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删减,保持原手册10个分册的基础上,将其中3个分册进行拆分,扩充为6册,最终形成13册。 《化学分析》是其中一个分册,根据化学分析的特点分为分离与富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篇。在分离与富集部分,在传统分离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近几年发展较为快速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篇,除了传统的无机样品分析和有机样品分析,还增加了生物样品分析,包括氨基酸、蛋白质及糖类的分析。 本手册适合化学、材料、食品、环境、矿产、地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与查阅。 目录 第一篇 分离与富集 一、分离与富集的依据 二、分离富集的方法 三、分离效果的评价 第一章 萃取分离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分配系数 二、分配比 三、分离系数 四、萃取率 五、萃取常数 六、pH1/2 第二节 常用的萃取方法和装置 一、单级萃取的常用装置 二、连续萃取的常用装置 三、逆流萃取法及克雷格萃取装置 第三节 萃取体系及其基本性质 一、螯合物萃取体系 二、高分子胺类 三、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萃取体系 四、协同萃取体系 五、冠状化合物萃取体系 六、离子液体萃取体系 第四节 萃取溶剂 一、萃取溶剂的分类 二、各类萃取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三、萃取溶剂的选用 四、萃取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第五节 元素和离子的溶剂萃取分离法 第六节 固相萃取 第七节 固相微萃取 第八节 其他萃取方法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双水相萃取法 三、浊点萃取法 四、顶空液液萃取 五、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 六、同时蒸馏萃取 七、加速溶剂萃取 八、超声辅助萃取 九、微波辅助萃取 十、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沉淀分离法 第一节 沉淀分离基础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分离的条件 第二节 沉淀分离法 一、利用无机沉淀剂分离 二、利用有机沉淀剂分离 三、均相沉淀法 四、元素和离子的沉淀分离法 第三节 共沉淀分离法 一、无机共沉淀 二、有机共沉淀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一节 离子交换材料的基本概念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 三、分配系数、分离因数及其他 四、离子交换过程及条件控制 第二节 离子交换与吸附剂 一、无机离子交换/吸附剂 二、离子交换树脂 三、特种离子交换/吸附材料 四、离子交换膜技术及其应用 五、其他离子交换材料 第三节 离子交换与吸附材料的制备 第四节 离子交换与吸附分离的应用 一、元素和离子的离子交换分离法 二、有机物的离子交换分离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相变的分离方法 第一节 挥发法测定元素 第二节 蒸馏分离法 一、术语与概念 二、塔板理论 三、无机物的蒸馏分离 四、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分离 第三节 氢化物分离法 第四节 升华分离法 第五节 结晶与重结晶 第六节 区域熔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其他分离法 第一节 膜分离法 一、膜及膜分离的基本概念 二、膜材料 三、膜分离操作 四、液膜分离 五、分子印迹膜 六、酶膜反应器 第二节 浮选分离法 一、离子浮选法 二、沉淀和共沉淀浮选 三、吸附胶体浮选 四、溶剂浮选法 第三节 流动注射分离分析 第四节 仿生分子识别分离技术 第五节 场流分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分离富集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二、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用于分离富集的表面活性剂 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体系 二、有机溶剂萃取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第三节 水溶液中分离富集的表面活性剂 一、形成凝聚体的析相法 二、胶束增强的超滤法(MEUF) 三、吸附胶束絮凝法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定性分析 第七章 无机定性分析 第一节 常用试剂与离子的反应 第二节 初步试验 一、灼烧试验 二、焰色反应 三、熔珠试验 四、溶解度试验 五、氧化还原性物质试验 第三节 元素和离子的化学鉴定法 一、系统分析 二、分别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有机定性分析 第一节 初步试验 一、初步审查 二、灼烧和热解试验 三、高锰酸钾、溴-四氧化碳、三氯化铁及碘仿试验 第二节 元素定性分析 一、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鉴定法 二、根据元素鉴定结果进行初步试验 第三节 官能团检验 第四节 衍生物的制备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生物样品分析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一、生物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二、生物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 第二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 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分类 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样品的分离纯化 一、沉淀法 二、色谱法 三、电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