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杭州忘忧茶庄的主人杭九斋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榻之上。其子杭天醉,生长于王朝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空有才情与抱负,却优柔寡断,在爱恨纠葛中逃向空门。以杭嘉和为代表的杭家第三代,面对的是更为多变的时局,从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和方式踏入时代的浪潮。
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跌宕起伏,勾画出一部中国茶人在近现代史上的命运长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方有嘉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旭烽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清末,杭州忘忧茶庄的主人杭九斋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榻之上。其子杭天醉,生长于王朝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空有才情与抱负,却优柔寡断,在爱恨纠葛中逃向空门。以杭嘉和为代表的杭家第三代,面对的是更为多变的时局,从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和方式踏入时代的浪潮。 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跌宕起伏,勾画出一部中国茶人在近现代史上的命运长卷。 作者简介 王旭烽(1955年2月-),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江苏徐州,1982年浙江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工作。1980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共发表约300万字作品。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茶文化学科带头人。著有小说“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斜阳温柔》《飘羽之重》,报告文学《家国书》,散文《瑞草之国》《走读西湖》,其中《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尾声 序言 公元1793年,东方中国 ,一位被称为乾隆的皇帝已 在位五十八年。9月,是他 八十三岁诞辰,万寿无疆的 颂歌,在他的王土与庙堂响 彻云霄。 此前整整一年,西方大 英帝国以祝寿为名,派遣由 前驻俄大使马嘎尔尼率领的 外交使团出使中国,以图真 正意义上的近代首次东西方 大帝国相会。 使团全部费用,由东印 度公司承担。 公元1600年成立的英国 东印度公司,于1664年把 从中国进口的一筒两磅两盎 司的茶叶,作为贵重礼品献 给英王——英国直接进口中 国茶叶的历史自此开始。 一百余年以后的1785年 ,英国进口华茶已达一千零 五十磅。 英国文学家迪斯拉利评 之日:茶颇似真理的发现, 始则被怀疑……最后乃获胜 利。 东方神秘绿叶在英伦三 岛的传奇,启发了东印度公 司的思路。这是一个既拥有 军队又贩卖茶叶的公司,它 一手握着剑,一手拿着账簿 。此时,它产生了一种两全 其美的梦想,将华茶移植殖 民地印度。 正是这种关于茶的梦想 ,把东印度公司和马嘎尔尼 送上了同一条驶向大清王朝 国土的舰船。 1792年9月8日,东印度 公司给马氏获取中国茶叶种 植情报的训令说:经常从中 国输入的或公司最为熟知的 物品是茶叶、棉织品、丝织 品,其中,以第一项最为重 要。茶叶的数量和价值都非 常之大,倘能在印度领土内 栽植这种茶叶,那是最好不 过的了…… 马嘎尔尼的外交使命, 一开始就因为纠结于双膝还 是单膝向中国皇帝下跪而失 败。但华茶为他弥补了一切 ,把优质树苗引入印度,光 这一项也就不枉此行了,而 且,在下个世纪,这次出使 的费用将被百倍地偿还。 离开北京南下返国的途 中,马嘎尔尼使团由北京至 杭州,复由陆路经浙江、江 西、广州。在浙江和江西的 交界之处,他们得到了茶树 的标本。 1793年12月23日,马嘎 尔尼在中国广州向东印度公 司报告说: 总督(即新任两广总督长 麟)本人度量很是宽宏,断 不是鸡肠狗肚之小官可比。 承蒙他的允准,我找到了一 些茶树,这就是我现在所拥 有的几种幼树和几种适宜于 种植的种子。 我也和公司想法一致, 如果能在我们领土之内的某 些地方种植这种植物而不是 求助于中国境内,而且还能 种得枝叶茂盛,这才能符合 我们的愿望。我所得到的数 种正在生长的植物,如果能 精心培育,将来必定茂盛; 放眼将来,喜不自禁。 1794年2月,马嘎尔尼给孟 加拉总督素尔去信说: ……有精通农业者认为兰 普尔地区的土壤适宜于植茶 。所幸的是,现任两广总督 (长麟)利用赴任之便,同我 遍历浙江省,引我通过茶区 ,慷慨地让我挑选几棵茶树 之最良品种。我已经特地命 令将之栽入适当的箱子内, 且以土培之,使其不致枯萎 。 中国浙赣交界处藏之于 深山的瑞草,从此来到南亚 次大陆恒河流域的加尔各答 落户生根。 法兰西学院院士佩雷菲 特于1989年出版的《停滞 的帝国》一书,专门提及了 华茶最早进入印度的情况。 他说:“加尔各答植物园向 印度所有的苗圃送去了使团 挖来的中国树苗的后代。 