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项目之一,“音乐·城市·历史”江南丝竹学术座谈会于2021年10月27至28日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学、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苏州市音乐家协会承办,在苏州成功举行。会议得到江苏省文联、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太仓市文化馆、太仓市江南丝竹协会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江南丝竹的传承与发展、江南丝竹与城市文化的变迁、江南丝竹的音乐形态及其创作与表演等展开了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 本书收录了此次座谈会上提交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呈现了江南丝竹研究的新成果,涵盖了“音乐形态”“音乐审美”两个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吴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苏州大学中国昆曲评弹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苏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教育学会钢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钢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市钢琴学会会长。 主要从事高校美育、艺术教育、音乐文化与钢琴教学研究,在高校美育研究、当代中国新音乐、钢琴教学等领域已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在美育研究方面,探究新时代高校美育教学模式,主持研究制定高校美育工作标准;在钢琴教学方面,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音乐文化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与综合素质。在《音乐研究》《黄钟》《交响》《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钢琴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的高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钢琴分级教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学科之间的渗透性、文化与技术的综合性、实用而灵活的操作性,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 先后主持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论文奖、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评比特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各类钢琴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和荣誉称号。所指导学生多人考入国内外著名音乐学院深造,所培养的多名学生在国内外钢琴比赛中获奖。多次应邀担任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比赛、KAWAI国际钢琴比赛等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 目录 音乐形态篇 江南丝竹记谱版本比较研究——以三首《欢乐歌》为例 江南丝竹《三六》的创编研究 江南丝竹的现代化形态呈现——以周龙民乐合奏曲《中国民歌三首》为例 江南民间音乐的化合与再生——以孙文明《弹乐》为例 新音乐市场下江南丝竹表演形式的创新 江南丝竹在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发展——以《云庆》为例 江南丝竹在上海民间组织中的传承——以上海国乐研究会为例 《中花六板》的曲调特征解析 音乐审美篇 “鸢飞鱼跃”:江南丝竹音乐的审美意境观 江南丝竹经典曲目《鹧鸪飞》的乡土意蕴及其审美内涵 江南丝竹音乐的定义 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 江南丝竹“四字”风格的再辨析 江南丝竹——江南城市中的音乐文化景观 江南丝竹音乐中的“活态”特征及其审美意蕴 江南丝竹对百年二胡音乐审美的影响 江南丝竹的声音美学——从江南丝竹与白噪音的内在美学关联谈起 序言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气息 浓郁,曾经诞生了包括江南 丝竹、昆曲、苏州评弹等在 内的多种音乐艺术形式,至 今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文化 生活。其中,江南丝竹是华 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器 乐合奏形式之一,最早可追 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太仓地区 的音乐社团活动。五百年来 ,其群众基础和影响力逐渐 壮大,与江南人民的生活深 深地融合在一起,成为长三 角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2006年,江南丝竹由苏州 太仓市与上海市联合申报, 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从此开启了新 的时代篇章。 作为第三届中国苏州江 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 项目之一,“音乐·城市·历 史”江南丝竹学术座谈会于 2021年10月27至28日由中 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 学、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 会主办,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苏州市音乐家协会承办, 在苏州成功举行。会议得到 江苏省文联、江苏省音乐家 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央 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 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 学等高校,以及太仓市文化 馆、太仓市江南丝竹协会等 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 聚一堂,围绕着江南丝竹的 传承与发展、江南丝竹与城 市文化的变迁、江南丝竹的 音乐形态及其创作与表演等 展开了研讨,会议共收到论 文40余篇。 《江南丝竹音乐文化研 究》与《江南丝竹音乐形态 研究》收录了此次座谈会上 提交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 呈现了江南丝竹研究的最新 成果,涵盖了“传承与发展” “城市与文化”“音乐形态”“ 音乐审美”等四个方面的研 究。 江南丝竹音调委婉、旋 律优美、情绪活泼、韵味亲 切。江南丝竹的演奏以加花 、减字、抢档、让路、变速 度、变板式、变节奏、变音 色等为特色。演奏家在合作 演奏中的即兴创作也是江南 丝竹的创作特征。江南丝竹 的传承,要通过专业音乐院 校、专业音乐院团的积极带 动,通过民间乐队的努力参 与,将传统的、优秀的江南 丝竹乐曲的演奏特点、乐曲 风格等保护好、传承好。江 南丝竹的发展,要在保持江 南丝竹的艺术特质和艺术精 神的基础上,用江南丝竹的 风格音调、江南丝竹的音乐 素材,进行改编、创作,不 断产生具有时代气息又不失 传统的新作品。江南丝竹的 创新,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 和解放,但要在不离开江南 丝竹的根基和土壤的基础上 ,使传统的江南丝竹有新的 展示、新的内涵和新的创意 。 江南文化既是长三角地 区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动因, 也是长三角文化内涵的“最 大公约数”,而苏州是江南 文化的典型代表,江南丝竹 则代表着苏州的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相信《江南丝 竹音乐文化研究》与《江南 丝竹音乐形态研究》的出版 ,必将产生一定的历史意义 ,对江南丝竹在新时代的创 新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仅以此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