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实用的量刑工具书,搭建了一个完整的量刑辩护体系。 全书分为15个专题:新《量刑指导意见》的修改亮点及启示,量刑辩护中的基础问题,自首情节的量刑辩护,立功情节的量刑辩护,犯罪未完成形态中的量刑辩护,共同犯罪中量刑情节辩护,退赃退赔情节中的量刑辩护,特殊主体犯罪的量刑辩护,认罪认罚、羁押表现的量刑辩护,数罪并罚的量刑辩护,缓刑的量刑辩护,财产刑的量刑辩护,刑事涉案财物处置辩护,量刑的步骤和方法,量刑辩护的重点工作。 本书“匠心”将量刑辩护细细梳理了267个问与答,每个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规定、典型案例、学理解释和实操建议,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实践案例提供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本书检索方便、精装小品,方便读者携带、查阅,是刑辩律师必备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李斌,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律师,刑法学博士/刑诉法学博士后,前检察官,首批国家层面“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专家,著有《公诉标准研究》《能动司法与公诉制度改革》《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等,公众号Legal观察主笔。 目录 总论篇 专题一 新《量刑指导意见》的修改亮点及启示 001.新《量刑指导意见》有哪些修改亮点 002.新《量刑指导意见》给律师辩护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专题二 量刑辩护中的基础问题 一、如何准确识别量刑情节 003.如何通过规范检索识别量刑情节 004.如何通过类案检索识别量刑情节 二、跨新旧《刑法》时,如何进行量刑辩护 005.能否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006.如何判断新旧法孰轻孰重 007.对于“跨法犯”,适用新法还是旧法 008.新旧法轻重的比较是以宣告刑还是法定刑作为依据 009.同一行为能否同时适用新旧法的不同条款 010.主刑、附加刑的新旧刑法轻重规定不一致的如何进行量刑辩护 三、没有细化量刑标准的罪名,如何进行量刑辩护 011.入罪标准无明确规定的罪名,应当如何进行量刑辩护 012.法定刑升格标准无明确规定的罪名,应当如何进行量刑辩护 四、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 013.为何应重视减轻情节的识别和认定 014.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有哪些 015.减轻处罚能否判处对应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刑种或刑期 016.减轻处罚是否可以减至免予刑事处罚 017.有两个以上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能否减两档 各论篇 专题三 自首情节的量刑辩护 一、自首认定的基本问题 (一)相关法律规范 (二)适用效果及审查重点 二、常见辩点 (一)对自动投案的理解 018.电话或口头传唤到案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019.对职务犯罪的“自动投案”如何掌握 020.被发现、抓获时行为尚不构成犯罪,又主动供述其他同种行为达到追诉标准的,是否构成自首 021.职务犯罪中,监察机关立案时掌握的线索尚不构成犯罪行为人到案后又主动交代其他同种行为构成犯罪的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022.明知他人报案而在原地等待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023.交通肇事后没有逃跑,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在他人报警后,留在原地等待警方调查的,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024.在接受排查时供述自己罪行的,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025.前期接受调查后未被采取强制措施,后被传唤到案的是否属于自动投案 026.到案后被责令听候处置并配合的,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027.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又投案的,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 028.仅如实供述定罪事实、未如实供述重大量刑事实或情节能否认定如实供述 029.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如实供述的认定 030.未如实供述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前科情况的,能否认定为如实供述 031.自动投案后因客观原因未能如实供述,是否成立自首 032.多次犯罪中,只供述了部分犯罪,未供述全部犯罪事实的能否认定如实供述 033.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 034.