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陈原小丛书/商务印书馆馆史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作者:陈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由陈原先生晚年的四种回忆文字组成:《我的小屋,我的梦》是早年居住广州、曲江、桂林、上海、重庆、香港期间的往事回忆,包括与夏衍、叶籁士、田汉、叶圣陶、陈翰伯等人的交往轶事;《六十年重温(世界)》为早年参加世界语活动的回忆;《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是关于学生时代求学生活的口述,由陈湄整理、于淑敏校订;《对话录:走过的路》是在整理三卷本《陈原语言学论著》时与助手柳凤运的对话,主要内容为语言学研究经历的回顾。
作者简介
陈原(1918—2004),原名陈洪泰,广东新会县人,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中国当代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译家、社会语言学家,世界语运动拓荒者和著名活动家。
目录
我的小屋,我的梦
六十年重温《世界》——三十年代两个绿色唐·吉诃德:余荻和我与世界语运动
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
对话录:走过的路
序言
陈原(1918—2004),原名陈洪泰,广东新会县人,
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中国当代著名
出版家、作家、翻译家、社会语言学家,世界语运动拓荒
者和著名活动家。
早在学生时代,陈原就参加学生救亡运动,参加世界
语运动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其间主编宣传抗战的世界语
刊物《到新阶段》和《正义》。自1938年起,先后在国际
反侵略会广东分会、第四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从事宣传工
作,后辗转桂林、曲江(韶关)、重庆、上海、香港,先后
参加新知书店、生活书店、三联书店从事进步出版工作,
其间主编进步刊物《反侵略通讯周刊》《新军》《世界文
艺连丛》《民主世界》《读书与出版》等;参加编辑进步
刊物《少年战线》《新华南》《世界知识》等。陈原勤于
写作与翻译,出版了地理学、国际问题、外国文学、苏联
音乐等领域的著、译数十种。1949年起,先后主持三联书
店编辑部,担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副总编辑、国际书店副经
理、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商务印
书馆总编辑总经理等出版领导职务;同时又担任国家语言
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
和第二届副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名誉会长,
国际世界语协会名誉监事。陈原长期从事文化出版工作,
为中国出版事业和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智慧与
心血,成为才识卓著、多有建树的一代大家,为我国文化
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原是百科全书式的启蒙知识分子。他一生经历丰富
、博学多才、著述丰厚。他精于编辑出版业务,对文学、
语言、音乐、地理以及国际政治都有深入研究与建树,被
公认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他广泛的志趣和深
入的研究,并非为了个人兴致或者纯粹的学术旨趣,而是
为了回答时代的命题,为了推动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
步。年轻时为了鼓舞抗战士气,他编写抗战歌曲;为了宣
传爱国思想,他编译地理著作;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
他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年时因《现代汉语词典》在
“文革”中受到批判,他又狠下功夫研究语言学,在语言
学领域独树一帜。晚年时他敏锐地预见到信息技术对语言
与出版的冲击,开始研究新技术新理论,呼吁年轻一代积
极应对新技术革命对语言与出版工作的挑战。他的一生始
终以救亡和启蒙为志业,无时无刻不关注、关怀现实的中
国命运,被喻为“中国近代启蒙知识分子的殿军”。
陈原是我国出版事业的改革家、实践家。出版是贯穿
陈原一生的事业。战争年代,陈原以密集的出版活动唤醒
民众、实现救亡与启蒙的理想;五十年代陈原投身国家文
化与学术的建设,参与制订的国家翻译出版外国学术名著
规划,成为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蓝本
之一;七十年代,他参加编订的国家《1975年至1985年中
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草案)》,成为影响我国数十年
辞书编纂出版的指导性文件;“文革”结束,他致力于辞
典出版领域的“拨乱反正”,组织中外语文词典十年规划
的实施,为迅速在全国恢复出版秩序出谋划策;改革开放
之初,他擘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结辑出版,在“文
革”十年书荒后,带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巨大的惊喜。他
参与筹划并担任《读书》杂志首任主编,使《读书》成为
具有浓厚民主氛围的思想与学术论坛;他首开风气走出国
