠心的心理学家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 罗杰斯——气氛在咨询中最重要 司马贺——无所不能的心理学大师 皮亚杰——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维果茨基——历史文化与人心 郝德元——京剧大师也可以研究心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心理到底是什么? 导语 从时代背景到人物生平,从思想起源到古今异见,从亘古活题到未来趋势。 意识是组合的还是连续的?先天和后天哪个更重要?人粪是一种计算机吗? 各家流派悉数登场,三场没有硝烟的世纪之辩,重现心理学发展的百年史。 后记 心理到底是什么? 在美国电影《机械公敌 》(I,Robto)中,人类警 察质问机器人:“机器人会 编写交响乐吗?能把狗屁不 通的作文修改成佳作吗?” 机器人反问:“那你能吗?” 看到这里,我不禁猜测,这 个机器人是否已经具备了冷 幽默的功能。 现代许多认知心理学家 认为,人脑可类比计算机, 是由各种算法构成的。如果 计算机足够复杂,完全可以 模仿出各种情绪、美感、幽 默感、价值观甚至人格。至 少现在,计算机程序已经能 编写出所谓“没有灵魂的交 响乐”,而听众根本分不清 ,这些交响乐到底来自著名 音乐家巴赫、普通作曲者还 是计算机程序。 以上这些关于人工智能 的观点通通指向一处:人类 没有自由意志。所谓的自由 意志,其内部都是有算法的 ,或者是随机的,或者和基 因、生理学与神经科学密切 相关。人是拥有学习功能的 计算机,通过参考自己之前 加工过的信息来做出相应判 断;那些由动物养大的孩子 ,就是很好的例证。很多看 似高端的情感特质,也有生 理心理学的相关解释:如爱 情来自荷尔蒙,母爱来自黄 体酮,男子气质来自睾酮, 等等。 可是,我们身边确实有 些杰出的人,可能他们的生 理底盘并不好,但他们凭借 自己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拒绝了诱惑,达成了大部分 人都实现不了的目标。如果 我们纯粹用随机性和算法来 解释,似乎还是有些草率。 如果我们假设,只要有足够 的条件,懦夫也会变成金刚 ——那这些条件一定是经过 反复验证的,才能证明这一 假设。只可惜现在我们还没 找到这些条件,因为任何团 体遇到困难都会有退缩的人 。如果人真是电脑,那程序 漏洞也真挺多。 人脑与电脑很重要的一 个区别是:人脑中的单一信 息可能(注意是可能,并不 一定)会对机体产生大范围 影响。举个例子,电脑中D 盘的游戏不会影响c盘的音 乐,桌面上的图片也不会影 响文件夹中的压缩包;可是 人脑就不一样,你看过的电 视有可能会影响你的午饭, 你听过的音乐有可能会影响 你打游戏,你读过的书有可 能会影响你后半生的各种重 大选择……如果电脑达不到 这些效果,那么它就始终不 能模拟人脑。可如果电脑真 的能做到像人脑那样容易受 影响,那么它也一定会有人 脑会出现的很多问题,如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 将大大降低它的工作效率, 甚至会对人类造成“反伤”。 我们也不必纠结于自己 不如机器的事实——因为机 器有比人类强的地方,就势 必有比人类弱的地方。例如 有时候我们会期待那些意外 的东西,甚至是不合理的东 西,这些是算法目前还达不 到的;而且合理也未必是彻 底的好事,如果一个人工智 能追求一切“合理”,就像一 个科幻恐怖故事的常见内核 那样:它会首先将人类从地 球上抹除,因为人类已经把 地球改造得面目全非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 管科学再怎么证明人类的大 脑可以被计算机模拟,也改 变不了很多人相信自由意志 ;就好像即使有了科学,也 还是有宗教一样,双方都不 可能占据对方的全部领土, 现在如此,今后也会一直如 此。即便你很相信认知学派 ,也不必担心关于心理和脑 的科学研究将来会穷尽,因 为人脑千万年来一直会处理 各种信息,产生新的想法, 而科学本身的目标,并不是 将人类控制在固定的框架中 。 2022年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要了解一门心理学理论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理论创 始人的成长历程开始。本书 就是一张心理学地图,每一 门理论就是这张地图中不同 的山头,而你如同坐着飞机 俯看不同心理学的山头,一 目了然。如果你想入门心理 学,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一 种全景式的视野,带你亲历 心理学不同的浪潮、转折和 大师们的传奇人生。 ——“壹心理”创始人 黄 伟强 精彩页 “心理”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这话虽然在许多心理学书籍中都曾被引用过,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拿出这句话,放到历史小说中大概就是:前奏很长,主角登场很晚。 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就先要说说“心理”这两个字了。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是心脏的功能。那么汉语中“心理”二字是怎么来的呢?中国古人大多认为,心脏是控制思维的主要器官。《礼·大学》疏中有:“总包万虑谓之心。”《孟子》中有:“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至于脑,早期古人认为它是心脏的附属品。隋朝医学家杨上善在其论文集《黄帝内经太素·厥头痛》中提到:“头是心神所居。”宋代《素问遗篇·本病论》中有:“心为君主之官……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这说的是心神对脑元神的支配,脑是心的下属单位,心气往上走于脑。有本年代不详,却假托汉代人所著的医书《颅囟经》认为脑和各种癫狂病有关。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更明确地作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论断。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河北人王清任开始了在北京坐堂行医的生活。这位王老师对人体的内部结构特别感兴趣,经过多次在刑场的观察,他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提到:“灵性,记性,不在心,在脑。”王清任在1831年去世,他在死后依旧受到无数人的推崇。晚清时,来中国传教的英国西医德贞(Dudgeon),在看过《医林改错》后,称赞其为“近代中国解剖家”。梁启超也曾赞王清任是我国医学界的革命论者。说王老中医推进了中医的近代化,也不为过。 英语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词,实际上是古希腊语psyche(灵魂)的衍生词,表示这是一门研究灵魂的学科。而psyche一词的源头则在希腊神话中——有位公主叫赛琪(Psyche,有个很常见的错误翻译是“普绪克”),她拥有惊人的美貌,外号“蝴蝶仙子”,她的眼光很高,找不到相配的对象。她的国王父亲就求来阿波罗的神谕,让她在某天晚上到某个山顶等待,有一只带翅膀的大蛇会带她飞走。后来果然如此,公主被带到一座宫殿里,每天晚上都有个神秘男人在这里与她幽会。但是这个男人有个奇怪的要求,就是公主不能看他的脸。他正是小爱神丘比特。 有一天,公主没忍住,趁着丘比特睡着,拿油灯一照,果然英俊无比,相比之下自愧不如。根据古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所写的。公主手一抖还把灯油滴到丘比特脸上了,被热油烫醒了的丘比特顿时犯了“起床气”,翻身一跃飞出窗外,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公主为了追回爱人,又经历了来自婆婆维纳斯的重重考验。鉴于赛琪公主追查人的本质的事迹,希腊人把她的名字和灵魂画上等号,后来就衍生出一门学科——psychology(心理学)。所以说,心理学从一开始就和古希腊脱不了干系,后文中大家还会看到更多对应的点。 1872年,一位笔名“执权居士”,真名可能叫作朱逢甲的秀才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中首次提到了“心理”二字。1889年,清政府已经非常重视翻译外国学术文献。中国基督教圣公会早期华人牧师颜永京翻译了美国牧师、心理学家约瑟·海文(Joseph Haven)的著作,当时他把psychology翻译成了“心灵学”。颜牧师也因此被视为第一个把西方心理学介绍到中国之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西周在1875年也翻译了海文的同一作品,成为日本第一本心理学译作,译称《心理学》,这是汉字中首次出现“心理学”三个字。 这样一比较,颜牧师提出的“心灵学”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反而像是玄学或是“鸡汤”。1896年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书中首次出现汉译“心理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