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我们组织编写了《初心——红色书信品读》一书。 初心红色书信品读编写组编著的《初心(红色书信品读)》,主要是革命先辈之间或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感情的亲笔信件,留存至今则是真实的记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这些红色书信,恰恰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史料,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主题教育生动的读物。通过阅读这些红色书信,可以看到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看到革命者有血有肉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生活;可以看到斐然的文采和悦心的文辞,看到炽烈的政治追求和深情的牵挂;可以打开尘封历史禁闭的大门,再现已逐渐褪色的往事,感知到一个个鲜活的崇高的灵魂;还可以看到领袖褪去神秘光环回归朴实,却更加立体让人心生敬佩……说到底,从中可以看到那颗鲜红的、彼时彼刻正在搏动的“初心”。 目录 前言 从红色书信中看到坚贞不渝的初心 一、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 非效法俄式之革命 不易收改革之效——周恩来致表兄陈式周(1921年1月30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你会看到我们高高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致母亲陈云凤(1928年3月)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伟大的——左权致叔父左铭三(1937年9月18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中国只有这一条光明大道——吴玉章致侄子吴端甫(1944年12月8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延伸阅读 对当年建党有关问题的具复——李达致致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1954年2月23日) 对一大二大参会代表和召开时间等有关事宜的逐条答复——李达致中央档案馆(1959年9月) 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意识 要救中国大多数的劳苦群众——俞秀松致父亲俞韵琴等(1923年1月10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救人民于涂炭 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关向应致叔父关成顺(1924年)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罗荣桓致女儿罗玉英(1949年12月7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延伸阅读 以兄弟般的情谊对待人民教育人民——吴玉章致侄子林宇(1952年) 同群众看齐同吃同卧同劳动——朱德致儿子朱琦(1965年4月9日) 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爱国情怀 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刘伯坚致妻嫂凤笙等(1935年3月16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致亲爱的朋友们(1935年5月2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国家未来的伟大前途寄托在你们青年一辈的身上——邓发致堂弟邓碧群(1946年1月21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全国革命胜利在即 建设大计 亟待商筹——毛泽东致宋庆龄(1949年6月19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延伸阅读 给党中央的信——方志敏致党中央(1935年6月11日) 化敌为友 共同抗日 实为全国全民族唯一之出路——毛泽东等致蒋介石(1936年12月1日) 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周恩来致宋庆龄(1949年6月21日) 四、对组织的无限忠诚 认定共产主义这个真理就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夏明翰致姐姐夏明玮等(1928年3月)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我以毕生至诚敬谨请求入党——续范亭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1947年9月)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 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江竹筠致亲友谭竹安(1949年8月27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延伸阅读 请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邹韬奋致党中央(1944年6月2日) 五、大无畏的革命斗志 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 战死沙场以博一快——袁国平致母亲刘秀英(1927年5月25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说到死 本来我并不惧怕——杨开慧致堂弟杨开明(1929年3月)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个人生命 早置度外——王若飞致表姐夫熊铭青(1933年1月)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延伸阅读 