翻供后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是否影响自首的认定 (三)准自首的认定 035.如何判断是自动投案中的“形迹可疑”还是“犯罪嫌疑” 036.“形迹可疑”型自首的投案对象中“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的范围应当如何界定 037.向被害人“投案”的是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038.陪首、送首的情况是否可以视为自动投案 039.如何理解“司法机关还未掌握” 040.如实供述的是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事实,是否可以从宽处罚 041.如何理解准自首中的“不同种罪行” 042.特别自首与一般自首竞合的场合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043.在行贿罪案件中,如何利用“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 犯罪事实”进行量刑辩护 专题四 立功情节的量刑辩护 一、立功认定的基本问题 (一)相关法律规范 (二)立功的适用效果及审查重点 二、常见辩点 (一)协助抓捕型立功的认定 044.如何认定协助抓捕型立功 045.规劝同案犯归案能否认定为立功 046.毒品犯罪中毒枭协助抓捕同案犯能否认定为立功 (二)检举揭发型立功的认定 047.如何认定检举揭发“他人犯罪” 048.检举揭发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能否认定为立功 049.检举揭发同案犯的能否构成立功 050.他人买功、送功、代为立功的,能否认定为犯罪人本人的立功 051.如何认定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 052.检举揭发他人但他人未被追诉的,是否认定为立功 (三)立功的认定标准 053.到案前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立功 054.救治他人的行为能否认定为立功 055.抢险救灾等公益行为能否认定为立功 056.有发明创造或技术革新的,具备何种条件可以认定为立功 057.如何取得当事人的立功证据材料 058.立功的认定采取何种证明标准 059.共同犯罪案件中,如何兼顾自首、立功的适用与量刑平衡 060.立功的认定程序 (四)重大立功的认定 061.重大立功包 序言 序一:量刑辩护的好帮 手 李斌博士编写了一本书 ,样书寄到我手里。看封 面,书名为“精细化量刑辩 护指南”,之下赫然印着:“ 办案高手随身的267个锦囊 ”。 李斌博士的书不是白送 的,要我写个序。李斌是 我的学生,我是她在法大 读硕士、博士的指导老师 。她在读博士期间就帮我 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 量刑的研究项目,非常给 力,当时她已经是一名检 察官了,通过切身工作, 发现的很多问题,部分已 经被司法解释采纳,部分 仍具有指导意义。我欠她 的情,义不容辞。为了写 这个序,只好打开“锦囊”一 看究竟。 翻看一读,感觉无论是 对我而言,还是对于法律 职业人士,如公安、检察 、法官等办案人员,尤其 是律师,这的确是本非常 实用的量刑工具书。 第一,应用范围广。因 为99.9%的刑事案件辩护 都要涉及量刑。办理刑事 案件无非是定罪和量刑, 定罪即罪与非罪之间,判 决无罪的不到千分之一; 这样99.9%的刑案最终都 要归结到罪轻罪重的焦点 。可以说凡刑事辩护案件 皆涉及量刑问题,应用范 围不可谓不广。 第二,内容充实,涵盖 了量刑的全部内容。既有 自首、立功、从犯、预备 、未遂、中止、退赔、认 罪认罚、羁押表现等法定 、酌定量刑情节的辩护要 领,也有量刑、刑事涉 案 财产处置等辩护方法的指 引,多达267个问与答,可 称为量刑辩护大全。其内 容,不仅限于量刑辩护, 也包含普遍的量刑实务, 也可称为量刑实务指南。 第三,便于查阅。李斌 将全部量刑辩护中的问题 与解答梳理成267个锦囊, 如同267个量刑辩护的问与 答,好比量刑辩护的“十万 个为什么”,从里面总能找 到你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 解答。我曾经做过几年司 法考试辅导,有幸被一些 学员视为老师。他们有的 成为法官、检察官,有的 成为执业律师。他们有时 会问到一些办案中遇到的 问题。有的我能即刻回答 ,有的我也需要查查资料 、翻翻书才能回答。有这 本锦囊在手,今后我遇到 即刻答不上来的量刑问题 ,第一动作就是打开锦囊 找答案,或者建议提问者 ,不妨在这本《精细化量 刑辩护指南》里面找一找 答案。 第四,切合司法实务。 书中267个锦囊,打开一看 ,不仅解答准确细致,而 且提供了充分的根据。重 要的特点重复一遍:提供 刑事辩护,不靠说理靠根 据!律师说理,法官、检 察官鼻子翘起,爱答不理 。因为司法实务、定罪量 刑依靠根据。这根据是, 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解 答批复、指导案例、权威 判例、权威学术观点,锦 囊中是满满的这些根据。 凡根据皆标示来源、注明 出处,使根据也有据可查 。十分切合刑事辩护实务 。 另外,本书的封面自称“ 办案高手随身的267个锦囊 ”。这个表述不准确。应该 表述为“办案高手传授的 267个量刑辩护锦囊”。因 为不论资历深浅、水平高 低,随身携带一部专业的 工具书,都能够提高办案 效率。或许是李斌律师自 谦,不好意思自称“高手传 授”,才形成“高手随身”这 样以偏概全、词不达意的 表述。如果把“高手”与“随 身”的顺序颠倒一下,传神 又达意:锦囊随身成高手 。 阮齐林 2022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