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刀与木的召唤(新兴版画运动早期的艺术媒介与传播1929-1937)/中大史学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艾姝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艾姝的这本书,以“媒介与传播”为视角,梳理与探讨早期新兴版画的媒介与语言建构、图像模式与观念表达、艺术展览与传播效益、艺术资源与艺术创构等问题。这体现了年轻学者在方法论上的自觉、在研究视野上的拓展以及力求在观点上有所创新所做出的努力。本书材料翔实,作者善于发现并解读一些有趣的新材料,并注重将艺术家和作品的个案与宏观的时代及社会背景相联系,富有学术意义。其中的部分章节已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艾姝,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美术、博物馆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学术期刊。 目录 绪论 媒介与传播视野中的新兴版画早期发展史 第一章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的艺术媒介探索 第一节 制版材料的媒介探索 第二节 版画技法文献的写作 第二章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的全国展览与艺术传播 第一节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人员的联合、协作与分歧 第二节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叙事框架之起源、展现与影响 第三节 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国防木刻”到民间 第三章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的流行图像模式 第一节 “拼合图像”与视觉媒介互仿 第二节 版画“标语画”与现代“声音转向” 第四章 新兴版画运动早期的世界艺术资源及其影响 第一节 英国与法国:细腻的木口木刻之复兴 第二节 德国:粗放的表现主义木刻 第三节 苏联:木口木刻插图与文艺理论 第四节 日本:革命的艺术与创作版画的技术 第五节 美洲:普罗艺术 结论 作为社会构建媒介的新兴版画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黄宗贤 五四以来,中国艺术在 功能观、价值观、创作观、 审美观以及语言、风格、图 式等方面,与延绵了千百年 的传统艺术相比发生了很大 的转变,开启了由传统向现 代转型的历史进程。版画, 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在 这一转型过程中被赋予了一 个全新的名称——“新兴木 刻”,以此表明与传统木刻“ 切割”了关系、“划清”了界 限。新兴木刻一登场,就以 革命性、战斗性、先锋性和 大众性凸显鲜明的身份特征 ,其后不断演绎发展,构成 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浓墨 重彩的篇章。 中国现代版画对于艺术 、文化与社会的现代转型有 着非凡的意义。尤其是抗日 战争时期兴盛发展起来的新 兴版画,更以上海时期为序 篇,以延安时期为高潮,形 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格 ,成为绵延至今的中国现当 代艺术的精神文脉。尽管相 较延安时期的伟大成就而言 ,更早的上海时期的艺术探 索显得相对稚嫩,无论在艺 术创作的形式还是艺术家的 思想方面都有所局限,但新 兴版画这一“青春期”奠定了 后续光辉历程的基础,是中 国现代版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 ,新兴版画的发展主要围绕 着鲁迅和他所指导的青年木 刻家而展开。在创作材料的 选择上,以木刻版画为核心 的潮流就此发端。在风格上 ,虽有其他前卫艺术风格的 影响,但新兴版画的表现主 义与写实的主流发展脉络, 以及寻找民族形式的努力已 经开始。在体裁的运用方面 ,生动活泼的连环木刻已为 不少木刻青年提供了可以尽 情发挥的空间。在内容表现 上,新兴版画始终如一地关 注着社会底层和人民疾苦, 用尖利的刻刀揭示着不公与 苦难,也大声疾呼着团结与 抵抗。其传播渠道,不仅有 与版画同源的报刊印刷品, 也有现代展览。这些探索令 木刻工作者获得了发展新兴 版画运动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虽然新兴木刻从20世纪 30年代初期的发轫,到抗战 前期在救亡烽火中充当文艺 的“投枪”“匕首”,再到延安 革命版画的体系化建构,现 代版画的语言、风格以及价 值取向都在微调和转换,但 是其熨帖时代、关注现实、 底层叙事、大众情怀的基因 在历时性的演绎中一直发挥 着作用。这就注定新兴木刻 会成为革命艺术、大众艺术 的代名词,在中国现代艺术 的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处在茁壮成长期的新兴版 画就已经成为学界关注与研 究的对象。数十年来,在不 同时期,新兴版画在艺术研 究领域从未被冷落过,可以 说是持续的热门话题。迄今 关于新兴版画的研究已是非 常全面、成果累累。但是, 因研究方法和文献发掘所限 ,对一些具体论题的探讨仍 有待深入。特别是较之于偏 重宏观审视的叙事书写模式 ,对于新兴版画的研究更应 该往专、深、精方面拓展。 也就是说,应该在不断深入 挖掘、整理研究文献资料的 前提下,对新兴版画的断代 史、专门史和一些专题开展 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以一 些新视野、新方法来审视、 观照和研究在历史与时代风 雨磨砺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版 画,这是研究者,特别是年 轻的学者值得探索和努力的 方向。 年轻的艾姝,具有在艺 术研究上不断精进、拓展的 热情和勇气。这些年来,她 在较为广泛的研究兴趣中更 多地关注新兴版画,并且聚 焦早期新兴版画运动,在有 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系 列有新见解、新观点的研究 成果,以“以点带面、以小 见大”的方式,推进了相关 论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艾姝选择了以往新兴版画研 究中重视不够的版画媒介与 展览为重点关注对象,力图 从一个有意义的维度来探讨 早期新兴版画的传播与价值 实现的途径问题。的确,艺 术作为一个活动对象,关涉 到在社会文化惯例下进行的 审美,(当然也包括政治的 )意识形态的视觉文本的生 产、传播与消费。新兴版画 也不例外。在普罗文艺大潮 中滥觞、在全民抗战呼声中 兴盛的新兴版画,之所以能 够成为传播与影响最为广泛 、最具大众品格的艺术形式 ,与特定的创作和传播媒介 、方式、路径有密切的关系 。艾姝的这本书,以“媒介 与传播”为视角,梳理与探 讨早期新兴版画的媒介与语 言建构、图像模式与观念表 达、艺术展览与传播效益、 艺术资源与艺术创构等问题 。无疑,这体现了年轻学者 在方法论上的自觉、在研究 视野上的拓展以及力求在观 点上有所创新所做出的努力 。本书材料翔实,作者善于 发现并解读一些有趣的新材 料,并注重将艺术家和作品 的个案与宏观的时代及社会 背景相联系,富有学术意义 。其中的部分章节已在重要 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有较为丰富学术经历和 良好学术背景的艾姝,在艺 术研究上严谨而不乏锐气, 已经以其有分量的学术成果 在学界崭露头角。希望本书 的出版能够激发青年一代学 者对现代版画研究的积极性 ,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 化。也期待艾姝在学术研究 上精进不辍,推出新的成果 。 2022年6月于蓉城望江楼 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