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葵花金黄色(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余立功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民国初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跨度近60年,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事件为背景,聚焦到江汉平原的一个小镇——通海口,以主人公大丫的大半生经历为主轴,集中展现生于斯长于斯的几个平凡人物——大丫、振海、夏杰、宇洁、天宝等的人生际遇,以及人心、人性的变化轨迹。 作者简介 余立功,籍贯湖北仙桃。深圳市政协常委,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曾任深圳市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主任,一级巡视员。青年入仕,舞文弄墨大半辈子,主、参编著作多部,发表理论文章近30篇,领域广阔,理性思辨。中年较劲文学,业余笔耕不辍,已经出版长篇小说《破格》《闯荡》《纠结》《引姑》和《人生归途》共5部,在公开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杂文20多篇,计130多万字。信奉简洁人生,喜好直抒人性。酷恋乡土乡情,文学作品泥土气息浓郁,取材于老家江汉平原通海口小镇居多;曾经发表的理论文章,也有诸多“三农”话题。 目录 《葵花金黄色(上下)》无目录 导语 《葵花金黄色》的作品特色是以家族中起主导作用的几位女性为描写对象,展现出女性在历史变迁和家族发展的碰撞中的胸襟气魄、悲喜纠结。小说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本书暗含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必然性,特别颂扬了大丫等人如葵花般,阳光、忠诚、无私奉献,不畏艰难、不惧挫折,胸襟开阔、做事坦荡的优秀品质。 后记 继2016年华夏出版社出 版我的四卷本《余立功文学 作品选》(分别是长篇《破 格》《闯荡》《纠结》《引 姑》及中篇《鸡骨架》《装 修得找陌生人》),2019 年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人 生归途》之后三年,承蒙作 家出版社抬爱,《葵花金黄 色》(上、下)终于付梓。 在《人生归途》后记里 ,我曾说过,文学作品的创 作,是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 情,痛苦与快乐交织。痛苦 的过程就是快乐的过程,而 痛苦过后尽是创作快乐。快 乐建立在创作痛苦之上。这 份体验与感受,在写作《葵 花金黄色》(上、下)的过 程中,以及作品成稿之时, 依旧如故。 2010年,是我长篇小说 的创作元年。是年春节动笔 创作《破格》,历经七年孜 孜不辍,终于2016年把由 四个长篇和两个中篇组成的 《余立功文学作品选》,摆 在读者面前。其中,《破格 》描述了政协机关普通文秘 工作者的酸甜苦辣;《闯荡 》讲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 的外来工的艰难求职,有志 者事竟成;《纠结》、《引 姑》与《鸡骨架》(中篇) ,都是以江汉平原农村为背 景的小说,选取的时代和题 材迥异于上述两篇,但基本 围绕着人性这个主题展开; 而《装修得找陌生人》(中 篇),则透过主人公在房子 装修中的亲身感受,反映了 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普通 人生活。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 些作品除了“人性”这个共通 点,题材本身没有逻辑关系 ,并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 丛书系列。华夏出版社用“ 作品选”丛书名,或许是对 作者的鞭策和期许。呼应出 版社及编辑贾洪宝先生期盼 ,我于2019年,把讴歌深 圳退休干部奉献余热为主题 的第五本小说《人生归途》 ,呈现给了大家;时隔三年 ,再把《葵花金黄色》(上 、下)捧到大家面前。 