门,开展对外出版合作,努力扩大中国出版在海外的影响
;他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策划编印《中国
出版年鉴》,使出版工作有了自己的史志。
陈原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陈原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语
言知识,在接触西方社会语言学以后,他根据中国国情开
辟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所著《社会语言学》是我国
第一部社会语言学专著,填补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空
白;他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等都进行明确的论述,建立了理论框架;他重视新词语
研究和词典编纂理论研究,探讨了语言变异与语言规范的
辩证关系;他推动汉语汉字研究字频测定、常用字测定和
通用字测定,促成《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
字表》的发布,对于形成科学的语言规范观起到重要作用

陈原是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情怀的世界语领
导者。1930年代初,陈原便开始学习世界语,他以世界语
为武器,从事抗日民族救亡运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
放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协助胡愈之、叶籁
士领导我国的世界语运动,之后又担任中华世界语协会领
导。他曾说:“我不是为世界语而学世界语的,我是带着
一种信念而学世界语的,用世界语的,是为了争取人的生
存,为了得到人的尊严而推广世界语的”;“中国世界语
运动引导世人追求和平,追求进步,追求知识,为人的幸
福,为人的尊严,为人的美好梦想而不断奋斗”。
陈原在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1972年至1979年,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联合机构
的领导成员,“文革”后又任国家出版局党组成员,并于
1977年任中华、商务联营机构总经理总编辑。任内突破重
重阻压以内部发行方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
难得地促成了“文革”中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书的流通。第
二阶段为1979年至1983年,专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总经理
。编订商务印书馆五年出版规划(1980—1984),结辑出版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改革开放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标志性出版物,也是改革开放重要思想成果;加强内
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定期出版沟通内部信
息的《商务印书馆馆讯》等;首开风气,先后与英国牛津
大学出版社、日本小学馆等海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倡导
发掘研究和学习宣传商务印书馆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
使得百年商务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观照时代,并焕发出新
的生机与活力。这些举措使得商务印书馆从“文革”混乱
中迅速恢复生产秩序,引领改革开放之初出版界思想解放
与学术发展潮流。第三阶段为1983年以后。1983年底,陈
原不再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总经理,仍担任商务印书馆
顾问。期间关心指导并亲自参加了一些重要工作,例如指
导编订商务印书馆七年规划(1984—1990),主持《赵元任
全集》编辑出版等。在商务创立100年之际联张元济、叶圣
陶、茅盾之句集成馆歌《千丈之松》,表现了百年商务恢
宏的气象、高远的志向、艰难的历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气
质,成为商务人传唱的经典。
陈原特别重视商务印书馆馆史工作。在担任商务印书
馆领导期间,编印《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
和《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949—1980)》,选印严(复)译
名著和林(纾)译小说系列,编写《商务印书馆大事记》,
出版《张元济书札》和《张元济日记》等。陈原还亲自撰
写有关馆史和馆中人物文章多篇,对揭示商务印书馆在近
代文化上的贡献和推动对商务的学术研究,起着先行者的
作用。
在陈原先生诞辰一百年之际,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
究中心策划出版“陈原小丛书”,旨在整理散落的陈原史
料性回忆文章和纪念文章,为商务馆史研究和陈原人物研
究留存史料,也藉此向这位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出版先驱
致以敬意。丛书暂收四种: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由陈原先生晚年的四
种回忆文字组成:《我的小屋,我的梦》是早年居住广州
