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大前研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他在20世纪就提出美国和日本已经进入M型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中产阶层正面临新时代下的威胁和凹陷。他的“M型”学说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应该引以为戒、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学说。 中国社会的复杂发展趋势中也已经表现出中低收入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延缓了他们向中产阶层迈进的步伐,社会和企业也承受着来自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书以史为鉴,学习和分析日本社会的发展轨迹和特征,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和处在社会生存夹缝中的中低收入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获得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M1T)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日立集团和麦肯锡公司,目前是商业突破公司(Business Breakthrough Co.,Ltd.)董事长、商业突破大学(Business Breakthrough Universify)校长。无国界经济学与区域国家理论的倡导者。就职麦肯锡公司期间担任《华尔街日报》特约编辑,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过多篇论文,内容涉及无国界经济带来的公司国际化问题,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新区域国家概念等。因其卓越成就,1995年被授予美国圣母大学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1993年管理大师特辑中,评选了17位管理大师;在1994年管理大师特辑中评选了5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都榜上有名。另外在2005年“Thinkers50”评选中,他是亚洲地区唯一入选并名列顶级阵营的人物。专著《The Next Global Stage》于2005年由沃顿商学院出版社(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出版。该著作出版以来广受好评,被翻译成13种文字,成为畅销书。 目录 前言 中低阶层的冲击 序章 面对现实,看清未来 改革的政治戏码 不堪一击的政治剧 “打地鼠式”改革 不是修正现象,而是修正原因 别自认是中产阶级 从自觉到自救 第一章 M型社会来了 景气会骗人 中低阶层时代已到来 改革机会只有现在 第二章 中低阶层时代的企业战略 先知先觉者,赢家通吃 中低阶层的市场 M时代的营销战略 第三章 中低阶层的意识改革 重新认识生活形态 偏见让生活变得贫乏 第四章 过好日子的处方 市场开放,生活发生“质变” 从中低阶层跃向上层阶层 第五章 这才是真正的结构改革 发掘改革的真相 政府,不准乱花我的钱 第六章 新繁荣法则 让政府变有钱的简单方法 老龄社会只要两种税 全球化时代的繁荣要件 每个人都成为改革者 终章 除旧布新,迈向繁荣 光是除旧,不足以布新 “突出的个人”是国家繁荣的关键 扭转“出生即负债”的方法 序言 中低阶层的冲击 2006年是决定日本未来 20年是否可以改变的最重要 的一年。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发 现,因为日本晚一步赶上 1985年开始的“新经济”浪潮 ,所以一进入20世纪90年 代,经济即陷入长期衰退。 日本到底是朝着继续衰退的 道路前进,还是走向“新的 繁荣大道”? 转折点就在2006年。 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有 好长一段时间,“不景气”成 了大家的口头禅,进入 2005年之后,这句话才终 于被“经济真的恢复了”、“ 看好经济”的说法所取代。 但是这些讨论都只流于表面 ,未深入问题的本质,因为 大家都没有看到在这期间, 日本所发生的重大结构性变 化。 在新经济条件下,20世 纪既有的经济模式几乎都不 管用了。最好的证据就是政 府以增加财政开支、持续零 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作为 调控对策,可是经济一点都 不见增长。换句话说,当前 经济的低迷,不是不景气, 而是长期衰退;通常被认为 是经济恶化元凶的“通货紧 缩”,其实只不过是伴随经 济无国界化、经济全球化所 产生的“价格正常化”的产物 ,而非真正的通货紧缩。 2005年日本经济之所以 好转,分析其原因,大半都 与和中国相关的特需产业有 关,而企业营收的增长更是 不折不扣的裁员效果。 在这期间日本所发生的 变化,其本质是收入阶层已 经在经济长期衰退中两极分 化,社会由原来的中产阶级 社会转变为“M型社会”了。 也就是说,在人口分布上, 中低收入层及高收入层变成 了两个人数众多的社会阶层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 期开始的收入减少,我们所 知道的“中产阶级社会”(生 活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的国民 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崩溃了 。年收入在600万日元以下 的中低阶层,已经占了日本 总人口的八成。 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对 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 本高速发展,向着构建中产 阶级社会之路迈进。在日本 ,一个人进入公司时起薪虽 然不高,但是公司会定期给 予其升职及加薪,一路走下 去,在退休时就可以处于中 上阶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里,这种形态的职场生命周 期对日本人来说是“合情合 理的常识”。 当然,企业的市场战略 也全都以中产阶级为目标, 配合大家的职场生命周期而 展开。但是当这种“合情合 理的常识”崩溃之后,许多 人开始感受到“做得不好, 或许会在中低阶层终了一生 ”。 这种意识上的变化,不 但冲击到企业的市场战略、 个人的生活,甚至对一个国 家应有的理想状态也影响深 远。 例如,中低阶层的增多 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从零 售业的盛衰便可一目了然。 为了应对结构变化,企业被 迫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战略。 个人也是如此,处在年收入 持续减少的时代里,如果无 法完全舍弃关于中产阶级的 “常识”(无法抛开对中产阶 级的执著认知),生活将会 格外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 出最大变革的就是政府所施 行的政策。国家之所以会陷 入长期衰退,最大的原因是 政府弄错了应对策略。政府 只认识旧形态的经济,把不 具实际效用的财政支出当成 了提升经济的对策。结果, 把中央与地方的债务、财政 融资资金等加起来,政府发 行了超过1000万亿日元的 公债。 老龄化也让社会负担激 增,使日本变成了“高负担 社会”。这是2005~2006年 的情形。 