1823年,在阿萨姆邦发现 了一棵野生茶树,于是把这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但可以 说当今相当一部分‘印度茶 叶’来自马嘎尔尼挖来的中 国茶树苗。” 可以说,没有二百多年 前从那艘随马嘎尔尼出使中 国的“豺狼”号舰船上运载去 的华茶,便没有今日作为世 界上最大茶叶出口国的那个 印度。 天朝中国向西方投之以 桃时,并未想要他们报之以 李。但一种植物的芬芳还是 引来了另一种植物的迷香。 两种植物各从东方和西方出 发,开始了它们近代史上的 独特的远征。1813年至 1833年,中国的茶叶和英 国的鸦片的贸易量是一比四 。清帝国在毒品泛滥中动摇 了。 茶是郁绿的,温和的, 平静的,优雅而乐生的;罂 粟花是多彩的,热烈的,奔 放的,迷乱而破坏的。茶往 西方去的同时,鸦片向东方 迅跑而来。东方和西方的诗 人们则怀着完全对立的心绪 描绘着这舶来之物。当英国 的华尔勒歌唱着“软滑、醒 脑、开心,像女人的柔舌在 走动着的饮料”时,中国杭 州的龚自珍则写道:“鬼灯 对对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 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 寒食未曾醒。”——为什么 不到广东花县去做长官?那 里是鸦片进口地,可以贪食 不起,大过烟瘾,连禁烟火 的寒食节亦在所不顾了呢。 其时,天津、上海、杭 州、福州、厦门、广州等地 ,都成了著名的茶叶集散之 地。1842年大清帝国签订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之后 ,快剪船载着华茶,便全方 位地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 和这个庞大的东方民族 完全一样,在经历了两千年 闭关自守、唯我独尊的生活 之后,华茶的下一个大时代 开始了。 导语 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精彩页 第一章 浙西茶苗在遥远的南亚次大陆迅速繁殖之际,它的故乡对它的行踪几乎一无所知。19世纪中叶,这个清帝国的富庶省份,正在一场大战乱之中。 东南一隅的浙江,本来有着性情温和的岁节和湿润多情的雨季。缥缈的雾气在清晨与傍晚缭绕省城杭州的三面峰峦,那里是小叶种灌木茶林生长的最舒适的温床。 愤怒的拜信上帝教的中国南方的农民们,聚集为太平军,头上裹着红巾,被称为“长毛”,占据了这个茶商云集的集散之地。 同治三年,岁在甲子,春三月三十日,驻扎杭州的太平军弹尽粮绝,在死守两年零三个月之后,终于在夜半时分,撤出武林门,退向德清。 次日,余杭相继失守,清军入城。 马嘎尔尼和长毛都不会对位居杭州城羊坝头忘忧茶庄的杭老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个同样也染上了芙蓉瘾的中年男人,继承了杭氏家族绵延不绝的茶之产业,有忘忧茶庄一座、忘忧楼府数进。涌金门的忘忧茶楼一幢,昔因抽大烟之故,易手他人。 沉醉在烟气中的杭老板,和与他共读过同一私塾的郊外三家村小地主林秀才,均为乐天知命之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对朝廷和国家都缺乏必要的热情。官府也罢,长毛也罢,首先不要影响他们发财致富,其次不要影响他们婚丧嫁娶。说实话,长毛对忘忧茶庄倒也不薄,发给它“店凭”,准它开业经营,茶庄所在地,又是太平军划出的买卖街,长毛也要喝茶的,茶庄生意倒也兴旺。 至于三家村小地主林秀才经营的几十亩藕田,夏来都开荷花,秋去都生藕节,天道有常,无须过问。倒是女儿一年年大了,等着嫁到城里去,是件要事。 恰在那样一个林秀才女儿待嫁的夜晚,杭老板发现他那失去母亲的十八岁的独生儿子杭九斋,躺在榻席上,点着了山西产的太谷烟灯,并把翡翠嘴的烟枪对了上去。 一股迷香,扑上鼻间。杭老板心里一声叫苦:不好! 杭、林两家儿女完婚之事被推上首要议事日程。 浙江的茶树正在加尔各答茁壮成长;太平军已经退出杭州;新知府薛时雨走马上任,并坐在轿中口占《入杭州城》诗一首。与此同时,杭老板和林秀才两家终成姻亲。 新郎杭九斋和新娘林藕初对这桩亲事,骨子里都持反对态度。在女方,是因为听说杭氏父子都抽上了大烟,但没有婆婆压制的宽松环境又多少抵消了这一短处。在男方,是因为父亲以禁止他吸烟为成亲条件,但成亲后茶庄将由他掌管,亦使他终于心平气和。 他们便都伪装得木讷,按照传统,由着七亲八眷摆布。 与此同时,一队清兵正在清河坊的街巷里,穷凶极恶地追捕一个顽强抵抗的长毛将士。 长毛身手不凡,脸上蒙块黑布,露两只眼睛,身轻如燕,体态矫健,嗖嗖嗖几下蹿上人家的屋檐,在那斜耸的瓦脊上一溜箭步,瓦片竟不碎一块。市民出来抬头见着,心里头叫好,也有把那“好”字从嘴上叫了出来的。屋下清兵便大怒,一个个地也想上房,爬不了半截却又摔将下来,便更怒,叫喊着追逐过去。 跑过几道巷子,便听到一溜高墙后面,有人吹吹打打,已是浓暮时分。那边,忘忧楼府中,正在大办喜事。 从拜天地的厅堂至洞房,要经过一个天井花园。被七大姑八大姨拨得头晕目眩的新郎杭九斋,正昏头昏脑地用大红绸缎带子牵着比他大了三岁的新娘子林藕初往洞房走。说时迟,那时陕,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人,狠狠擦过院中那株大玉兰花树,然后一个跟头,便闷闷地砸在了新娘子身上。新娘子一声“啊呀”,便踉跄倒地。 时运,就这样措手不及,把新娘子林藕初推到人前亮相。 林藕初一个翻身爬起,一把揭掉盖在头上的红头巾,又把那人一下子托起,旁边那些人才嗡声四起:“长毛!长毛!从墙那边翻过来的。” 此时,大门口,清兵已冲将进来了。 杭九斋凑过来一看,面孔煞白,抬头第一次瞪着新娘子:“怎么办?” 从此以后,一生他都问媳妇“怎么办”了。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