、曲江、桂林、上海、重庆、香港期间的往事回忆,包括
与夏衍、叶籁士、田汉、叶圣陶、陈翰伯等人的交往轶事
;《六十年重温(世界)》为早年参加世界语活动的回忆;
《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是关于学生时代求学生活
的口述,由陈湄整理、于淑敏校订;《对话录:走过的路
》是在整理三卷本《陈原语言学论著》时与助手柳凤运的
对话,主要内容为语言学研究经历的回顾。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收录陈原20
世纪90年代撰写的兼具政论性质和往事漫忆的散文随笔,
分为《不是回忆录的回忆录》《隧道的尽头是……》和《
黄昏人语》三部分,内中将真实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融入
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进程,为当今读者展现了一代革命知
识分子的精神理路和时代作为。
《为书而生的智者:陈原纪念文集》收录出版界、语
言学界、文化界的友人、同事、晚辈、学生对陈原的怀念
和追忆文章,为了忠实反映陈原生平全貌,也收入个别专
访和研究文章,共约50篇。文集多角度展现了一位百科全
书式的智者丰沛壮丽的人生,展现这位理想主义者在诸多
领域的真知远见与开拓之功,亦可从中感受他对文化晚辈
的脉脉温情与悉心提携,勾勒了启蒙知识分子最后一个孤
单的身影。
《故人书简:陈原友朋书札》精选陈原保留的20世纪
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的友人书札数百封。书札作者包
括文化名人如叶圣陶、胡愈之、夏衍、黄秋耘,语言学家
如王力、吕叔湘、许国璋,更多的则是出版同人如罗竹风
、史枚、范用、宋原放、蓝真、李祖泽、陈万雄,以及部
分海外友人等。这些信札涉及读书、出版、词典编纂、语
言学、世界语、音乐等领域,展现了陈原勤奋、博识、睿
智的大家风范,记录了几代知识分子走出“文革”末期的
风雨,擘划、组织、投身于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环境下的
文化建设与学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从文化
的逆行悖乱走向繁荣发展的珍贵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
2018年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中心致力
于商务印书馆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今后将不定期推出
“商务印书馆馆史书系”,对有关史料进行系统整理,期
以助益商务馆史的学术研究。我们想,也许这才是对胨原
念兹在兹的商务印书馆历史研究事业最忠实的继承与最深
情的致意。
丛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陈原家人陈湄、陈江、
陈淮、陈河以及生前友人、有关学者陈万雄、柳凤运、曲
彦斌、苏金智、于淑敏等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
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究中心
张稷
2018年12月
导语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集录了当代出版家、作家、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晚年的四篇回忆文章。《我的小屋,我的梦》主要回顾了他在广州、曲江、桂林、重庆、上海、香港住过的小屋的往事,以及与夏衍、马思聪、叶籁士、孟超、田汉、焦菊隐、乔冠华、叶圣陶、冯雪峰、黄谷柳、陈翰伯、胡绳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六十年重温〈世界〉》是1993年10月陈原为纪念夫人余荻而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回顾了早年二人参加世界语活动的经历;《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则是陈原晚年对他早年读书求学生活的口述,时间跨度从记事起到大学毕业前的1937年,对陈原从发蒙到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时代进行了全记录;《对话录:走过的路》是陈原在整理三卷本《陈原语言学论著》的过程中,与助手柳凤运回忆他语言学研究的经历,后经柳凤运整理成书。其中,《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是首次向读者见面。
精彩页
我一辈子都住小屋,现在还住小屋。
我的小屋,其实应该叫做书屋。套用古人的名句“环滁皆山也”,我这里是“环我皆书也”。斗室中除了我就是书,真可以说,几乎没有转动余地。旧时描述自己家穷,说什么“家徒四壁”,我家不富,可也不能说穷,但我却“家无四壁”,四壁都被顶天立地的书架所掩盖,确实看不见一点墙壁。
小屋的空间都被书占据了。用废铁条焊接造成的书架塞满了书,装不下了,只好堆在地上,有时地上的书被踢到椅子凳子底下,有时却有意塞到那里去。两张旧“安乐椅”(绝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沙发),是二十多年前从改造灵魂的五七干校回来时买的,现在大约弹簧生了锈,无力负担主人或客人的体重,只好让新到的书籍杂志占领了。可笑的是,计算机桌子上上下下,凡能见缝插针的地方,都被书征服了。
我这小屋活像一个钢筋水泥碉堡,我的助手笑我已经得了“碉堡综合征”,主要症状就是常常令人透不过气来。
春节前夜,我从前的小秘书打电话来拜早年,说:“我过几天又要搬家了,搬大屋子。陈老,怎么您还住那小屋呀,怎不改善改善呀?”
