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范仲淹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的传记。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由盛转衰、统治开始出现危机的时代。同时,北宋又是儒学复兴、“新型士人”崛起、文教事业昌盛的时代。本书对于这些时代背景都有较详细的阐述,这是全面认识范仲淹的思想及变法实践的基础。本书认为,范仲淹不仅拥有杰出的事功和令人折服的道德操守,其思想见识也广博精深,他在哲学、政治、道德、教育、军事、和文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造诣。因此,本书用比较多的篇幅,着力对他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论析,以期恢复范仲淹作为“思想者”的本来面目。 目录 绪论 上编 范仲淹的生平和事功 第一章 西北统兵前的范仲淹 第一节 青少年时期 第二节 初入仕途 第三节 “三黜三光” 第二章 范仲淹的御边生涯 第一节 宋夏战争的缘起 第二节 临危受命 第三节 “边境名将” 第四节 文臣统兵的反思 第三章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第一节 “庆历新政”的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第二节 “庆历新政”的发生 第三节 “庆历新政”的失败及历史影响 第四章 烈士暮年 第一节 由邠知邓 第二节 知杭州 第三节 知青州 下编 范仲淹的思想和学术 第一章 范仲淹在北宋儒学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兴办学校 第二节 奖掖儒士 第三节 义理之学 第二章 范仲淹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从义理之学到性理之学 第二节 “易兼三材、乾坤本体”的本体论 第三节 “性以诚著、德由明发”的心性论 第四节 “感而遂通、穷神知化”的大化论 第三章 范仲淹的名节观 第一节 范仲淹名节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范仲淹的“大厉名节”及对“无名论”的反思 第三节 对儒家名节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章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范仲淹的“三代”论 第二节 回向“三代”的政治路径 第三节 回向“三代”的政治主体 第四节 范仲淹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五章 范仲淹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兴学办教 第二节 人才培养 第三节 “尊严师道” 第四节 教育改革 第六章 范仲淹的军事思想 第一节 范仲淹军事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范仲淹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范仲淹军事思想的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江苏文化源远流长、历 久弥新,文化经典与历史文 献层出不穷,典藏丰富;文 化巨匠代有人出、彪炳史册 ,在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 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 要的地位。为科学把握江苏 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在新时 代彰显江苏文化对中华文化 的贡献,江苏省委、省政府 决定组织实施“江苏文脉整 理与研究工程”,以梳理江 苏文脉资源,总结江苏文化 发展的历史规律,再现江苏 历史上的文化高地,为当代 江苏构筑新的文化高地把准 脉动、探明趋势、勾画蓝图 。 组织编纂大型江苏历史 文献总集《江苏文库》,是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的重要工作。《文库》以“ 编纂整理古今文献,梳理再 现名人名作,探究追溯文化 脉络,打造江苏文化名片” 为宗旨,分六编集中呈现: (一)书目编。完整著录历 史上江苏籍学人的著述及其 历史记录,全面反映江苏图 书馆的图书典藏情况。 (二)文献编。收录历代江 苏籍学人的代表性著作,集 中呈现自历史开端至一九一 一年的江苏文化文本,呈现 江苏文化的整体景观。 (三)精华编。选取历代江 苏籍学人著述中对中外文化 产生重要影响、在文化学术 史上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作 品进行整理,并从中选取十 余种,组织海外汉学家翻译 成各国文字,作为江苏对外 文化交流的标志性文化成果 。 (四)方志编。从江苏现存 各级各类旧志中选择价值较 高、保存较好的志书,以充 分发挥地方志资治、存史、 教化等作用,保存江苏的地 方文献与历史文化记忆。 (五)史料编。收录有关江 苏地方史料类文献,反映江 苏各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宗教艺术、社 会生活、风土民情等。 (六)研究编。组织、编纂 当代学者研究、撰写的江苏 文化研究著作。 文献、史料、方志三编 属于基础文献,以影印方式 出版,旨在提供原始文献, 以满足学术研究需要;书目 、精华、研究三编,以排印 方式出版,既能满足学术研 究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全 民阅读的基本需求。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 程”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