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大学的源起(文明演进的视角)/文脉流变与文化创新
分类
作者 李海龙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大学的历史已然不是单纯的机构史或组织史,而是一部西方文明史的缩影,我们需要从更深的理论层面去探寻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原因。只有将大学放在不同文明的深处去对比,其轮廓才会清晰。本书对大学的起源追根溯源,以智识生活和相应制度的产生为起点,从文明演进的视角,梳理大学从基因诞生到实体诞生再到今日发展的历史,探求古典大学的知识来源、制度来源、后续发展,以及其向现代大学过渡的过程,分析大学与两希文明的关系,认为大学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综合的产物。
作者简介
李海龙,北京市人,教育学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社科优青”等人才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西方大学兴起的认知重塑
第一节 历史观念演变与大学基因的生成
第二节 文明的宿命:西方大学生成的变迁轨迹
第三节 历史的偶然:大学命运的兴衰起伏
第四节 关于西方大学的源起需要理解什么
第二章 古希腊精神与大学的源始
第一节 古希腊智识生活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与西方认识论传统
第三节 柏拉图学园与中世纪大学的精神纽带
第三章 古罗马文明与大学的孕育
第一节 大转型——从古希腊到古罗马
第二节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普及
第三节 古罗马文明与中世纪大学的知识准备
第四章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扩散
第一节 中世纪:黑暗世纪抑或中古盛世
第二节 12世纪文艺复兴与大学的产生
第三节 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的兴衰
第五章 欧洲大学的凯旋及其世界意义
第一节 为什么是西方?为什么是中世纪?
第二节 大学的欧洲性与世界性
第三节 作为共同价值的大学文明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
于西方是一个事实,但大学
为什么诞生在西方则是一个
没有答案的理论问题。席文
曾对“李约瑟问题”发表过如
下看法:“关于历史上未曾
发生的问题,我们恐怕很难
找出其原因来。”与其追究“
现代科学为何未出现在中国
”,不如去研究“现代科学为
何出现在西方”①。对于大
学的产生也同样如此。与其
追问中国或阿拉伯文明为何
没有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大
学,不如去研究大学为何诞
生在中世纪时的西欧。就像
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在西方
且仅在西方兴起一样,大学
也在西方且仅在西方兴起。
“大学是一种欧洲建制
(institution)。事实上,
大学是各种欧洲建制中的极
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欧洲大学一直保持其自身
的基本特征、社会角色和职
能……没有其他任何类型的
欧洲建制能像传统欧洲大学
一样,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和发展……大学发展和传播
了科学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
方法,这些知识植根于欧洲
的一般性学术传统,并构成
了这一传统的一部分。”②
无论大学、科学还是资本主
义的兴起都需要在其自身之
外寻找原因,无论在观念上
还是在制度上,三者都是西
方文明演进过程中内外部因
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是文
明的宿命也有历史的偶然。
中世纪大学是12世纪西方基
督教世界的独特产物。大学
之所以产生于中世纪的西欧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大学与
宗教和科学间的微妙关系。
一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
是教会压制了科学的发展,
是宗教和神学抑制了科学。
这种论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启
蒙运动造成的,就像启蒙运
动时期的学者认为中世纪是
一个愚昧黑暗的时代一样。
“启蒙运动的历史学家并非
客观的研究者,他们是代表
世俗主义的辩论家。”①与
启蒙运动对于中世纪的贬低
相比,后世也有学者将中世
纪称为“中古盛世”。但无论
抬高还是贬低都是对历史的
误读。只有尊重历史才能真
正地认识历史。中世纪时基
督教与科学间的关系微妙而
复杂。科学的发展得益于基
督教的信仰和教会的庇护,
同时很多与宗教信仰无关的
因素也参与其中,它们共同
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基督教
会既审判过科学家,查禁和
烧毁过科学著作,也曾是帮
助科学渡过难关的庇护所。
客观上,虽然不是有意为之
,但宗教确实是近代科学的
助产士而非破坏者。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起
,科学和哲学就是其文明的
轴心,对于自然的关注一直
是西方认识论和自然哲学的
重要内容。基督教兴起以后
,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播,终
于融入西方文明。在其漫长
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教会一
直处于弱势,基督教对于各
种异教学术较为宽容,并逐
渐接受了发端于古希腊哲学
和科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
“如果神学家将亚里士多德
的学术当作信仰的威胁而加
以反对,那么它根本不可能
成为大学的研究重心。但他
们没有这样做。西方基督教
有利用异教思想为自己服务
的悠久传统。作为这一传统
的支持者,中世纪的神学家
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希腊—阿
拉伯学术,认为它能够增进
他们对《圣经》的理解。中
世纪神学家相信自然哲学也
是阐释神学的有用工具,这
种正面态度正是源于基督教
最初的四五百年中发展和培
养起来的态度。”②从内部
史的角度来看,近代科学在
源头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
科学和自然哲学;从外部史
的角度来看,近代科学的萌
芽在根本上却得益于基督教
的信仰和神学的存在。由于
基督教对理性和理性主义前
所未有的颂扬,那些基督教
会的主教、教士或牧师本人
都曾热切地希望成为“科学
家”或“真理的追求者”。“欧
洲的主旋律在11世纪是教皇
革命和军事扩张,在12世纪
是翻译运动、经院哲学和大
学出现,在号称‘中古盛世’
的13世纪则是教会权威和神
学发展的巅峰。然而,这也
是欧洲科学兴起的世纪。”
①中世纪欧洲在教皇革命的
背景下迎来12世纪的文艺复
兴和13世纪的科学兴起,这
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这些结
果的出现虽然不是教会所期
待的,但在客观上也必须承
认,正是基督教会的自我振
兴促进了欧洲科学的萌芽以
及大学的兴起。
近代自然科学的前身是
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源于对
自然的研究,而自然研究在
中世纪则主要服从于宗教的
需要。按照基督教的说法,
人和自然都是上帝创造的。
因此,人可以通过对自然的
研究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在
当时浓厚的宗教氛围里,出
于对信仰的维护,科学研究
的目的就是“荣神益人”。为
了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宗教
与科学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起初基督教给科学一个‘
大前提’(即一个有理性的
神应创造一个有理性和秩序
的宇宙)。其次,基督教也
‘支持’科学研究(即科技是
用作解除人类痛苦的工具)
。第三,基督教给人研究科
学的‘动机’(即要彰显神的
荣耀和智慧)。第四,基督
教也有制定科学方法的贡献
(即神学上的意志论被用来
支持实验科学)。”②在当
时科学之所以能够被容许以
自然哲学的名义加以研究,
主要的理由就是科学不仅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5: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