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法大人物(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70周年校庆文化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法大新闻网《法大人物》栏目中精选多篇精彩的法大人的采访,通过一篇篇对法大教师、职工、学生、校友以及人物团体的采访通讯,展示了不同法大人的人生故事与法大情缘,展现了法大学府学人风采和校友精神风貌,传承“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共同精神信仰。 目录 序言 教师 王万华:二十载磨一剑 黄道秀:师道之传久矣 草茉莉花香依旧 孙鹤: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李忠实:以梦为马 激情年华 刘淑环:一心愿为铺路石 望以数模搭架桥 邵方:稳行在高处 于中华:朴实生华 气质如兰 赵天红:负责良师 暖心益友 张中:怀揣质朴 追寻坦然 冯晓青:因热爱衍生信念 将知识产权谨记于心 杨鹤皋:鹤鸣于皋声长传 情系后生德永馨 司青峰:胜利不忘抗战难 侯佳儒:佳士博学多才钟爱山水 儒者传道授业心怀祖国 彭博:与乒乓有关 夏吟兰:兰心蕙质讲台立 花中君子更护花 陈兆恺:不负獬豸 不忘杏坛 许身健:躬耕讲坛 大道健行 廉希圣:希世德才修律法 圣哲琴瑟共和鸣 白晟:岁月淘金者 循历史而发声 赵晶:种树类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李立:最长情的告白 刘丹:辽阔边疆 生命的绽放 白罗米:“中国姑娘”和她的中国故事 学子 陈典:与辩论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刘扬:乒乓起落里的岁月流淌 权度炫:文武双全悟道文化 踏实刻苦紧抓学习 李正新:铁骨铮铮军人魂 家国天下赤子心 鲍婧心:从法大到联合国之路 孙重科:《我爱你中国》背后的故事 黄健栓:真实中自有干钧之力 依马木尼亚孜:法大胡杨 家中顶梁 钟卓然:从法大到哈佛,什么是他的思考? 金思缘:通宵接力的“战疫中间商” 张敬遊:于疾风骤雨中穿梭 绽放青年光彩 姜晨曦:穿过疾风暴雨 奉献法大力量 俞博:疫情防控,党员冲锋在前! 校友 武宁宁:小月河畔孜孜以求 刑辩领域扬扬其香 林庚:踏实做事 尽心为人 范凯洲:书中蕴格局 品茗自淡泊 吴京伟:蓟门风骨 经纬严正 陈海军:烙着法大印记的人 严飞:勇立潮头的开拓者 林清城:拼搏成就梦想 兰强:认认真真做事 踏踏实实做人 傅元:以“跑马”之名 写法大故事 孟丽娜:培以桃李 报以瑾瑜 黃行洲:独辟蹊径的翻译之路 张书旗:用镜头记录平凡英雄 魏雪:我随时准备战斗 沈腾:别样丰富的人生 夏华:心系深山的时装企业家 朱晓宇:普通法大人的执着与追求 卢健:在沙漠边缘 根只会越扎越深 姜军:从法学到工程 这位“跨界教师”用三十年做好一件事 赵海峰:既写中华历史 也写法大人生 马新明:从贫困中走来 又主动走进贫困 高洋:为提升群众幸福感而努力 任刚强:为了“爬爬村” 他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 张鹏:从公益出发到创业创新 十八年坚持做一件事 胡海江:以人民的名义 其他 三代法大人:一生与你同行 中国政法大学乒乓球队:苦辣尽尝换赛场风光 甜酸共享为法大学人 三八优秀红旗集体外国语学院:勤耕花田半亩 喜看稻菽千重 中国政法大学Cupler合唱团:踏歌而来 青春无限 环阶大爷:立环阶陋室 善笔墨纸砚 两名艺术特长生:青春在这里绽放 迪达尔.马力克:选择了你 成就了我 后勤人:以校为家 情暖法大 序言 在2021年某知名大学专 业排名中,中国政法大学以 最高分的成绩在314所法学 专业中独占鳌头,即便在同 获A+档的所有高校中,所 获80+评分也是独一档的存 在。然而消息甫一发布,就 有疑似法大学生的网友毫不 客气地评论,大意是如果可 以不考虑学校的各种可怜的 硬件条件,学校所获的这个 评价倒也算实至名归。 爱深责切,法大学子能 够毫不掩饰地在公开场合揭 露学校硬件条件的种种之“ 短”,言外则是充分肯定了 除去硬件条件之外学校所拥 有的他人难以企及的“长”。 物质是“短”,精神为“长”。 在这些长处之中,最没有争 议的,恐怕就是构成中国政 法大学统一外在形象的一个 个鲜活的“法大人”本身。他 们是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秉承“法治天下”的崇高理想 ,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民族 的命运紧密相连.潜心于中 国法治建设和教育事业数十 载的教授学者;他们是追求 崇德向善,牢记“德法兼修” 、明大德、求大道,常怀感 恩之心、谦卑之心、向善之 心,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 锤炼优秀品格,用真善美雕 琢自己,保持自信、自立、 自强的青年学子;他们是学 思践悟、学以致用,服务基 层、踏实做事,勤于实践、 乐于奉献,在自己的岗位默 默坚守,秉持“凡我在处, 便是法大”,数十年如一日 践行法大精神的每一位法大 校友。 为了尽可能地全面展现 校内校外、各行各业的法大 人形象.2014年3月,《法 大人物》栏目在《法大新闻 网》开栏。