我坚持文学创作,除了 心存一份不吐不快的执念, 也是朋友们激励和鞭策的结 果。上述作品出版后,《人 民政协报》、《深圳商报》 、《深圳晚报》和广东作家 网、深圳新闻网及家乡的《 仙桃日报》等媒体,都热情 洋溢地发表了相关介绍,朋 友和读者也通过各种方式, 表达勉励之意。 更有评论家周思明先生 等朋友,为之奔走呼号,发 表署名文章推介。 周思明先生在《人民政 协报》2018年8月6日版发 表《以城乡视角观照现实人 生——余立功系列长篇小说 综论》评论指出:“余立功 的长篇小说创作,现实主义 精神、现实生活题材始终占 据着显要位置,为深圳文学 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作品 集社会思考与艺术探讨于一 体,将一个个来自当代中国 城乡的故事以个体性又不乏 公共性之笔调娓娓道来,散 发着生活的勃勃生气,把我 带入到他所建构的文学世界 ,让我结识了一群既默默无 闻也让人牵挂的与命运抗争 的城乡人物。”他在广东作 家网2019年9月9日版,又 以“倾情塑造新时代党员干 部形象”为题,发表7000多 字关于新书《人生归途》的 评论,指出:“《人生归途 》在塑造新时代党员干部形 象方面,彰显了一个较为突 出的亮色,让主人公的所思 、所盼、所为跃然纸上。他 以敬畏之心,和书中人物融 为一体,组成一个命运共同 体,加之在结构、故事、语 言等方面的经营,具有了一 定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 深圳新闻网主办的《读 创》社交平台,也在2019 年6月9日以“荐书:退休干 部陈志立回乡记”为题,推 荐《人生归途》时指出:“ 他不像当下一些作者,以猎 奇志怪为能事,苦心孤诣地 搞一些穿越、玄幻、盗墓之 类的鬼把戏,而是老老实实 向现实生活要素材、找灵感 、寻机遇。是现实生活,促 使作者投入长篇小说的发现 、思考、孕育、发酵、建构 过程。他以退休干部参与故 乡家园重建为题材,用文字 反映乡土中国裂变,以坚韧 不拔的毅力,打下又一场长 篇小说战役。” 另外的一个强大驱动力 ,是对家乡的一份热爱,也 存有一份回馈的心愿。于我 而言,位于江汉平原的通海 口,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 不仅是我的故土,更是陪伴 一生的重要标签,是魂牵梦 萦的精神安放处。 站在历史的长河和广义 的角度看,我的故乡通海口 ,算得上物产丰富,人杰地 灵。自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天 监二年(503年)置沔阳郡 起,直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1952年),这里一直 是郡、府、路、州、县所在 地。是元末群雄之一、农民 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陈 友谅的故乡;也是近代以来 鄂中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 ,涌现出了一批以胡幼松为 代表的革命先驱,他们在这 块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创 建了革命根据地;还是新中 国最早创办农业合作社 (1953年)的地方之一, 有关经验被毛泽东主席收入 他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主 义高潮》…… 所以,历史悠长、民风 淳朴、文化和人文底蕴深厚 的通海口,不仅赋予我肉身 ,而且给予我创作的土壤、 源泉与灵感。本人已经发表 的文学作品,除前面提到的 长篇和中篇之外,还有中篇 和短篇《土憨巴》《装点门 面》《昂首的女人》《过山 车》《鸡骨架》《卤水点豆 腐》《叛逆》《悬赏》《远 行记》《剃头 精彩页 1 这场雪,真是大,一刻不间断地下了五天五夜。 老一辈的人都惊叹,称亘古未见。 当然,他们口中的亘古,肯定不是真正的亘古,只能说明他们孤陋寡闻,从未见过。不过,也的确是大。 雪如天女散花般铺天盖地,直下得天昏地暗,积雪没至成人膝盖,就连从未停过航的通州河,也冻起盈尺有余的厚冰。江汉平原的这条繁华水道,无数次泛滥成灾吞噬不计其数性命的大河,一改桀骜不驯,变成了伢们温驯的溜冰场和嬉戏打闹的游乐场。 两三百户人家的黄家大湾,于这茫茫雪原里,似乎若有若无。