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牛津历史著作史(第3卷从公元1400年到1800年上下)(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系《牛津历史书写史》丛书的第三卷(也是丛书中第四本正式出版发行的单卷),弥合了前两卷(涵盖古代和通常被称为“中世纪”的历史阶段,当然后者对于南亚和伊斯兰教文明而言略有问题)与第四、五卷之间的鸿沟,后者主要涉及现当代阶段。本书包括的大约四个世纪,涵盖了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包括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国的明代与清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兴衰,以及其他主要伊斯兰大国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变迁。在本卷当中,美洲正式走进历史,好几章的内容涉及欧洲和土著形式的历史书写;前几卷中(北非伊斯兰学者除外)没有登场的非洲姗姗来迟,在本卷中得到了首次批量涉及。本卷的撰稿人来自多个国家,在各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方面笔耕多年。此外还有一些主题章节,具有很强的比较性,解决了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文献学技术的应用到历史证据,从“复古主义”的出现到历史、神话和小说之间的关系,不一而足。 目录 撰稿人 顾问委员会 导论 第一章 中国明清官修史书阿希姆·米塔格 第二章 清帝国扩张的历史书写帕米拉·凯尔·克罗斯利 第三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私家史学伍安祖 第四章 日本历史写作的社会史佐藤正幸 第五章 前现代朝鲜的历史写作唐·贝克 第六章 东南亚的历史写作杰夫·书德 第七章 印度-波斯历史思想与历史书写:印度1350-1750年阿辛·罗伊 第八章 萨法维王朝(1501-1722/36年)的波斯历史书写克里斯托弗·马钦可夫斯基 第九章 奥斯曼历史书写巴克伊·泰兹坎 第十章 公元1800年前西非地区的伊斯兰学术和历史认知保罗·E.洛弗乔伊 第十一章 语文学与历史学唐纳德·R.凯利 第十二章 从彼得拉克到佩雷斯科的欧洲古物学主要趋势彼得·N.米勒 第十三章 历史、神话和小说:疑问与讨论彼得·伯克 第十四章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写作迈克尔·A.皮尔逊与珍妮弗·B.斯波克 第十五章 奥地利、哈布斯堡和中欧历史写作霍华德·劳坦 第十六章 德意志历史写作: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马库斯·弗尔克尔 第十七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叙事威廉姆·J.康奈尔 第十八章 1680-1800年的意大利史学写作埃多尔多·托塔罗洛 第十九章 法国的历史和史学家:从伟大的意大利战争到路易十五之死尚塔尔·格雷尔 第二十章 法国哲学家的历史思想圭多·阿巴提斯塔 第二十一章 西班牙官方历史写作:历史与政治,约1474-1600年基拉·冯·奥斯丹菲尔德-苏斯卡 第二十二章 斯堪的纳维亚的历史书写卡伦·斯考噶-佩特森 第二十三章 中世纪晚期到启蒙时代前夕的英国历史写作丹尼尔·沃尔夫 第二十四章 启蒙时代的苏格兰历史写作大卫·艾伦 第二十五章 英格兰启蒙史学,1750-约1815年凯伦·奥布莱恩 第二十六章 欧洲编纂的东方历史迪奥戈·拉马达·库尔托 第二十七章 “新大陆”的新历史:西班牙新世界历史写作的第一个百年基拉·冯·奥斯丹菲尔德-苏斯卡 第二十八章 中美洲历史:被着色的历史文风伊丽莎白·希尔·布恩 第二十九章 中美洲史学的文字写作何塞·拉巴萨 第三十章 印加历史的形式凯瑟琳·朱利安 第三十一章 关于巴西的历史写作,1500-1800年尼尔·L.怀特海 第三十二章 西属美洲殖民地历史编撰:问题、传统和争论乔治·坎伊扎雷斯·埃斯格拉 第三十三章 殖民地和革命时代美国的历史写作大卫·里德 索引 序言 20世纪展开的宏伟历史 画卷让史学发展深受其惠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历 史研究领域延伸出许多令 人瞩目的分支学科,诸如 性别史、情感史、种族史 、移民史、环境史、城市 史、医疗社会史等,这些 分支学科依然聚焦于人, 但又深化了对人的理解。 举凡人类活动的核心领域 如经济关系、权力运作、 宗教传播、思想嬗变、社 会流动、人口迁徙、医疗 进步等等都曾在史学的视 野之内,而当代史家对这 些领域的研究已大大突破 了传统史学的范畴,并与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 关。如今,一位普通读者 也能够从自身生存状态出 发,找到与历史作品的连 接点,通过阅读历史,体 悟人类过往智慧的种种精 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主 动去塑造自己的生活理念 。