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文物考古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西诺//何兆阳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丛书以公元前4世纪已经出现,并延续使用至今,连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乃至更远区域的“南方丝绸之路”为研究主题,分别从“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地理、民族发展演变和人群宗教信仰,以及沿线的考古遗存、风景名胜和人类遗产等方面,来立体呈现这一条贯穿古今、生生不息的国际大通道的丰富底蕴,揭示了在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发挥着民族文化走廊、商贸通道、团结纽带功能的区域性国际交通要道的多彩内容,进而为今天生活在“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史料支持和充沛的文化动力。
本卷主要从文物考古的角度,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从先秦至清代的重要考古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及对外交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
作者简介
刘西诺,现为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民族考古与文物、公益与乡村振兴。曾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代表论文有《粉疗金疮:琥珀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及其药用发展研究》《金有六齐——浅谈中国古代青铜铸币》《文物中的牛形象研究》《滇池区域青铜器的蛇形象研究》等。参与主编图书《家风——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种沟通技巧》等。
目录
总序
丛书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
第一节 遗风古道——先秦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考古遗址
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二、成都十二桥遗址
三、成都金沙遗址
四、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
五、永平新光遗址
六、楚雄万家坝墓群
七、大理银梭岛遗址
八、云南、贵州、四川发现的岩画(崖画)
第二节 抱布贸丝——先秦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物与对外交流
一、蜀布和邛竹杖
二、象牙
三、海贝
四、青铜人头、人像和金面具
五、权杖、铜鼓
六、其他
第二章 两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
第一节 两汉遗风——两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墓葬
一、晋宁石寨山古墓群
二、江川李家山墓葬
三、呈贡天子庙墓葬
四、晋宁金砂山墓葬
五、个旧黑蚂井古墓群
六、祥云红土坡石棺墓葬
七、祥云大波那墓葬群
八、曲靖八塔台墓葬群
九、昆明羊甫头墓葬群
十、昌宁大甸山墓地
十一、会泽水城古墓群
十二、昭通营盘古墓群
十三、曲靖潇湘平坡墓地
十四、元江洼垤打篙陡青铜时代墓地
十五、呈贡小松山墓地
十六、陆良薛官堡古墓群
十七、师宗大园子墓地
十八、玉溪刺桐关青铜时代遗址
十九、广南牡宜木椁墓
二十、梁堆墓
二十一、川滇地区的大石墓
第二节 两汉遗珍——两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物与对外交流
一、扣饰
二、宝石类文物
三、特殊乐器
四、贮贝器
五、其他文物所见早期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第三章 魏晋至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
第一节 片羽吉光——魏晋唐宋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遗址、遗迹与墓葬
一、城市遗址
二、佛塔与寺院遗址
三、石窟寺与摩崖石刻
四、墓葬
第二节 鸿雁来宾——魏晋唐宋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物与对外交流
一、画像石与画像砖
二、碑刻与墓幢
三、书法与绘画
四、陶瓷器
五、纺织品
六、滇密诸神造像
第四章 元明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
第一节 雄关漫道——元明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遗址、遗迹与墓葬
一、驿道、索桥
二、佛塔、寺院、宫观
三、壁画
四、瓷窑遗址
五、墓葬
第二节 匠心独具——元明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物与对外交流
一、碑刻与墓志
二、云南青花瓷器
三、火葬罐
四、雕塑
五、金银器
第五章 清代民国时期南方丝绸之路遗迹与文物
第一节 文化意匠——清代民国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遗址与遗迹
一、古城、村落、民居
二、寺观、祠堂、司署
三、近现代建筑与革命遗址
第二节 未曾迟暮——清代民国时期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物与对外交流
一、珠宝首饰
二、其他文物
第六章 一带一路——国外重要考古遗址
第一节 缅甸考古遗址
第二节 泰国班清考古遗址
第三节 阿富汗考古遗址
第四节 印度和巴基斯坦考古遗址