许多低矮的茅草屋——甚至简陋的砖瓦屋——被压垮,人畜有的冻死,有的被倒塌的房屋压死。 在众多破破烂烂的房屋中间,村子东头有一座建在高台上的青砖青瓦房屋围成的四合院子,鹤立鸡群般傲然挺拔,却没受丁点影响。尽管没受大雪影响,但四合院的主人黄周氏病入膏肓,只剩一口不甘、不舍与忧愁的气吊着,弄得大院同样充满了悲怆气氛。 明年才活一个甲子的黄周氏,人们就没见她闲过,不仅把祖业守住了,且发扬光大,还添置了一百多亩地,在通海口镇上的黄记绸缎铺与黄记杂货铺也扩大面积,增加了伙计。 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但黄周氏的病,的确是不好,居然是大肚子病①上身。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大善人,又不常年接触野水,么样②会得这种病呢? 大肚子病,在江汉平原随处可见,既普通又要命。郎中说,到了晚期只能等死,找不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条件好的,让病人好吃好喝,延缓些时日。最后都食欲不振、面色萎黄、骨瘦如柴,却肚大如鼓,痛苦地死去。好像营养都集中在了肚子上。但其实,那不是营养,那是肝脾肿大和腹腔积水。 这个病,早就上身了,只是黄周氏没太当回事。除了吃斋念佛,也就偶尔喝点汤药,连郎中都不怎么瞧,每天迈着三寸金莲,屋里屋外乱窜,活蹦乱跳地把一切铺排得井然有序。 直到几个月前,肚子明显膨胀,病情毫无征兆地恶化。以致郎中成了常客,有通海口镇的,还请了县城的。药也吃了不老少,她无奈地自嘲说,比吃的饭还多。还说大半辈子积攒的药,这几个月都吃完了。药罐子也煎破了几只,却始终不见好转,反倒是身体瘦削得没了原形,卧床不起半月有余。血更是吐了几回,也是一回比一回吐得多。红里带黑的血吐在木盆里,吓得死人。 这几天,甚至昏迷过两回。大家隐隐地揪心,说这个年,老夫人怕是过不成了,指不定再昏迷,就永远回不来了。都在心里为她祈祷,也怨老天爷不公。 自己的病,自己心里有数。所以稍稍清醒,她就忙着交代后事。其实,反反复复交代的,也就那么几桩。 小年这天,老太太精神尚可,上午还喝了半碗稀粥。等家里敬完了灶神,下午又把儿子黄有财、管家周光烈和贴身丫鬟小凤召到床前,披着棉袄倚靠床头讲的,还是那几桩,也算是个归总吧。 第一桩,要儿子把鸦片戒了。为这事,老夫人真是苦口婆心,狠话讲过好多回,说要是不戒,不仅会害死他,而且会祸害子孙的。 黄周氏生过三个儿子,无奈命中注定子嗣不多,只活了这个老三。有财小的时候,三十岁就守寡的黄周氏,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从未动过他一根手指头。如今三十几了,还是三个伢的爹,却恨铁不成钢地拿扫帚抽了他几回屁股。无奈,有财离不开了,每回答应好好好,扭头却又往通海口镇上的鸦片馆跑。她这回没讲狠话,而是拿好言相劝。有财终于心有所动,跪在踏板上声泪俱下,保证再不吸了。 第二、三两桩事,黄周氏是一起讲的。既担心三个未成年孙伢得不到好的抚养,又希望再添几个,保黄氏一脉香火旺盛。这是她的一块心病。 有财的老婆定氏,前头生了两个讨债的丫头,好不容易生个带把的,可惜血崩死了。三个孙伢都是她亲自抚养,睡也和她一张床。前面两个虽是女伢,但黄家人丁不旺,也当男伢养。如今大丫头大丫才八岁多,小丫头小丫虚七岁。孙子天宝更小,四岁刚过,还体弱多病,能否成人都成问题。这叫她如何肯瞑目啊! 定氏死后,她就张罗着给儿子续弦。当然,她这个家世,希望攀高枝者的确络绎不绝,恨不得把她高高的门槛踏平。做妾都是高攀,何况续弦当大呢?所以供她挑选的黄花闺女一大把。也有两个先后娶进了家门的。但是,不让她省心的儿子,除了鸦片,对其他再无兴趣,包括女人。很快,两个女人都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这丫头十五岁,可以圆房了。自从买过来,我调教了几年,人也本分,是个旺夫的相。我死了,你不再犯浑,也别守祖上的那些个头七、三七、五七甚至三年的守孝规矩了,直接收了她。是妻是妾我不管。这样三个伢有个姆妈①照应,也趁年轻,再给黄家添点人丁。”看一眼脸红透了的丫鬟小凤,喘了口粗气,老夫人又说,“两个坛坛②,终归是帮人家养的。我天宝一个人,太孤单了!” 瞥了小凤一眼,有财使劲点头。小凤呜呜咽咽,也使劲点头。 瞟一眼儿子,老夫人叮嘱道:“你不要当我面把个头点得像鸡啄米,我两腿一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