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深夜书写太阳(文字记忆与心理复原)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法)鲍里斯·西瑞尼克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总是充满了创伤和压力,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被遗弃,有些是后天加诸的——比如灾难,毁弃了本该平淡却美好的人生。在《我在深夜书写太阳》中,鲍里斯·西瑞尼克分析了让·热内、罗曼·加里、路易·阿尔都塞等标志性“另类”文人的创伤经历与创作实践,进而论证:为了走出一个人的围城,需要进行“复原”实践,即有意识的情感虚构与记忆升华(尤其是想象与写作),以此修葺破碎的自我,拥抱灿烂干阳。 作者简介 鲍里斯·西瑞尼克,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和神经精神病学家之一。身为一个犹太人,他的童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父母被关进集中营,惨遭杀害,而他几经辗转,躲避追捕。成年后,他致力于探索心理复原(即“从痛苦中再生”)的概念,并热情地与全世界分享他的成果。2014年,他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他著有多部作品,其中包括《走出悲伤》(Sauve-toi,la vie t'appelle)、《灵魂与季节》(Des ames et des saisons)、《人类、科学与社会》(L'Homme,la science et la societe) 等。 目录 第一章 用以缔结关联的词语 第二章 词语所呈现的世界 第三章 偷走情感的大盗 第四章 世界观的传承 第五章 躲在书本后面 第六章 失去与缺少不同 第七章 联觉 第八章 书写文字,承受失去 第九章 偷窃和愉悦 第十章 化名——揭露内心的名字 第十一章 情感性研究 第十二章 堕落文人 第十三章 过去的痕迹影响今日的感观 第十四章 死亡赋予生命意义 第十五章 终结之后,便是重生 第十六章 哀伤和创造力 第十七章 奇特而又忧伤的愉悦 第十八章 言语的缺失刺激欲念 第十九章 情感填鸭扼杀依恋 第二十章 安全感的来源是依恋而非爱 第二十一章 当我们不懂何为幸福 第二十二章 居于想象的世界里 第二十三章 文字的舞台 第二十四章 科学论述潜移默化的力量 第二十五章 科学和集体想象 第二十六章 世事如戏 第二十七章 科学家和小说家 第二十八章 用言语表述眼中的世界 第二十九章 以写作求生存 第三十章 以写作求改变 第三十一章 泥淖中的珍宝 第三十二章 如何品鉴艺术作品中的恐怖 第三十三章 我的出身,我来幻想 第三十四章 幻想中的幸福 第三十五章 诗歌,悲怆之语 第三十六章 书写痕迹 第三十七章 书写回忆 第三十八章 描述的一致与分歧 第三十九章 书写的教益 注释 导语 《我在深夜书写太阳:文字、记忆与心理复原》是法国知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人类行为学家鲍里斯·西瑞尼克的畅销之作,以较为通俗的笔法,为读者勾勒了其原创的心理疗助“复原力”方法。作者认为,当代世界中许多人拥有过多的压力,尤其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创伤(被遗弃、无助感、心里脆弱、心灵变异、暴力倾向……),毁弃了美好的人生。而正是在这漫漫长夜里,当事人走出困顿的方法便是通过“复原”实践,即有意识的心理与情感虚构(其间,作者赋予了写作以特殊作用),避开幽暗、抗击恐惧,重构美好、再现光明。作者藉由自身经验及法国几位著名作家(如让·热内、乔治·佩雷克等)的经历来论证这一心理规训与身体实践之有效与可行。本书意涵丰富,既有法国作家通常具备的博大恣肆、任意东西的潇洒文风,字里行间又蕴含深刻哲理与认知、实践逻辑,令读者在丰富的叙论中感知并认同作者的观点,参与自我的有意义的提升改造。 书评(媒体评论) 写作就是回忆他们的死 亡,就是肯定我的生命。 ——乔治·佩雷克 他是“复原力先生”(即“ 从痛苦中再生”),在这部 富有见地和教益,且带些 自传色彩的随笔中,他再 一次聚焦写作的功用——逃 避现实的恐惧。 ——法国《解放报》 精彩页 当时,他破天荒地说了一句话: “妈妈,请把盐递给我,好吗?” 让人难以置信。 “儿子,你说话了!你居然开口说话了!为什么之前一直不开口呢?” “因为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妈妈。没什么需要说的。” 如何理解这则微寓言1? 话语只是用来填补空缺的吗?如果我们的灵魂相通,那么,不消只言片语就能相互理解,体察他人的感情,揣度他人的意愿,了解他人的信仰。为了让话语直达心灵,应先分离,而后与分离之人保持话语上的联系。 话语诞生于不完美的关系中,也由此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朦胧、神秘、迷人,有时还令人着魔。过去,词语仅仅指示所指之物,例如“叉子”这个发音,指的就是一种用牙齿咬上去感觉坚硬的物体。而如今,这个词是对物品的描述:“这把叉子神奇而又危险,因为我弟弟想把它插进我的胳膊里。”抑或:“这把叉子触动了我,因为我亲爱的祖母有天晚上把它交给了我。”词语的情感光晕俨然成为对世间万象的演绎。 第一章 用以缔结关联的词语 说话是为了缔结关系;书写是为了给不定之世界具形,为了走出迷雾并照亮精神世界的一隅。口中所吐之言是一种真实的互动,笔下所写之词则能修正幻想。 孩子一旦开始说话就会发现,母亲不在时,只要用一幅画就能让他承受母亲的缺席。当母亲再度归来,小画家向她展示作品并围着她叽叽喳喳以再次建立联系。眼前之人的空缺刺激了孩子的创造力,而伴随言语的画作则激起了依恋之情。如果母亲一直不在孩子身边,这一切都会终止,精神世界的活动将不再启动。如果母亲一直在孩子身边,持续的依恋会令孩子的精神活动变得迟钝。这就是为何痛苦会催生出艺术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诞生都伴随着痛苦,就如同所有的母牛都是哺乳动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母牛。 “为什么痛苦总是最受青睐的创作题材?” 因为用词语缝合伤口是消解痛苦的最佳方式。有人曾这样问夏洛特·德尔波(Charlotte Delbo):“为什么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命悬一线时还要写作?”为什么年仅14岁的安娜·诺瓦克(Ana Novac)要冒着生命危险在纸袋碎片上写作?为什么日尔曼·蒂利翁(GermaineTillion)会在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与狱友共唱自编自谱的戏谑轻歌剧2?为什么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Artaud)用写作来“走出炼狱”?为什么让·热内(Jean Genet)不惜以拙劣的扒窃罪行被捕入狱来逼迫自己“以写作走出监狱”? 一首诗、一则寓言、一计妙思、一首歌曲都能改变现实,使之变得可以接受,亦会引起内心深处的愉悦。词语世界的构建让人得以逃避可怕的现实。 笔下的世界不是对口语世界的书面翻译,而是一种创造:所选之词是对现实的裁剪,而现实又赋予该词以归宿。“为了报仇而写作”或“为了正名而写作”,诸如此类明确的目的将灵魂引向隧道尽头的光明。能直达心灵的表物之词必会赋予事件以意义,它源自我们的经历和故事。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