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蒙古帝国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法)雷纳·格鲁塞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本书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叙事也就到此为止。在最后一章(第五章),著者讨论蒙古人征服的结果,著者就事论事,未作进一步的分析。 目录 著者引言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第一节 蒙古民族溯源、成吉思汗武功的前奏 第二节 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 第三节 十二世纪时蒙古种民族之一初次向西发展、哈剌契丹人的西迁 第四节 哈刺契丹帝国的建立 第五节 从乞儿吉思人统治权的衰亡至于成吉思汗诞生时的蒙古、蒙古民族起源的传说 第六节 成吉思汗时代来临前夕的蒙古地区、蒙古各部落 第七节 客列亦惕人和乃蛮人 第八节 蒙古社会的解体、成吉思汗创业前在混乱状态之中的蒙古 第九节 成吉思汗的先驱者、蒙古人初期的团结趋势、海都的称汗 第十节 合不勒汗 第十一节 俺巴孩汗 第十二节 忽图刺汗 第十三节 第一个蒙古王朝的衰亡 第十四节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幼年、艰苦的岁月 第二节 成吉思汗为泰亦赤兀惕人所俘 第三节 博尔术事业的开端 第四节 成吉思汗的结婚、成吉思汗依附于客列亦惕人 第五节 成吉思汗对篾儿乞惕人的第一次战争 第六节 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决裂 第七节 成吉思汗的被推戴 第八节 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初次冲突 第九节 成吉思汗仲裁客列亦惕领主们的争端 第十节 成吉思汗和主儿勤首领们的磨擦 第十一节 成吉思汗和北京朝廷联盟对抗塔塔儿人 第十二节 主儿勤首领的被杀 第十三节 关于以下各事件的日期程序 第十四节 成吉思汗和汪罕对乃蛮人的战争 第十五节 各部落第一次联盟对抗成吉思汗和汪罕、年代不确定 第十六节 札木合被拥立为古儿汗 第十七节 成吉思钎为泰亦赤兀惕人所伤、者勒篾的效忠 第十八节 者别的归附 第十九节 塔塔儿人被成吉思汗所消灭 第二十节 成吉思汗和客列亦惕人的决裂 第二十一节 成吉思汗对客列亦惕人的战争 第二十二节 “成吉思汗的声诉” 第二十三节 成吉思汗在巴泐渚纳 第二十四节 成吉思汗战胜客列亦惕人 第二十五节 成吉思汗兼并客列亦惕人的地方 第二十六节 成吉思汗和乃蛮塔阳汗的决裂 第二十七节 蒙古军队的整编 第二十八节 成吉思汗对塔阳的战争 第二十九节 成吉思汗战胜塔阳、海押立 第三十节 成吉思汗对脱黑脱阿和不亦鲁黑的最后斗争 第三十一节 札木合的终局 第三章 蒙古帝国的建立 第一节 1206年的大忽里勒台、成吉思汗帝国宣告成立 第二节 “即位”后的论功行赏 第三节 护卫军的整编 第四节 篾儿乞惕流亡者的终局 第五节 斡亦刺惕、乞儿吉思和秃马惕人的降附 第六节 成吉思汗系各亲王的“藩邸 第七节 珊蛮阔阔出的势力 第八节 珊蛮阔阔出的覆亡 第九节 临近中国边境、成吉思汗与汪古人 第十节 成吉思汗出征唐兀 第十一节 成吉思汗侵入金国 第十二节 蒙古人征服东突厥斯坦 第十三节 成吉思汗和花刺子模帝国的决裂 第十四节 在出征花剌子模前提到的继承问题 第十五节 花剌子模帝国的毁灭、河中和花刺子模的征服 第十六节 成吉思汗攻克呼罗珊与阿富汗 第十七节 丘长春的旅行、横穿蒙古 第十八节 丘长春与成吉思汗 第十九节 者别和速不台燃起蒙古人将来征服波斯和罗斯的战火 第二十节 成吉思汗返回蒙古 第二十一节 耶律楚材 第二十二节 畏吾儿“文书处”和成吉思汗的行政制度 第二十三节 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出兵唐兀 第二十四苗 成吉思汗之死 第四章 蒙古帝国的变迁 第一节 窝阔台的统治 第二节 窝阔台在位时期 蒙古对中国和对波斯的征服 第三节 窝阔台在位时期 蒙古对欧洲的征服 第四节 窝阔台的继承:贵由 第五节 窝阔台系的衰落 第六节 蒙哥在位时期 第七节 忽必烈在位时期和阿里不哥的斗争 第八节 忽必烈在位时期征服宋朝的帝国、和海都的斗争 第五章 对蒙古征服的总结 第一节 侵入的定向 第二节 蒙古人入侵的规律:是气候的周期性运动还是政治事实 第三节 周期性侵掠的规则与偶然的征服 第四节 联盟者和边境民族(ripuaires) 第五节 草原的牧人和林木中人 第六节 草原和耕地 第七节 蒙古人统一的功绩 第八节 迁移还是侵入? 第九节 迁移不如说是统治 第十节 残破地方的再繁殖 第十一节 中国农人的侵入草莽之原 第十二节 草原文化的历史边界 附录 成吉思汗系诸汗国 成吉思汗系人物的肖像和服装 注释和参考 人名译名对照表 地名译名对照表 部落、族别、种别译名对照表 地图:(1)蒙古地区图 (2)1217年之际欧亚地区的西部 (3)1217年之际欧亚地区的东部 (4)1270年之际蒙古帝国的西部 (5)1270年之际蒙古帝国的东部 序言 本书著者雷纳·格鲁塞曾 任巴黎塞尼希博物馆馆长, 他所写的有关蒙古史著作, 据我所知有四种。1929年 出版了《远东史》,该书分 五篇:中国两篇,印度一篇 ,蒙古一篇,印度支那半岛 一篇。其中蒙古的一篇,已 经由冯承钧译成中文,题名 《蒙古史略》(商务印书馆 ,史地小丛书,1934年7月 初版)。1938年出版了《 草原帝国》。我现在译的《 蒙古帝国史》,系E.卡韦涅 主编的《世界史》中的一种 ,初版于1941年。在1944 年又出版了《世界征服者》 一书。