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钟志申致兄长钟志炎、钟志刚(1928年3月12日) 六、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 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何叔衡致义子何新九(1929年8月3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实施正确的决定要靠很强的组织工作——周恩来致林伯渠、马明方等(1947年5月30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调查一个最坏的生产队 调查一个最好的生产队——毛泽东致田家英(1961年1月20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延伸阅读 本月当为全面反攻开始月份——毛泽东致朱德、刘少奇(1947年6月14日) 七、对同志的深情厚谊 每一个同志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裘古怀致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同志(1930年8月27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 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毛泽东致徐特立(1937年1月30日)品读 书信原文 注释和品读 阅读感悟 艰巨的岗位有你担负 千千万万的人心都向往着你——周恩来致郭沫若 序言 从红色书信中看到坚贞 不渝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 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 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郑 重强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 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 更好地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 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大家一 起来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 怀,我们组织有关同志分类 梳理相关党史资料,深入查 阅革命先辈致故人亲人的书 信,精心编写形成这本《初 心——红色书信品读》。 书信,是交换信息的重 要载体,是交流感情的重要 纽带。比起其他载体,书信 具有信息更集中、材料更真 实、情感更真切的特点。因 而,阅读书信,有助于以点 带面,触类旁通,把握真实 。特别是,可以避开后人编 排史料增加的干扰,通过原 信不加粉饰的叙述,透过浓 烈的情感色彩,更好更准确 地体会作者当时所思所想、 所喜所忧。 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书 信,主要是革命先辈之间或 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 感情的亲笔信件,留存至今 则是真实的记载,是宝贵的 历史资料。这些红色书信, 恰恰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 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史料,是 对党员干部进行主题教育最 生动的读物。通过阅读这些 红色书信,可以看到一段段 波澜壮阔的历史真实,看到 革命者有血有肉的思想活动 和情感生活;可以看到斐然 的文采和悦心的文辞,看到 炽烈的政治追求和深情的牵 挂;可以打开尘封历史禁闭 的大门,再现已逐渐褪色的 往事,感知到一个个鲜活的 崇高的灵魂;还可以看到领 袖褪去神秘光环回归朴实, 却更加立体让人心生敬佩… …说到底,从中可以看到那 颗鲜红的、彼时彼刻正在搏 动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 的这颗“初心”,为了人民幸 福、民族振兴,坚贞不渝, 从不褪色! 本书分九个板块选录红 色书信,并认真撰写品读体 会。这九个板块分别是:对 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意识、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爱国情 怀、对组织的无限忠诚、大 无畏的革命斗志、孜孜以求 的敬业精神、对同志的深情 厚谊、对亲人的挚爱、高度 自觉的律己意识。为方便阅 读,我们根据信的主旨,用 书信中的关键词句提炼出一 个标题,根据分类将其放在 适合的板块。选录书信原文 时,基本保持其原有风貌, 仅订正其中存在的某些明显 错讹。插入注释时,根据中 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书籍, 对有关的人物、事件作简要 解释。撰写品读时,根据写 作背景概括信的主要内容, 抒发阅读体会。 本书共选录了49封具有 代表性的红色书信,其中正 文选录32封书信并进行品读 ,延伸阅读共收进17封书信 。选进来的书信,具有很强 的可读性,不仅有正确的主 张,有真挚的感情,还有美 丽的文采。其中有多篇还被 电视台、网站制作成视频节 目,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比如,左权牺牲3天前致妻 子的信,2016年在国内首 档明星书信朗读节目《见字 如面》上,被张国立以《再 带给你十几个字》为题现场 朗读,结果好评如潮,点赞 爆棚!再如,方志敏在狱中 撰写的《可爱的中国》,被 重庆卫视《品读》栏目制成 同名视频节目,深受观众喜 爱,至今仍在视频网站上流 传。还如,杨开慧1929年3 月写给堂弟的信,被《见字 如面》栏目现场朗读时,在 场的观众纷纷飙泪。