此外,在少子老龄化的 趋势之下,2005年日本的 出生人口及死亡人数双双下 滑,让日本成为了世界上前 所未有的真正的人口锐减社 会。 本书首先在序章中点出 日本现在所面临的本质上的 问题,然后汇总了中低阶层 社会会思考的各种观点。第 一章俯瞰日本的结构变化; 第二章以后,依照企业、个 人、政府的顺序,提出了如 何应对这一结构变化的具体 方法。 针对企业,我以“憧憬自 由之丘”为关键词,提示大 家要以中低阶层时代的市场 战略为重心。 至于个人,则应舍弃对 中产阶级生活的幻想,即使 处在中低阶层也应该思考如 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另 外,我还会阐述职场生命周 期的经营管理,敦促大家追 求生活上“质的变化”。 此外,针对政府应该采 取的政策,我会指出更具体 的改革方向,让日本摆脱长 期的衰退,构建“新的繁荣” 。如果站在以往的价值标准 延长线上思考我所提出的这 些建议,或许大家会认为这 些改革是不可能的。但是为 了促进经济繁荣,使全体国 民生活幸福,这些全是必须 进行的改革。 对于日本中低阶层的收 入,以世界标准来评判的话 ,还算得上中上阶层,但是 这样的收入却无法让大多数 的日本人过得富足。所以我 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改革,旨 在促进中低阶层生活的“质 的变化”。 如果日本无法完成我所 提出的“质的变化”,就无法 在少子老龄化趋势及高负担 社会双双来临之后摆脱长期 衰退,至少在今后的20年里 还会持续衰落!日本能否踏 上“新的繁荣大道”,现在是 最后的机会了。 导语 21世纪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家庭资产持续缩水,负债一路攀升,收入两极化趋势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产阶级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危机。 本书作者全球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首次提出“M型”社会发展架构,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日本政府、企业、家庭等不同层面对中产阶层面临的危机、商业存在的机遇和政府应该作为的领域进行了逐一剖析,并提出了实惠于民的建议,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那些“被中产”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精彩页 改革的政治戏码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以日本为例,谈谈日本所发生的现象及隐藏在现象里的本质,因为这一本质就是本书内容的重点。 小泉改革是一出壮观的政治戏剧,但是一般百姓,包括消费者、就业者,在观赏这出戏时却越看越扫兴。为什么?因为天才政治家小泉纯一郎所演的,只不过是“捕物帐” 。就像“小泉剧场”这个名词,小泉纯一郎以戏剧方式呈现他的政治手法。因为不管怎么说,舞台上戏剧的主题,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惩恶扬善。 如果道路公团(政府经营的公用事业)不好,就惩罚道路公团 ;如果桥本派的人马想玩金权政治 ,就在各重镇埋设“地雷”,让他们踩个痛快。如果所上演的改革剧演不下去了,就送出“刺客”(具有高知名度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士)加以制裁,并塑造了比历史上赤穗47位义士 阵容更庞大的83位被称为“小泉之子”的“骑士”(新科议员) 。后来则致力于杜绝“族议员” ,并且裁撤政府体系下的金融机构,据说已经铲除了5%曾大捞一笔的官员。 能成功推进这一连串“事业”的小泉纯一郎,果然不同凡响,他的政治手腕真的无人能出其右。此外,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信念”,也是日本在外交上从未有过的做法。我个人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以避免激怒中国、韩国。不论是外交或内政,小泉做法上的问题,都在于只看到了“有问题的现象”,所以小泉内阁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只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堪一击的政治剧 一般来说,看起来不对劲的问题,都有其原因;再深究下去,原因中还有真正的原因。那么日本大多数问题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顺着问题追溯探索,就会发现源头竟然是自江户时代(1603~1867)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央集权(统治机构)问题,以及《明治宪法》及《昭和宪法》所衍生的各种问题。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将西欧列强的统治机构直接套用于始自江户时代的国家运行模式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将失调、变形的统治机构全部推翻(事实上,大家都深信已全数推翻),以美式宪法为标准重新出发。这么做造成了混乱,那些无法因战败而被消除的明治时代富国强兵思想、江户时代的国学创意,有时仍会像走马灯一样,一幕幕又出现在眼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看电视剧、漫画长大的日本国民,因为无法看透“剧情”背后的思想、意图,所以在“小泉剧场”迈入第五个年头时,在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的情形下,赞成参拜靖国神社的人超过了50%。 类似这样的政治剧持续不断地上演,由于长年如此,所以百姓们也就不会动怒要求:“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啊!快点上演正式剧目吧!”事实上,日本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大多数百姓都以为“改革的好戏正要登场”,但事实上由5幕戏构成的“小泉剧场”,有4幕已经演完了。这4幕戏都只轻轻“触碰”了一下日本所存在的问题,点到为止。小泉纯一郎明知“这已是正式的演出”,但即便戏已经告一段落了,仍旧是死也不肯告诉观众真相,因为这会让身为观众的全体国民要求他“退钱”! 戏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日本人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轻松。政府非但没有培育优秀的人才(因为教育改革还没有提上日程),而且在序幕中承诺过的财政重整,也如海市蜃楼一般,虚幻而又遥不可及。 小泉所实施的政策,并不切合国民的需求,但其实为国民谋福利才是政治的本质。换句话说,“小泉剧场”最欠缺的就是“从国民(指消费者与就业者)的角度思考一切改革,进而实现国民的梦想”的政治态度。尽管事实就摆在眼前,却无人疾呼:“喂,主要的剧情是不是‘只要改革,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啊?” 因为国民也认为“反正这种事也做不到”,所以即使觉得戏剧扫兴、冷场,还是十分赏脸地观赏着“绕道而行”的小泉政治戏剧,但是距离回过头来怒气冲冲地大骂“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的那个时刻,应该不远了。 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