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中国政法大学70周年校庆文化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书籍的再版,以2016年版本《吾爱吾师》为基础,对之前内容进行了补漏订讹。
全书共计42篇作品,其中新增9篇关于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作品,采访对象分别为于悦、曾文科、蔡元培、任启明、张劲、周果、秦奥蕾、赵珊珊、方鹏、刘震等。
记载了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选活动获奖者的主要事迹。
目录

方尔加:哲学,一路走来,一生感受
郭世佑:相期千里至
宏结:生命流淌着隽永的歌
洪道德:润物细无声
黄东:黄冠野服史家晦朔,东风化雨法大春秋
姜振宇:行走,在如风的岁月
焦洪昌:廿载杏坛苦耕耘,一片桃李笑春风
李建伟:平和的智者
李永军:平凡的艺术大师
刘家安:静水至深,流水至坚
刘心稳:努力做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
刘艳敏:丹心热血沃新花
刘玉学:让知识润物细无声
刘震:幽默演绎哲学人生
刘智慧:“智慧姐姐”在爱中传承理想
龙卫球:理想照进现实
罗翔:沉吟明媚间,踏影思且行
马皑:马不停蹄访社会焦点,皑皑白雪润法大青苗
曲新久:生命如歌,曲风悠扬
商磊:尽一个老师的本分
时建中:智者,仁者,勇者
舒国滢:诗意的行走
田宏杰:润物无声三春雨
王人博:人生,自然而然
王涌:平淡,亦是人生
邬名扬:名利本是身外物一心只教圣贤书
杨帆:直到汪洋大海
于冲:离学生最近的老师
于飞:谦和无华魅力飞扬
赵卯生:百态奇趣起课中,欢笑星火自燎原
赵鹏:读书、写字、讲好课,做—个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人
朱庆育:一位特立独行的“法学爱好者”
于悦:“重新认识一下,我是‘有包袱,没架子’的于悦”
任启明:传道“顶天立地”,授业“教学相长”
张劲:阴差阳错成就的教师之旅
周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秦奥蕾:做知识的“转换器”
席志国:课堂之外学术之上
赵珊珊:比热爱多一点敬畏
蔡元培:播撒理想的种子
方鹏:实用笃行守望法治
曾文科:从容到达理想彼岸
序言
恰是一年金秋时节,欣
闻《吾爱吾师——中国政法
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
采访集》再版,我想,这次
书籍的再版,不仅包括了对
之前内容的补漏订讹,还是
一份献给即将70周岁的法大
的礼物。
今年学校即将迎来70周
年校庆,今天的中国政法大
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法学
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
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
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
、理学、工学等学科的重点
大学。顺利进入国家“双一
流”建设的“一流学科建设高
校”名单。教师是立教之本
、兴校之源,法大之所以能
取得今天的成绩,教师团队
的努力至关重要。
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祖国
共进、与时代同行。军都山
下,小月河畔,一代又一代
法大人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
谱写奋进的法大篇章。法大
教师们秉持拓荒牛精神,筚
路蓝缕,拼搏奋进,将法治
信念深深植根于法大校园内
,辛勤哺育出一批又一批优
秀的法大学子,守护着法治
之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奏响新时代的法大强音。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
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
师是学校的光荣。《吾爱吾
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
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
这本书,记载了历届“最受
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
选活动获奖者的主要事迹。
这项活动是由学校党委宣传
部主办、新闻通讯社承办的
校园品牌活动。2002年策
划第一届评选。迄今为止已
走过二十年的历程,廿载之
间,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
活动的评选依据全部来自于
同学们的投票,真正体现了
学生们的意愿。这本书中的
采访稿也都是由法大的学生
写就,学生记者们用生动细
腻的笔触带领读者们走近这
些最受本科生喜爱的教师们
的生活,体会他们的人生历
程。感悟他们如何由“经师”
蜕变为“人师”。
教师不但是学生们学术
之路的引路人,同时也是他
们人生的灯塔。为人师者,
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立德、立言、立名”
,这些优秀的老师不仅有着
丰富的学术知识储备和高超
的教学技巧,同时也有着高
尚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的理想
信念。三尺方寸讲台之间,
他们筑梦杏坛。他们于平凡
处见不凡,甘当人梯,甘当
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
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
生的智慧之门。
《吾爱吾师——中国政法
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
采访集》的再版.将会是对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目标的
又一次贯彻与落实,同时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弘扬师
德师风规范有重要意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
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法
大兴于“法度”,则必将“贵
师而重傅”。借此机会,我
代表学校向所有奋斗于斯、
充盈于斯的法大教师致敬,
希望与老师们共同努力,继
续用奋斗书写法大华章!