阅读革 命先辈用智慧、鲜血甚至生 命撰写的这些书信,我们内 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当前,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唯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 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 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 时代,方可一往无前、善作 善成。让我们铭记革命先辈 的智慧创造、流血牺牲和杰 出奉献,把对革命先辈赤诚 的敬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 干劲,团结一心、勠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共 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书重点参考了中央文 献研究室出版的《毛泽东书 信选集》《周恩来书信选集 》《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 《红书简》和党建读物出版 社出版的《红色家书》等权 威著作,书信、注释和图片 主要选摘参考自这些著作和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特此说明并深表谢忱!编 辑和撰稿工作水平有限,疏 漏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 请见谅并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8年3月1日 导语 初心红色书信品读编写组编著的《初心(红色书信品读)》共选录了49封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书信,其中正文选录32封书信并进行品读,延伸阅读共收进17封书信。选进来的书信,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不仅有正确的主张,有真挚的感情,还有美丽的文采。其中有多篇还被电视台、网站制作成视频节目,广为流传、深受好评。 精彩页 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 ——周恩来致表兄陈式周(1921年1月30日)品读 书信原文 式周表哥: 别仅三月,而东西相隔竟迢迢在三万里外,想念何如!出国后,途中曾数寄片,想均入览。抵欧后,以忙于观览、寄稿及交涉入学事,竟未得暇一报近状,仅于在巴黎时一寄贺年画片,歉殊甚也! 兄之来函,以本月中旬至,彼时弟至英伦已一旬余。来书语重心长,读之数遍,思潮起伏,恨不与兄作数日谈,一倾所怀。积思愈多,执笔亦愈迟缓,一函之报,竟至今日,得毋“望穿秋水”邪! 八弟事,归津作解决,亦良好。此等各人生活之道,总以自决为佳。彼盖勇于一时盛气,苦无持久力,不入纱厂,未始非彼之有见而然也。近来消息如何,来函中亦望提及为盼! 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且既来欧洲猎取学术,初入异邦,更不敢有所自恃,有所论列。主要意旨,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至若一定主义,固非今日以弟之浅学所敢认定者也。来书示我意志,固弟之夙愿也,但躁进与稳健之说,亦自难定。稳之极,为保守;躁之极,为暴动。然此亦有以保守成功者,如今日之英也;亦有以暴动成功者,如今日之苏维埃俄罗斯也。英之成功,在能以保守而整其步法,不改常态,而求渐进的改革;俄之成功,在能以暴动施其“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而收一洗旧弊之效。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然强邻环处,动辄受制,暴动尤贻其口实,则又以稳进之说为有力矣。执此二者,取俄取英,弟原无成见,但以为与其各走极端,莫若得其中和以导国人。至实行之时,奋进之力,则弟终以为勇宜先也。以今日社会之麻木不仁,“惊骇物议”,虽易失败,然必于此中乃能求振发,是又弟所深信者也,还以质之吾兄,以为如何? 家庭一事,在今日最资学者讨论,意见百出,终无能执一说以绳天下者。诚以此种问题,非仅关系各个民族之伦理观念,人类爱情作用,属于神秘者多,其以科学方法据为讨论工具者,卒无以探情之本源也。惟分而论之,则爱情为一事,家庭又为一事。中国旧式家庭之不合时宜,不待论矣;即过渡时代暨理想中之欧美现今家庭,又何尝有甚坚固之理论与现象资为模仿邪?在国内时,或犹以为欧美家庭究较吾人高出多多,即今日与接触,方知昔日居常深思之恐惧,至今日固皆一一实现矣。盛倡家庭单一说者,其谓之何?惟哥幸勿误会,吾虽主无家庭之说,但非薄爱情者,爱情与家庭不能并论之见,吾持之甚坚。忆去岁被拘时,曾在狱中草一文,惜其稿为警厅人员所没收,不得资之以为讨论耳!即兄所谓“等量并进,辅翼同功,精神健越”,亦不外示爱情之可贵,固无以坚家庭之垒也。弟于此道常深思,有暇甚愿与兄有所深论,兹特其发端耳。过来人亦愿为之证其曲直是非邪?特嫌勾兄心事殊甚,是为过矣。 来书所论“衣食不敷,日求一饱且甚难,即朝朝叫嚣,何裨实际?”兄意以为衣食足后乃得言社会之改革,是诚然矣。然亦唯其“衣食不敷”,方必须“朝朝叫嚣”;衣食足者,恐未必理会“衣食不敷”者之所苦耳。且“衣食不敷”之人何罪,社会乃必使之至于冻饿至死而后已?彼不起而叫嚣,亦终其身为饿殍耳,是社会组织之不平,无法以易其叫嚣也。方今欧美日日喧腾社会之问题,即面包问题耳,阶级问题耳,俄且以是革命矣,德且以是革命矣,英、法、意、美亦以是而政治上呈不安宁之现象矣。是固兄之所谓叫嚣,而终不免于叫嚣也。愿兄有以深思之,当知不平现象中当然之结果,便如是而已。 自治之说渐亦邀有识之士所宣传,殆为九年来统一徒成“画饼”之反动。中央集权,本非大国所宜有,而中国民族性之庞杂,尤难期实现,故地方自治时也,亦势也。兄之宏愿在此,弟之愿固亦尝以此为嚆矢,相得益彰,弟之幸也,何言河海行潦?国内有何好消息关于此类事者,甚望时有以语我! 弟在此计划拟入大学读书三四年,然后再往美读书一年,而以暑中之暇至大陆游览。今方起首于此邦社会实况之考查,而民族心理尤为弟所注意者也。弟本拙于外国语言,谈不易收功,计惟苦读以偿之耳。学费当以得官费与译书两事期之,果均不可行者,或往法勤工耳。英伦地势之大,人口之多,为世界冠,因是交通机关虽便利,而读书则不甚相宜。数月后或往英北部苏格兰首都爱丁堡,亦未可知;至通信地址,则永久不变。 英国生活程度之高为各国冠,每年非中洋千元以上不易图存,其他消费尚不论也。 弟身体甚好,望放心!近状如何,时望来函告知! 匆匆报此,并颂 俪安!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