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切入传统道文化中所蕴含的自我超越思想,由此来理解道门修道文化的逻辑起点和整体意蕴。全书分别从自我意识、自我构成、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四个层面对道文化中的自我观进行全面审视,认为其修道思想的实质是对个体小我的超越,核心是“我与道合真”,我、道被“真”所规定。因此,道文化中的自我观念,是一个不断追求“真我”的内炼外修过程。此“真我”以纯阳无阴、形神俱妙、喜静厌动为根本特征,以求超越时间、空间及其物质的束缚,从而达至“无我之我”之境,最终实现“与道合虚”。 目录 导论 一、海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自我观的界说 第一章 自我意识论 第一节 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一、道门论“已”“自”“我” 二、死之不替——“子孙成行,大限难替” 三、生之由我——“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第二节 自我觉醒之诱因一:生存之虚无 一、身之虚无——“凡有形皆有坏” 二、心之虚无——“夫心者,众邪之主” 三、世之虚无——“天下无常,岂有坚固者” 第三节 自我意识觉醒之诱因二:在世之冲突 一、自我与身体:假身与真身 二、自我与心灵:妄心与真心 三、自我与社会:出世与入世 第四节 自我觉醒之诱因三:生存的艰难 一、自我与苦难:三途与五苦 二、自我与命运:天命与我命 第五节 自我觉醒之诱因四:贪生畏死与人生之悖谬 一、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 二、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三、人生之悖谬:世界的二元性 第二章 自我构成论 第一节 人的孕化过程 第二节 自我的构成要素 一、物性要素:精、气、命(形) 二、情性要素:喜、怒、哀、惧、好、恶、欲 三、神性要素:心、神、性 第三章 自我认同论 第一节 自我的存在论认同 一、老庄“道”论流变之概述:由世及人,由人及物(气) 二、道教道论之流变:由气而丹,由丹而心 第二节 自我的世界观认同 一、世界的来源:道生气化 二、世界中的存在者:天、地、人、鬼、神(仙) 三、世界的性质:上古人心淳朴,下世人心狡诈 四、理想的世界:道治之世 第三节 自我的惩罚论认同 一、制度性的惩罚:道教戒律 二、隐秘的惩罚:承负说 第四章 自我实现论 第一节 自我实现的含义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综述 二、道教的自我实现说:凡人-道人-仙人 第二节 道教的自我实现之路 一、自我与自由:忘(无)我 二、自我与平等:同性 三、自我与真理:修真 结语 一、自我观之实质 二、自我观之特点 三、简要评析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