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焦虑的道-德现象学形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谭舒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运用现象学方法,重构并解读了“道—德”的内涵与主要层次,在此基础上,详细阐明了每个层级所可能出现的焦虑之形态、特征与相应的化解路径。简单而言,“道—德”可分为“一域三界”。“一域”是“道—德”生命流衍的整全领域,“道”彰明先天意识,“德”则为后天意识。先天意识是主体生成之前,以自然切入并体证的方式所开显的生命本真存在之域;而后天意识则是从先天意识之中跌落出来、起意并认同为“我”的存在者状态,表现为有限人格的生成。“三界”是后天意识从“道”中跌落而自身衍进的三个后天环节,分别是象征界、自为界和现实界。对应“一域三界”,焦虑主要分为存在焦虑、迷失焦虑、虚伪焦虑、实现焦虑。 作者简介 谭舒,1987年生,东南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宁波大学,现为广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理心理学、伦理学基础理论。近十年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九项;在国内各类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十余篇;合著一部,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现象学近现代肇始及其内在发展理路梳理 第一节 现象学近现代肇始——从康德的实践理性及道德宗教说起 第二节 现象学的形式形态与质料形态之争——以胡塞尔与舍勒为例 第三节 现象学的情感流变形态与范畴分析形态之较——以爱德华·哈特曼与尼古拉·哈特曼为例 第四节 现象学的横向显现形态与当下体验形态之辩——以黑格尔与萨特为例 第五节 现象学的道德心理流变与伦理心态转向之别——以萨提亚与海灵格为例 第二章 “道—德”现象学旨归 第一节 现象学中的“道德”意涵阐发及一种中国哲学式的诠释构想 第二节 “道” 第三节 “德” 第四节 作为一种基本哲学态度与方法论的“道—德”现象学阐释 第五节 焦虑作为“道—德”现象学的衍进形态 第三章 “道”向“德”下贯的源初焦虑——存在焦虑 第一节 “道—德”域的运作机制 第二节 存在焦虑的表现 第三节 存在焦虑的特点 第四节 存在焦虑的形成原因 第五节 “道—德”域中存在焦虑的衍化路径 第四章 主体进入象征界的焦虑——迷失焦虑 第一节 象征界的运作机制 第二节 迷失焦虑的表现 第三节 迷失焦虑的特点 第四节 迷失焦虑的形成原因 第五节 象征界中迷失焦虑的衍化路径 第五章 主体进入自为界的焦虑——虚伪焦虑 第一节 自为界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虚伪焦虑的表现 第三节 虚伪焦虑的特点 第四节 虚伪焦虑的形成原因 第五节 自为界中虚伪焦虑的衍化路径 第六章 主体进入现实界的焦虑——实现焦虑 第一节 现实界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实现焦虑的表现 第三节 实现焦虑的特点 第四节 实现焦虑的形成原因 第五节 现实界中实现焦虑的衍化路径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序言 东南大学的伦理学科起 步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 由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萧 昆焘教授、王育殊教授创立 ,90年代初开始组建一支由 青年博士构成的年轻的学科 梯队,至90年代中期,这个 团队基本实现了博士化。在 学界前辈和各界朋友的关爱 与支持下,东南大学的伦理 学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自 20世纪末以来,我本人和我 们团队的同仁一直在思考和 探索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团 队应当和可能为中国伦理学 事业的发展作出怎样的贡献 ?换言之,东南大学的伦理 学科应当形成和建立什么样 的特色?我们很明白,没有 特色的学术,其贡献总是有 限的。2005年,我们的伦 理学科被批准为“985工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这个历史性的跃进推动了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经 过认真讨论并向学界前辈和 同仁求教,我们将自己的学 科特色和学术贡献点定位于 三个方面:道德哲学;科技 伦理;重大应用。 