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负重与逍遥(先秦儒道二家道德观念的辩证)(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吴小龙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道德,是日常的规范也是隐秘的“玄学”,而中国哲学大大拓展了它的深度和广度,赋予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本书立足中西比较视野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语境,致力于从根源上把握道、德概念的谛义,以对其都有形而上建构的《老子》和《易传》为主要文本,诉诸朴素的文本细读和哲学的辩证分析,寻章摘句,探赜索隐,细致审查了儒道二家道、德概念的种种隐微和曲折,呈现了中国古代道德观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也展现了儒家视野中《论语》《孟子》与《易传》诠释方式的差异及内在一致性。全书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究本溯源,创新性地厘清了一些模糊的焦点问题,对于读者清晰把握儒道二家道、德概念的深层差异,进而由之洞悉中国道德观念的奥秘,一窥中国文化的堂奥,具有指引价值。
作者简介
吴小龙,湖南耒阳人,副编审。现主要从事出版工作,参与推动了“大雅”出版品牌的创立,兼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与诗歌评论,在《世界文学》《上海文化》《广西文学》《出版广角》《出版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评论集《大雅诗的无字书》即将出版。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破碎的道德”——对《老子》道、德概念的审查
一、儒道二家的分歧及问题的引人
二、“道生之”:作为创生实体的道
三、“德畜之”:德的虚说架构义
四、“复归于道”:重智的倾向及问题
五、对仁义的含混立场及困境的开启
第二章 “和顺于道德”——《易传》对道、德同一性的描述
一、《易传》的归属问题及启发
二、“生生之谓易”:作为创生实体的易道
三、天人纵贯一体:道在人、物的内在化
四、从智到仁:对《老子》道诠释方式的发展
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之实义
六、乾坤知能并建:道、德同一性的终极视域
第三章 “理于义”——儒家道德的后天规范维度
一、居仁由义:对道德之日用的先天要求
二、礼以行之:礼的定准与施行的难题
第四章 仁与“尽心”——孔孟的出发点及对《易传》的印证
一、仁与“几希”:对一念仁心的珍视与守护
二、“下学上达”:对《易传》纵贯路线的印证
附论:儒家道德观念的外向拓展
结语
附录:泥淖之歌——读叶芝的《天青石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1
道德,是维持人类社会
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一门
“玄学”。
它最为普通和日常,就
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
穿透所有缝隙,弥漫所有空
间,习焉不察地渗入乃至左
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拂
之不去。然而,它又了无痕
迹,我们凭借肉眼乃至一切
工具都无法一窥其究竟,面
对它,科学方法失效,进化
论无能,它似乎在开端处就
已自我完成,并且不需要革
新。
不过,它似乎并未为其
他任何生物所共享,它穿透
幽暗的世界,成为人类独享
的尊荣。在生活中,它是通
向秩序的一种轨范,一种准
则,一种律令,乃至化为风
俗和习惯;它强力地吸引你
服从它,倘若你忽视、违背
它,它将以极其严重的后果
报复。也因此,它似乎像一
种捆绑,一种约束,一种对
自由的冒犯;它还像一种老
生常谈,一种古老的常识,
为科学和审美的探知划界—
—道德之善,对于真和美而
言,有着绝对的优先性。它
如同一种无可奈何的就范,
缺了它,世界秩序就不复存
在,人类社会就将崩塌。
而一经深入,我们就会
发现,这个如同冰冷的自然
法则一般让人无法逃离的磁
场,也意味着魔力:那日常
的行为规范,恰恰是道德含
义的冰山一角!在中西方哲
学家中,关于它,我们可以
发现无数更丰富、更多维的
经典论述,它不仅作为一种
约束、规范存在于社会生活
中,更涉及人的自我成长和
完成,关乎人的心灵,寄寓
着崇高的感情,人们奉之为
神圣。比如以下两则:
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
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
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
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叹和敬
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
的道德法则。
——康德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
浩浩其天!
——《中庸》
这两段引文,乍看有着
惊人的相似性:康德所说的
“头上的星空”与《中庸》所
说的“天”,都是外在的,超
越于我们的实存;而“道德
法则”与“仁”,则都是属人
的,内在于我们的心灵。最
为重要的在于:康德“头上
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的并立,《中庸》“天”和“
仁”的并立,二者都将属人
的道德视为超越于我们的无
上的存在!对于冷静和克制
的康德,对于文字洗练的中
国经典,这种饱含浓烈感情
、带着无限敬畏的表述都极
为难得!事实上,后者已成
为中华醒世格言,而前者则
成为铭记康德一生事业的墓
志铭!
所以,在中西哲人那里
,道德已经绝然不同于我们
一般的认知了,它并非卢梭
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弥补
人性丑陋的消极的外在契约
,是维持利维坦一般的庞大
机器的一部分。它并非一种
简单的外在、被动、经验意
义上的规范,它更不是我们
希冀挣脱的约束、捆绑、自
由的反面。就像康德和《中
庸》所说,它如同浩渺、深
邃的星空,宽广而超越!它
的无迹可寻却又无处不在、
它日常却又不可更改的神圣
性——它的同一性、连续性
、普遍性,弥合了历史主义
、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深
渊,因此,从古至今,人们
都希冀着洞穿它的密码。
……
于此可见,中国文化中
的道德,总括宇宙万有,笼
罩一切,可谓中国古人由内
圣(修身)到外王(事功)
的易简之道,也是把握自然
、宇宙与人生的易简之道。
此道德,不同于西方哲学的
超越与内在的割裂,它既是
创生宇宙万物的超越本体,
也是施行于日常生活的内在
仁义,既超越又内在,既是
先天地存在又有着施行于生
活的必然指向。由此超越性
,人生的终极追求和日常的
道德规范得以定准,获得了
稳定可靠的依据,而由此内
在性,神圣的法则可由人体
验和把握,人拥有充分的实
践自由,自做主宰;由此超
越而内在,则宇宙与人生得
以贯通一体,终极本体和伦
理规范得以合一,获得了连
续性、统一性、完整性,自
然、历史和生活并非精神的
沙漠和无意义的烟云,并非
断裂的、破碎的、残片式的
,人心也非平面化、稀释化
和空洞化的,而拥有了无限
的深度、厚度和浓度;由此
超越而内在的道德,最高的
价值根据内在于人,与人隔
绝、对人压制的宗教(道教
与佛教是道家和佛家哲学的
歧出)则无从产生,尘世之
外不再有第二个世间,至善
在于此生,而“天国”即是人
间。
我们看到,由于道德之
纵贯的维系,宇宙与人生,
本体与末用,超越与内在,
永恒与当下,先天和经验,
这些在西方哲学中永远矛盾
的“对子”,得以圆融地合为
一体,于是前引两则格言的
内在差异明矣。然而,关于
中国哲学中道德的纵贯统一
,以上讨论终显太过笼统。
为了细致展现此中诸多曲折
,更好地展现这种差异,本
书即对照西方哲学史上道德
哲学建构的两条线索:一是
从超越性出发,由超越的上
帝为道德的稳定性奠基;二
是从内在性出发,人由此得
以把握自己的道德理性,自
做主宰——这两条线索因超
越与内在的割裂并未融合;
与之对应,本书展开中国建
构道德哲学的两个思路:一
即《易传》“道一性一仁”的
自上而下由天道“下贯”于人
的路线,二即《论语》《孟
子》等经典“尽心一性一天”
的自下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5: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