本书在他所著的蒙古 史里面,是成书比较晚的, 如果取他以前的两种有关著 作比较,可以发现不少地方 ,著者纠正了他过去的错误 或遗漏。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 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 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 (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 )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 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方面 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 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 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 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 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点 也做了查考。至于本书文笔 的简洁,叙事的生动,有如 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 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 成就。” 格鲁塞此书,上溯蒙古 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 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 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 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 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 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 事也就到此为止。在最后一 章(第五章),著者讨论蒙 古人征服的结果,著者就事 论事,未作进一步的分析。 纵使有如著者所说,元代的 事应归中国史家,波斯的事 应归波斯史家来探讨(见第 四章第八节末),但就蒙古 本身历史而言,向外征略的 结果,本来可能因统一而达 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反 而停滞不前,著者竞未加究 问。 格鲁塞此书,取材于《 元朝秘史》的最多。《秘史 》记事比较翔实,描写各主 要人物的性格,如札木合的 狡狯,塔阳的柔弱,成吉思 汗的善于投机等等,栩栩如 生,足使读者增加兴趣。然 而《秘史》究竟系史诗的体 裁,史诗所歌颂的是个人英 雄主义。格鲁塞此书的叙事 也深染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对当时蒙古社会的阶级矛盾 ,他没有分析。他所分析的 不过是蒙古当时统治阶级的 内部矛盾和种族矛盾。他虽 然看到蒙古当时有成立一个 统一国家的要求,甚至像阿 勒坛、撒察别乞、答里台之 流,比成吉思汗更有资格继 承汗位的,都愿意终止氏族 间的分裂而推选成吉思汗为 蒙古人之长。但他看不到这 个时代的蒙古贵族,“为巩 固他们在游牧社会中统治地 位,不能满足于旧的氏族部 落组织的形式,而要求有国 家形式的强大的暴力机关” ,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总之,著者是资产阶级学 者,对他书中的观点,我们 应采取批判的态度。 《世界史》主编卡韦涅 在书后所作的补充,即附篇 《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将 成吉思汗在波斯、在罗斯、 在突厥斯坦、在阿富汗和在 中国的后裔,从世界史的角 度提纲挈领地叙述其大概, 对读者检阅极为方便,故将 它译出。书末,格鲁塞有篇 幅很长的“注释和参考”,对 此译者初感觉它是寻章摘句 ,无关宏旨,曾考虑应否全 译,后来尊重中国社会科学 院民族研究所同志们的意见 ,也将它全部译出。因为这 里面固然很多是对音问题、 字义问题,但可供参考之处 不少。而且格鲁塞此书引用 的史料很多,所引史料多在 书后“注释和参考”里面提到 ,所以它可供读者作进一步 研究的参考。 我在这里应该声明,格 鲁塞引用各书,有许多地方 虽然用引号而实际上往往不 是原来词句。有时因为著者 有意用浅显文字来表达原来 的意义,有时因为辗转迻译 ,文字有出入。因此他所引 用的如系中文书籍,我一一 将它和原文对照,有时我径 用中文原文,有时徇从著者 的意思,易古奥为浅显。至 于著者引用中文书籍有发生 误解之处,我于照译之后, 另外以译者按语指出。 译名问题,大约是蒙古 史的一个最困难问题了。经 过前人做了许多探索,我译 此书,可以说绝大多数译名 都是根据旧译。蒙古史里面 的人名、地名、族名、衔名 以及其他专门名称,不应该 随意照音用中国字表达其近 似,凡是有旧译的,应该尊 重。虽然有近于保守,太受 权威的影响,然而蒙古史的 译名过于杂乱,同一人,同 一地,在外文有好几种写法 读法,在中文又有好几种译 法,使研究蒙古史或元史的 人,在译名问题上先望而生 畏。格鲁塞在此书,常常列 举《秘史》、《拉施特书》 、《萨囊彻辰书》(关于萨 囊彻辰所用的译名,他是采 I.J.