在至今的近三千 个日夜中,该栏目共刊载了 近两百位法大人的事迹,同 时还发布在学校官方网站的 首页,并在校报、学校官方 微信等多个媒体平台刊发。 通过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讲 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分享他 们的法大情愫。 他们中,既有学术大家 ,透过这个栏目诉说着成就 背后孜孜以求、辛勤治学的 学者路;也有爱岗敬业,把 教书育人当成人生理想的教 师讲述自己讲台上下的故事 ;还有凭借独特人格魅力成 为学子眼中“男神”“女神”的 “青椒”们畅谈自己的所思所 感。此外,品学兼优、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法大学子,让 我们了解在通往优秀道路中 的辛劳和汗水;离开学校后 继续在各自岗位上不懈奋斗 的校友,在追梦的过程中让 我们体会他们心系法大的深 深情义;还有一直以校为家 的服务人员,他们默默无闻 .却以始终如一的热情、专 注和敬业,守护和温暖着这 个校园…… 值此中国政法大学庆祝 建校70周年之际,谨将这一 篇篇或抒发家国情怀,或蕴 藏念校情感,或表达理想志 向的文章集结成册,愿这由 一个个独立法大人格凝聚而 成的共同精神谱系,能够长 久传承下去。 陈睿 2021年9月 导语 2014年3月,《法大人物》栏目在法大新闻网开栏。历经两千五百多个日夜,共有近两百位人物出现在栏目中,登上校园网的主页,并在校报、官微等多个媒体平台出现。通过一篇篇精彩的图文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分享他们的法大情缘。 他们中,既有学术大家、透过这个栏目诉说着成就背后孜孜以求、辛勤治学的学者路;也有爱岗敬业,把教书当成人生理想老师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还有凭借独特人格魅力、严谨治学态度成为学子眼中“男神”“女神”的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感。此外,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法大学子团体,让我们了解优秀学子们的辛劳和汗水;在个人事业和社会奉献中获得突出成绩的校友,在追梦的过程中让我们体会他们心系法大的深深情义;还有一直以校为家的服务人员,他们没有名气,却始终如一的热情、专注和敬业,守护和温暖着这个校园…… 本册为《法大人物 第一辑》。 精彩页 王万华:二十载磨一剑 文/孙晨 王万华,中国政法大学行政诉讼法学博士,博士毕业论文曾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当选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二十多年前,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美丽的小县城锦屏,一个侗族女孩捧读着小说《你为谁辩护》,萌生了学习法律的梦想。1989年秋天,16岁的她如愿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开始了在法大的十年求学生涯。2014年初春,在将满41岁之际,她获得了中国法学会评选的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她是王万华教授,一位名副其实的法大人,一位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在学术之路上苦心孤诣打磨行政程序法这把宝剑的学者,一位身体力行为推动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而挥剑的实践者。 结缘法大,十载韶华定于斯 如果不是种种巧合,王万华本会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 1989年,中国政法大学首次在贵州省招生,只招6人。高考前填报志愿时,王万华填报的是招生人数更多的西南政法大学。巧的是,高考成绩出来后,赶上国家缩减录取名额,全国考生都必须重填志愿。成绩排在贵州省文科第五的王万华,这一次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 那时的昌平校区尚在建设中,法渊阁也还没影儿,图书馆设在现在一食堂的二层。虽然对学校的硬件略感失望,但众多名师的课程很快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她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本科时,王万华在阅读上涉猎很广,自小喜欢读侦探小说的她还爱看文学、史学方面的书,当然也啃过法理学的经典著作。虽然毕业可以分配到很好的工作,但王万华还是决定继续深造,走上学术的道路。1993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本校的行政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当时研究生虽然不分导师,但来上课的都是当时在行政法学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其中不乏泰斗级人物,如中国当代行政法学的重要奠基者、巴黎大学行政法学博士王名扬先生,将近八十岁高龄仍难舍讲台。