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聚焦环境设计实践,围绕设计实践的直接体会进行总结与论述,是指导设计实践的教学用书。 本教材系统地阐述了环境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思维、应用文化进行设计创作的方法和路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思维模型构建、文化生态系统与乡村文化景观设计、文化符号与工业遗产设计创意、乡村文化与村镇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后现代表现方法、传统建筑材料的当代语境表达、传统工艺在环境设计中的重构等。讨论范畴涉及城乡环境、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复兴等国家重大发展需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强化教材的思政建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本教材是《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与环境设计专业系列教材》,将服务于风景园林和环境设计专业“本-硕”教学工作。对本科低年级的“设计思维”“设计基础”课程,可起到知识拓展的作用;对本科高年级的设计思维与能力进阶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学生能从中直接获取思维方式、设计流程、技巧能力的指导;对本科毕业设计等课程,从书中能得到案例的帮助和设计成果品质的参考;对本科科创训练、学科竞赛具有设计指南的引导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本教材对新时代国家发展重点与热点需求的案例指引、方法解析等,能够使研究生在研究选题、设计实证方面得到启发。 教材紧扣课程思政目标,对全面贯彻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胡剑忠,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设计专委会常务理事,设计艺术学院学位委员会专家,交通+环境设计教学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环境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是“交通+”领域的环境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研究,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公园城市理念下,以“交旅融合下的环境设计探索”“乡村文化与环境场景营造”“轨道交通TOD环境设计”等为主题,在环境设计与文化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总结了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思维与设计程序,在本科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产出系列研究和设计成果。学院开设的本科课程有“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酒店综合空间设计”;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空间形态学”“室内空间色彩与材料构成”“中匡l传统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与文化主题研究”。 目录 第1章 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思维 1.1 环境的概念 1.1.1 自然环境 1.1.2 人工环境 1.1.3 社会环境 1.2 文化的概念 1.2.1 文化的定义 1.2.2 文化的特征 1.3 环境设计的概念 1.3.1 环境设计的特征 1.3.2 环境设计的内容 1.4 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思维 1.4.1 环境设计思维的概念 1.4.2 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思维体系 第2章 基于文化的环境设计方法 2.1 文化生态与传统村落景观设计 2.1.1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2.1.2 传统村落景观文化生态结构——以楠溪江为例 2.1.3 楠溪江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2.1.4 楠溪江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生态资源分析 2.1.5 楠溪江传统村落景观文化生态设计 2.2 文化符号学下的工业遗产环境设计 2.2.1 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2.2.2 工业遗产与环境 2.2.3 基于工业文化符号的设计方法 第3章 基于乡村文化的村镇商业街景观设施设计 3.1 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 3.1.1 相关理论研究发展综述 3.1.2 乡村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3.2 商业街区景观设施 3.2.1 景观设施研究发展概述 3.2.2 景观设施的概念和功能 3.2.3 景观设施的分类 3.2.4 乡村文化传承下景观设施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3.3 乡村文化的调查与分析一以桑枣镇为例 3.3.1 物质文化分析 3.3.2 非物质文化分析 3.3.3 文化符号的提炼 3.4 基于POE的商业街景观设施设计调查研究 3.4.1 调研过程 3.4.2 调查数据结果统计和分析 3.5 桑枣镇商业街景观设施设计 3.5.1 景观节点分析 3.5.2 景观设施设计 第4章 传统建筑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后现代表现方法 4.1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 4.1.1 后现代主义的成因和发展背景 4.1.2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4.1.3 广义后现代主义分类概述 4.2 传统建筑文化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创新思维 4.2.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概念及内容 4.2.2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建筑装饰创新的启示 4.2.3 基于折中性特征的创新思维 4.2.4 基于含糊性特征的创新思维 4.2.5 基于象征隐喻性特征的创新思维 4.3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创新表现方法 4.3.1 图形与形体元素表现的方法 4.3.2 材质表现的方法 4.3.3 色彩表现的方法 4.3.4 结构与构件表现的方法 4.3.5 布局表现的方法 第5章 传统建筑材料在环境设计中的当代语境表达 5.1 材料科学中蕴涵艺术思维 5.1.1 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5.1.2 材料的文化性 5.1.3 传统材料的感官属性 5.1.4 传统材料的当代困境 5.2 艺术的当代语境特征 5.2.1 语境与当代语境的概念 5.2.2 当代语境的历史脉络分析 5.2.3 当代语境的特征 5.3 当代语境下传统材料的构成语言 5.3.1 传统材料的设计方法 5.3.2 传统材料的设计风格语境 5.3.3 传统材料的文化语境 5.3.4 传统材料的技术语境 5.4 当代语境下传统材料语言的表达 5.4.1 传统材料的对比语言 5.4.2 传统材料的夸张语言 5.4.3 传统材料的情感语言 5.4.4 传统材料的拼贴语言 第6章 传统手工艺在环境设计中的重构——以竹编工艺为例 6.1 传统竹编艺术语言的特征 6.1.1 竹编的概念及发展溯源 6.1.2 竹编的材质特征 6.1.3 竹编的色彩特征 6.1.4 竹编的图案特征 6.1.5 竹编的肌理特征 6.1.6 竹编的审美特征 6.1.7 竹编的结构特征 6.2 竹编艺术的语言重构与创新设计 6.2.1 竹编艺术创新应用的原则 6.2.2 竹的材质重构 6.2.3 竹编的色彩重构 6.2.4 竹编的图案重构 6.2.5 竹编的肌理重构 6.2.6 竹编审美特征的创新应用 6.2.7 竹编的结构特征重构 课程作业选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