编者
2021年10月
导语
这本书中的采访稿也都是由法大的学生写就,学生记者们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们走近这些最受本科生喜爱的教师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人生历程,感悟他们如何由“经师”蜕变为“人师”。
本书通过翔实、动人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42位老师矢志不渝的精神历程,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细微之中见境界,体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精彩页
方尔加
哲学,一路走来,一生感受
文/夏广兴
方尔加,哲学博士,著有《王阳明心学研究》《荀子新论》《将帅型企业家松下幸之助》《(道德经)意释致用》《儒家思想讲演录》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著,曾发表论文60余篇。1987~2003年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2003年调至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在该院工作,2015年退休。其常通过鲜活的事例、通俗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获得对哲学的深刻理解。于2006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1955年出生的方尔加,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插过队,然后又在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哲学系,从此开始了学术生涯。如今年过六十的方尔加,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只是不知,那眼镜伴随他看过了多少著作、报纸、论文和世间的沧桑……
求学生涯
一个感性的认识,一种“好奇”的心态,方尔加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报考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并顺利被录取,徜徉在未名湖畔和博雅塔下,开始了自己的哲学畅游。
高中毕业,年轻的方尔加来到平谷插队。那是一个思想匮乏的年代,“人活着会经常问为什么,问得越多,困惑也就越多,为什么也就越多”。正是在这种不断地思索和反省中,方尔加产生了对哲学最初的追求,并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那时的哲学系还是单纯地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马列主义原著是哲学系的主干课。当时的方尔加并不是班里的好学生,甚至还一度沦落到几乎毕不了业的境地。当周围人都在埋头整理上课教授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时候,方尔加却在“感受哲学”,他把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想象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图像。颇为枯燥的马列哲学在他脑子里是鲜活的生活情景,儿时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或者是音乐情景的想象,都成了他感受中的一部分。恐怕也就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方尔加与众不同的教授哲学的方法,有了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独特的理解和阐述吧。那时的他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也还没有形成“感受哲学的语言系统”,所以考试的成绩不是很好,自己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也不突出。在别人看来,那时的方尔加或许就是一个头脑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想法的年轻人吧。
北京大学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方尔加喜欢去旁听历史系、中文系的课,喜欢古典文学。令人吃惊的是,方尔加还经常跑去听生物学的课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历史系时,方尔加也一直在寻找自己“感受哲学的语言系统”,努力将自己的想法诉诸文字,用别人可以理解的成体系的方法表达自己那独树一帜的“感受哲学”。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方尔加心情不是很好,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好的成绩。博士,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奢侈的字眼。就在这时候,时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的石峻老先生和方尔加进行了一次“十五分钟”的谈话。石峻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他对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方尔加是在家人的鼓励下去石老家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十五分钟”的见面变成了“九个小时”的畅谈。后来,方尔加成了石老的学生。再后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每门课程都是优秀,提前学成出师,“布道”于众学子,讲授他的“感受哲学”。
用生活感受哲学
没有晦涩难懂的哲学语言,没有旁征博引,也没有很多时不时冒出来的专业术语,在方尔加口中,哲学不再那么神秘。方尔加是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他头脑中的哲学,用他自己对哲学的感受来讲解哲学,而不是用枯燥的文字和复杂的逻辑。他认为只有生活当中鲜活的例子才有穿透力和渗透力,才能让人真正对哲学有深刻的理解。他推崇王阳明,认为哲学是需要在生活中体验与理解的,而不是靠单纯的学习得来的,“知行合一”是最高的境界。在学习与讲解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方尔加发现自己很多独特的想法会和古人不谋而合,自己仿佛从古人那里找到了知音,能想象出古人在思考某个哲学问题时的心态和情景.然后表达出来。
“我非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方尔加很推崇梁漱溟的这句话,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研究问题”而非在“做学问”,也就是讲求实践。方老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写论文时只选择对读者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他认为做学问就是要追求这种东西,“理论不能老在书斋里面,科学理念也不能总是待在实验室里”,要改变现今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应该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儒家如何进入实际生活,为社会广泛接受,方尔加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理论的体系很严密,儒道法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儒家产生以后,普遍的问题就是实用性差,没有法家的实用性强,所谓“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因此,儒家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实儒家学人也想解决这个问题,虽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