通过阅读历史来定位我 们的现在,通过历史研究 为当下的种种决策提供依 据,这已经是我们的现实 中基于历史学的一种文化 现象。不论是对物质生活 或情感世界中细节的把握 ,还是期望对整个世界获 得深邃的领会,当代历史 学都提供了无尽的参照与 启迪。这是一个史学的时 代,也是一个人人都需要 学习、参悟历史的时代。 千百种貌似碎片化的历史 专题研究、综合性的学术 史研究、宏观化的全球史 研究,都浸润着新时代的 历史思维,为亿万读者提 供了内涵丰富、层次多样 、个性鲜明的历史读本。 微观史学或新文化史可 视为一种新社会史学的重 要方向,对此国内有不少 译介,读者也较为熟悉。 但新社会史学的研究远不 止这两个方向,它在各方 面的成就与进展,当然是 我们这套译丛不会忽视的 。除此之外,我们尤为关 注代表着综合性史学思维 的全球史,它是当代西方 史学的重要分支,是新的 世界史编纂方法和研究视 角。 全球史的出现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它 不仅是“从下往上看历史”新 视角下所包括的普通民众 ,而且这标志着全球史已 深入到前殖民,囊括第三 世界的方方面面。为纠正 传统西方中心论和以民族 国家为叙事单位所带来的 弊端,全球史自20世纪60 年代诞生以来,越来越受 到史学界的重视。全球史 关注不同民族、地区、文 化、国家之间的交往与互 动,强调传播与接受,重 视文化多元与平等,摈弃 特定地区的历史经验,犹 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 要站在月球上观察地球,“ 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 、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 的观点迥然不同。” 当代史学的创造力所在 ,可从全球史研究的丰富 内涵中窥见一斑。全球史 研究奠基在一种历史写作 的全球语境之中,诉诸全 球视野,构建起全球化叙 事,突出历史上民族、国 家、文化之间的交流、碰 撞与互动。在当代史家笔 下存在以下几种全球互动 模式:一是阐述世界历史 上存在的互动体系或网络 ,如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 《现代世界体系》(1974 -1989年)、德烈·冈德·弗 兰克的《白银资本》 (1998年)、彭慕兰《大 分流》(2000年);二是 关注生态与环境、物种交 流及其影响的,如艾尔弗 雷德·罗斯比的《哥伦布大 交换》(1972年)、约翰· 麦克尼尔《太阳底下的新 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 全球互动》(2001年); 三是研究世界贸易、文化 交流的,如卜正民的《维 梅尔的帽子》(2008年) 、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 故事:中国瓷的时代》 (2010年)、贝克特的《 棉花帝国》(2014年); 四是以全球眼光进行比较 研究的,这包括劳工史、 移民史等,如菲力普·方纳 的《美国工人运动史》 (1947-1994年)、孔飞力 的《他者中的华人:中国 近现代移民史》(2009年 );五是审视区域史、国 别史之世界意义的,如迪 佩什·查卡拉巴提的《地方 化欧洲》(2000年)、大 卫·阿米蒂奇的《独立宣言 :一种全球史》(2007年 )、妮娜·布雷的《海市蜃 楼:拿破仑的科学家与埃 及面纱的揭开》(2007年 )等;以致出现了所谓的 跨国史研究。“跨国 史”(transnational history )这一术语自20世纪90年 代以来一直和美国历史研 究的那些著作相关联。这 一新的研究方法关注的是 跨越边疆的人群、观念、 技术和机构的变动。它和“ 全球史”(global history) 相关,但又并不是一回事 。“跨文化 史”(transcultural history) 或“不同文化关 系”(intercultural relation) 是与“跨国史”相匹配的术语 ,但研究者认为在阐明那 些跨国联系时,这两个术 语过于模糊。“跨国”这个标 签能够使学者认识到国家 的重要性,同时又具体化 其发展过程。该方法的倡 导者通常把这一研究方法 区别于比较史学 (comparative history)。 尽管如此,他们认为比较 方法和跨国方法彼此是互 为补充的。(A.Iriye and P.Saunier,ed.,The Palgrave Dictionary of Transnational History, Macmillan,2009, p.943) 全球史研究不断尝试以 全球交互视角来融合新社 会史学的微小题材,总体 看来,这些新趋势和新热 点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全 球史对整体性和一致性的 偏好,为在全球视野中理 解地方性知识乃至个体性 经验做出了示范,同时凸 显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