王万华和其他同学有幸沐浴在前辈学人的教诲之中。 王万华在法大的学习经历并未就此结束,1996年,23岁的她报考了本校行政诉讼法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新中国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陈光中教授,陈教授也是对她影响最深的恩师。为了投入先生门下,在一年的复习期间,王万华深入学习了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和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中关于正当法律程序成熟的理论研究使其受益匪浅,成为其后来研究行政程序法的基础。 走上行政程序法的研究道路,还得感谢行政法学界著名法学家应松年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之初,正值国内学者刚刚开始关注行政程序法,应松年教授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交予王万华来做。在跟随应松年教授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王万华接触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程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将之确定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历经近一年之努力,王万华完成了博士论文《行政程序法研究》,这是全国第一篇关于行政程序法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因对行政程序法原理做出重大创新性研究而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突破了当时“程序法就是诉讼法”的认识,推动了行政领域的程序法治研究。 1999年,王万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前任会长张庆福教授,继续从事行政程序法学的研究,张老师为学术甘守寂寞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她。2000年,王万华远赴英国.在英国著名学府华威大学法学院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2001年,王万华回到母校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8岁被评为副教授,32岁破格被评为教授,33岁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至今,法大培养出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已达到七位(以当选时在法大任教为准),王万华无疑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她是唯一一位本科、硕士、博士皆在法大求学的,可谓名副其实的法大人,在法大校园,军都山下、小月河畔,度过了她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岁月。诚如王万华所言,法大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苦心孤诣,宝剑锋从磨砺出 行政程序法学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兴起,如同一把未经打磨的宝剑,王万华正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近二十年来,王万华的研究精力倾尽在这一领域,一砖一瓦搭建出完整的成果理论体系,一心一意磨砺出宝剑的耀眼锋芒。 王万华凭借博士论文《行政程序法研究》在学界崭露头角。在这篇论文中,王万华明确区分了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尤其是与行政诉讼程序的差别,将程序法治拓展到行政法治领域。此外,王万华创造性地提出行政程序在现代社会的双层含义,技术层面上的行政程序在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普遍存在,但权力制约层面上的行政程序则为现代社会所独有。只有在现代社会,公民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参与行政权力的运行,公民在行政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权利才能得到重视和保障,使行政权力受到制约。在行政程序法典的基本内容选择上,王万华提出了三个思路:是否包括实体规范;是否包括内部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