她边说边笑,我也边笑边回答,“小鬼,你没听说过‘人在阵地在’这句口号吗?我现在是严防死守我的阵地呀!”
真的,我在这阵地里守了足足二十年有余。
这小屋确实很小,小得如果两三个人同时进来,就显得无立锥之地。想想看,书籍是与时俱增的,没有多久它们就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修正主义”的大百科全书,“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服务”的百科词典以及各种各类暂时用不着的类书,只好请进与小屋毗连着的九平米卧室的床底下。
至于我这小屋里所谓“洗手间”,既不能洗手,更不必说洗澡了,只能“方便方便”;就算“方便”,也亏得我没有“发福”,如果我稍稍长胖一点,天天挤进挤出必定是一场苦斗。
人们都说我怪,怎么能坚守这样的“阵地”。可是我何尝想一辈子坚守这阵地呢?这道理一两句话说不清,因为世界万物都很复杂,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只好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这小屋里。
不过这小屋也曾经威风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可是令人羡慕的头一批高层建筑。屋内结构设置都是“穷过度”的象征,可是那时货真价实,没有那么些贪污腐败,钢筋是钢筋,水泥是水泥,掺假的不多,偷工减料的也少,何况大楼设计时刚刚遇到唐山大地震,设计时就包含了很大的防震性能。住在这样的碉堡里,确实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了。
因此,人们背后传说我喜欢这小屋,不肯搬家,葫芦里肯定卖一种什么灵丹妙药。
哎哟,细细想来,这话可也有点道理。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之所以留恋这小屋,起先是没人给我大屋,后来好像真要给不大不小的屋子了,而那些屋子却又通通不及我的小屋那么有灵气,也就是俗人说的,“风水”不太令人满意。而我这小屋却有精灵在!
我在这小屋一住二十年,有失有得——一句话,二十年间,我在此失去了亲人,却找回了我自己。
我自小爱幻想,时常幻想有朝一日能像巴格尼尼似的,把灵魂卖给魔鬼,换来令人倾倒的小提琴绝技;可我没有遇见魔鬼,也未曾学会拉小提琴。再说我即使真的遇到魔鬼,也未必肯把灵魂卖给他。可是我却真心实意地恭恭敬敬地把灵魂献给神,我所信奉的最可敬的神。谁知我就这样失去了我自己,以神的意志为意志,以神的思想为思想。所谓独立思考者也不过是沿着神所指示的方向去思考罢了。
幸亏住进这小屋,二十年间慢慢地好不容易找回了我自己,找回我失去了的朴素思想。这就是“得”。
多么值得留恋的小屋啊。
所以,几年前我写出下面一段话:
当十年噩梦醒来时,我的“书林”只剩下十四平方米,这所谓的书林还得兼作饭厅和起居室。总算还有另外九平方米的卧室,不可谓不宽敞了。其实老伴早已在西山安息,这偌大的书房加上卧室,足够我在这书林里打滚,别说漫步了。
这小屋,仿佛是一片浩瀚无边的书海,我日夜在这书海中冲浪,似若反思,似若沉思,似若冥思,尘世一切俗念与引诱都化为乌有,只剩下老人与海,老人与书海——天连海,海连天,好一幅风流潇洒的画面!灵魂得救了,超脱了,自由了,可以飞翔了。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