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课程“电子测量原理”的配套教材。全书包括绪论、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信号产生技术、时间与频率测量、电压与功率测量、信号波形测量、频谱测量、阻抗测量与网络分析、数字系统测试技术,共9章,系统阐述了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测量信号的产生、基本电参量的测量方法、电系统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本书不仅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的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供广大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测量 1.1.1 测量的意义 1.1.2 测量的定义 1.1.3 测量的基本要素 1.2 计量 1.2.1 计量的概念 1.2.2 单位与单位制 1.2.3 计量标准 1.3 电子测量 1.3.1 电子测量的特点 1.3.2 电子测量的分类 1.3.3 电子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1.4 测量系统 1.4.1 概述 1.4.2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 1.4.3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2.1 误差的概念 2.1.1 误差的定义 2.1.2 误差的来源 2.1.3 误差的分类 2.1.4 误差的表示方法 2.1.5 测量结果的表征 2.1.6 有效数字的处理 2.2 随机误差 2.2.1 随机误差的特征 2.2.2 算术平均值 2.2.3 标准偏差的估计 2.2.4 测量结果的置信度 2.2.5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指标 2.2.6 非等准确度测量 2.3 系统误差 2.3.1 系统误差的分类和特征 2.3.2 系统误差的发现 2.3.3 系统误差的削弱和消除 2.4 粗大误差 2.4.1 防止与消除粗大误差的方法 2.4.2 粗大误差的剔除准则 2.5 测量不确定度 2.5.1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2.5.2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2.5.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5.4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 2.5.5 应用实例 2.6 最小二乘法处理 2.6.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2.6.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运算 2.6.3 组合测量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信号产生技术 3.1 概述 3.1.1 信号的表征 3.1.2 信号发生器的作用与分类 3.1.3 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1.4 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3.2 频率合成技术 3.2.1 直接模拟频率合成 3.2.2 问接频率合成 3.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3.3 波形合成技术 3.3.1 模拟波形合成技术 3.3.2 数字波形合成技术 3.3.3 波形调理方法 3.4 调制波形产生 3.4.1 模拟调制技术 3.4.2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调制波形产生方法 3.5 典型信号发生器 3.5.1 正弦信号发生器 3.5.2 函数发生器 3.5.3 脉冲信号发生器 …… 第4章 时间与频率测量 第5章 电压与功率测量 第6章 信号波形测量 第7章 频谱测量 第8章 阻抗测量与网络分析 第9章 数字系统测试技术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