第五节 越南考古遗址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早期人类不具备生产能
力,靠收集利用现有的生活
资源维持生存。在一个区域
的资源耗尽或无法满足其需
求时,只能以迁移作为获得
新资源或更多资源的主要手
段。少数人与生俱来的好奇
心也驱使他们并引导更多的
人走得更远,这也自觉或不
自觉地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的
空间。人类正是这样,从东
非等几个主要发源地扩散、
迁移和分布到世界各地。
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
人类从利用天然条件到开辟
交通路线、发明和制造交通
工具和设施,逐步扩大交通
运输的规模,提高交通运输
的效率,保证了迁移过程中
人流和物流需求,并将其应
用于定居的群体之间。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历史
是从迁移开始的,而交通运
输的条件不可或缺,经常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交通运输离不开陆上的
道路和水上的航路。在一个
四周开放、内部地形地貌变
化不大的区域内,人们很容
易利用天然条件开辟和维护
道路,并且有多种选择。但
在一个相对封闭、内部地形
地貌复杂的区域内,一般不
存在天然的交通条件,人们
必须为开辟和维护道路付出
巨大的代价,对道路的走向
和状况往往无法做出自主选
择。特别是在与外界存在难
以逾越的地理障碍的情况下
,能否建成并维护突破这类
障碍的道路,就是一个地域
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探究中华文明能够长
期延续、中国历史没有中断
的原因时,地理环境对古代
人类的影响尚未受到应有的
重视。实际上,在不具备机
械交通手段的条件下,无论
从哪一方向突破中国与外界
的地理障碍——高山峻岭、
戈壁荒漠、冰川冻土、青藏
高原、热带丛林、深海大洋
——都是相当艰难的,或者
因代价太大而缺乏相应的利
益驱动。正因为如此,连接
中国与外界的道路对中国与
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
是“丝绸之路”一经李希霍芬
发现和命名就备受重视的原
因。到今天,丝绸之路已经
成了古代中国与外界连接的
道路的通名,而无论这条道
路上的物流和人流是什么,
所以有了南方丝绸之路(或
西南丝绸之路)、北方丝绸
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
丝绸之路等几条得到广泛认
同的主要交通路线。
李希霍芬将丝绸之路的
形成时间确定在公元前2世
纪,即张骞通西域时期,是
因为张骞第二次出使将大批
丝绸输送到西域,并且实际
上开始了汉朝与西域间的丝
绸贸易,但这并不意味着这
条道路是由张骞开通的,或
者说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不
存在这条道路。张骞第一次
出使就有胡人向导,从长安
经匈奴到达大月氏走的都是
现成的道路。考古学、人类
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大量
研究成果证明,小麦栽培、
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
及青铜冶炼技术等都源自西
亚、中亚,逐渐向东传入黄
河流域。这也证明这条道路
早已存在。但迄今为止,我
们还没有发现在公元前2世
纪之前有过由中原向西域的
主动传播,也没有从黄河流
域向西开辟道路的证据。有
人曾列举《山海经》《穆天
子传》中的记载为证,但这
些资料至多反映了中原人对
西部某些地理知识的了解,
却无法证明中原人的足迹已
经涉及这些地方,更不能复
原出一条由东向西的交通路
线。
但《史记·大宛列传》的
记载证明在公元前2世纪张
骞通西域之前,西南就存在
着一条从古蜀国(今四川)
出发,经身毒(今印度)到
达大夏(今阿富汗)的交通
路线:
(张)骞曰:“臣在大夏
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
:‘安得此?’大夏国人曰:‘
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
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值得注意的是,邛竹杖
、蜀布并不是特别贵重的商
品或稀有罕见的物品,要将
这样的商品长途贩运,并且
还有被再长途贩运的价值,
只能证明这一条交通路线已
经相当成熟有效,这些商品
交易已具有一定规模。因此
这条道路应该存在已久,早
于公元前2世纪,其开辟维
护的动力出于蜀地人商品输
出的需要。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
还记载了另一条路线:
南越食(唐)蒙蜀枸酱
,蒙问所从来,曰:“道西
北样柯,牂柯江,广数里,
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
,问蜀贾人,贾人曰:“独
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
唐蒙在番禺(今广州)
吃到的枸酱是蜀地的特产,
人们先把它运至夜郎(在今
贵州),再通过珠江水系把
它运到下游的番禺。同样值
得注意的是,构酱是用水果
加工的,在没有现代保存技
术和快速运输手段的条件下
,需要长途运输且保证美味
安全,除了蜀人的制作和保
存技术外,离不开水陆联运
形成的便捷物流体系。这条
路线显然也是蜀入主动开辟
和维护的,时间也在公元前
2世纪之前。
这两个例子可以证明,
由李希霍芬发现并命名的这
条典型的丝绸之路,尽管客
观上是因公元前2世纪张骞
通西域而实际形成的,却并
非出于汉朝的主动,也不是
更早的中原人开辟的,但今
天被泛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
由西南通向外界的交通路线
,是由本地入主动开辟的真
正的贸易路线,时间也早于
公元前2世纪。
对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研
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