以道德哲学为第一建设 方向的定位基于这样的认识 :伦理学在一级学科上属于 哲学,其研究及其成果必须 具有充分的哲学基础和足够 的哲学含量;当今中国伦理 学和道德哲学的诸多理论和 现实课题必须在道德哲学的 层面探讨和解决。道德哲学 研究立志并致力于道德哲学 的一些重大乃至尖端性的理 论课题的探讨。在这个被称 为“后哲学”的时代,伦理学 研究中这种对哲学的执著、 眷念和回归,着实是一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举, 但我们坚信,它是我们这个 时代稀缺的学术资源和学术 努力。科技伦理的定位是依 据我们这个团队的历史传统 、东南大学的学科生态,以 及对伦理道德发展的新前沿 而作出的判断和谋划。东南 大学最早的研究生培养方向 就是“科学伦理学”,当年我 本人就在这个方向下学习和 研究;而东南大学以科学技 术为主体、文管艺医综合发 展的学科生态,也使我们这 些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新 生代”再次认识到,选择科 技伦理为学科生长点是明智 之举。如果说道德哲学与科 技伦理的定位与我们的学科 传统有关,那么,重大应用 的定位就是基于对伦理学的 现实本性以及为中国伦理道 德建设作出贡献的愿望和抱 负而作出的选择。定位“重 大应用”而不是一般的“应用 伦理学”,昭明我们在这方 面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只是 试图在伦理学应用的某些重 大方面和重大领域进行我们 的努力。 基于以上定位,在“985 工程”建设中,我们决定进 行系列研究并在长期积累的 基础上严肃而审慎地推出以 “东大伦理”为标识的学术成 果。“东大伦理”取名于两种 考虑:这些系列成果的作者 主要是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 的成员,有的系列也包括东 南大学培养的伦理学博士生 的优秀博士论文;更深刻的 原因是,我们希望并努力使 这些成果具有某种特色,以 为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作 出自己的贡献。“东大伦理” 由五个系列构成:道德哲学 研究系列;科技伦理研究系 列;重大应用研究系列;与 以上三个结构相关的译著系 列;还有以丛刊形式出现并 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创刊 的《伦理研究》专辑系列, 该丛刊同样围绕三大定位组 稿和出版。 “道德哲学系列”的基本 结构是“两史一论”。即道德 哲学基本理论;中国道德哲 学;西方道德哲学。道德哲 学理论的研究基础,不仅在 概念上将“伦理”与“道德”相 区分,而且从一定意义上将 伦理学、道德哲学、道德形 而上学相区分。这些区分某 种意义上回归到德国古典哲 学的传统,但它更深刻地与 中国道德哲学传统相契合。 在这个被宣布“哲学终结”的 时代,深入而细致、精致而 宏大的哲学研究反倒是必须 而稀缺的,虽然那个“致广 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 朱熹气象”在中国几乎已经 一去不返,但这并不代表我 们今天的学术已经不再需要 深刻、精致和宏大气魄。中 国道德哲学史、西方道德哲 学史研究的理念基础,是将 道德哲学史当作“哲学的历 史”,而不只是道德哲学“原 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 ,它致力探索和发现中西方 道德哲学传统中那些具有“ 永远的现实性”的精神内涵 ,并在哲学的层面进行中西 方道德传统的对话与互释。 专门史与通史,将是道德哲 学史研究的两个基本纬度,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是 其灵魂与方法。 “科技伦理系列”的学术 风格与“道德哲学系列”相接 并一致,它同样包括两个研 究结构。第一个研究结构是 科技道德哲学研究,它不是 一般的科技伦理学,而是从 哲学的层面、用哲学的方法 进行科技伦理的理论建构和 学术研究,故名之“科技道 德哲学”而不是“科技伦理学 ”;第二个研究结构是当代 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研究, 如基因伦理研究、网络伦理 研究、生命伦理研究等等。 第一个结构的学术任务是理 论建构,第二个结构的学术 任务是问题探讨,由此形成 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之间的 互补与互动。 “重大应用系列”以目前 我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和江 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 课题为起步,以调查研究和 对策研究为重点。目前我们 正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