施密特译本,和汉文的 《蒙古源流》不尽相同,所 以在“注释和参考”里面,我 仅录原名,不作音译)、《 志费尼书》以及《元史》的 各种写法读法,已经费去不 少笔墨,所以我不想在中文 的译名上再做许多对照和考 证。这种工作是应该做的, 但是最好另有专书,不宜由 某一种蒙古史去做。所以我 译此书,在译名问题上,主 要的是在选择哪一个译名的 问题。我所做的选择,当 导语 本书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著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点也做了查考。 精彩页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第一节 蒙古民族溯源、成吉思汗武功的前奏 从语言学的观点来观察,蒙古人属于阿尔泰系或突厥一蒙古系。这一系也包括突厥人和通古斯人。在上述各民族里面,突厥人至公元六世纪才以突厥这个历史名称(Turk,即“强壮”之意)出现,而蒙古人到了十二世纪才以像现在这样的民族出现。但是我们今天根据语言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古代的和中古前期的若干游牧部落分别归属于突厥系或蒙古系。因此人们常常将中国人所称为匈奴而西方人则称为匈人的,认为是原始的突厥人,列入突厥语系的民族里面。而在“突厥”一词出现之前,以魏朝建立了自五世纪至六世纪统治中国北方的而著称的桃花石或(按中文对音)拓拔,可能也是突厥人。相反地,蠕蠕人和□哒人则可能是原始的蒙古人,前者曾一度称霸于蒙古地方,后者于公元五世纪曾统治过突厥斯坦。至于公元十世纪和十一世纪时,统治过北京和十二世纪时统治过突厥斯坦东部的契丹人可能也是原始的蒙古人。 由此可见,在亚洲草原的内部历史上,突厥人和蒙古人互为雄长: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于公元后二世纪,在匈奴或亚洲的匈人的霸权之下,是突厥人势力的时代;至二世纪中叶,鲜卑人占据了蒙古的东部,大约是蒙古人势力的时代;至公元五世纪,鲜卑人和突厥种的拓拔人争夺中国的北部,结果胜利属于拓拔人。在这个时候,戈壁还是属于蒙古种的蠕蠕人。六世纪中叶,历史上出现了突厥人,这就是中国人所称为“突厥”(T'ou-Kiue)的,他们称霸于蒙古和西突厥斯坦。至八世纪中叶,当突厥人失去了势力之后,与他们同种的其它民族代之而兴,首先是畏吾儿突厥人(自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继之为乞儿吉思突厥人(自九世纪中叶至十世纪前四分之一的末期)。到了乞儿吉思人衰败(公元924年)之后,蒙古地方遂处于各种突厥部落和蒙古部落争夺之中,一直到成吉思汗于十三世纪初,在这一地域最终奠定了蒙古人的霸权。 这是不是说,这些政治上的变迁,就等于草原上人口的不断更换,每个胜利的游牧部落曾将以前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民赶走呢?我们将要看到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有如我们对于阿提拉的认识,使我们达到另一种观念。如我们所知,阿提拉并没有真正夺取他所征服的一切其它好战人民的东西——即阿尔泰人、芬兰一乌戈尔人、萨尔马西安一阿兰人或日耳曼人的东西。他满足于屈服他们,如同滚雪球一般,以匈人为核心,将其它民族合并在内,然后推动这些全部人众去攻击各古老的定居国家。与此相同,成吉思汗也兼并了在戈壁的所有的突厥部落,将它们编入他的旗帜之下,带领他们去征略中国和波斯。因此,“蒙古”军旗就如同在蒙古人头上一样,也飘扬在突厥人的头上,而在斡罗思南部和突厥斯坦,在这个旗帜之下的,几乎尽是突厥人。为了避免疑义,这一点是应该说明的。在草原帝国里面,从匈人至于成吉思汗,它的人种常常是很复杂的;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语言上的共同性要远逊于生活方式上的共同性,这种生活方式即游牧生涯,此外要知道所有这些游牧人同时也是狩猎者,因为这是适宜于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地带的。 另一个开宗明义的问题:十二世纪的一切蒙古人,在文化上是否都是远远落后于和他们同时的突厥人呢?有人说,蒙古语的演进由我们看来落后于突厥语很多,并引波普和巴托尔德以提高其论据的价值;又以为成吉思汗的伙伴们和别的族类相比,例如与畏吾儿突厥人相比,便觉得态度往往稍为野蛮。然而我们不要忘记,前于成吉思汗两个世纪,有一个说蒙古语的民族,即契丹人,在中国的影响之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化程度。相反地,现今西伯利亚的属于突厥种的雅库特人,还是一个原始民族。总之,在人种学方面,蒙古人或突厥人的进化迟速绝不应以他们的语言演变为标准,而要看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论是蒙古人的部落或是突厥人的部落,如果能够住在和定居文化直接邻近的地方,和中国或波斯接触,这些部落就变文明;如果住在草原深处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就还是半开化人;如果住在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尤其是住在森林里面、西伯利亚的山区或满洲的森林地带,他们也可能还是真正的野蛮人。在这种场合,决定历史演变的是人种地理学的具体事实而不论其种族为何。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