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老大”从进入医科大学起,到毕业二十多年后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以男女同学的情感交往为主线,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了经济转型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精神风貌。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基层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疾苦。讴歌了当代人们的美好生活,同时披露了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小说的叙述以时间为顺序,实中有虚,虚中夹实,虚实相衬,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在平实的语言中,饱含了作者浓厚的真情实感,使读者在阅读时倍感亲切,感同身受,并从中汲取一份与命运抗争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杨建军,江苏如皋人,中共党员,医学硕士,医生,教师。自小体弱多病,故学医治病救人。酷爱文学,心中一直怀揣着文学的梦想,始终以一双冷静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来观察和诠释这个复杂多变的冷暖世界。 目录 上部 序:上帝打开了另一扇门 引子 第一章 初结佛缘许心愿——同窗讲经 第二章 若是前生未有缘——国庆奇遇 第三章 风华正茂恰当年——廿年聚会 第四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南京饯行 第五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相识纪念 下部 第六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上海之旅 第七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五一”欢聚 第八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真情告白 第九章 人间自有真情在——告别恩师 第十章 众圆心愿我静心——今生无悔 后记 序言 上帝打开了另一扇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沈新林)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 种特殊现象,很多在政治事 业、文学艺术等领域有重大 建树,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 伟人,都与医学具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远古者不论,即 近代以降,伟大的革命先行 者孙中山,就是学医出身; 现代大文豪鲁迅当年告别南 京,去日本留学,也是在仙 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的,后 来转行搞文学创作,才一鸣 惊人;据说,大才子郭沫若 起初也是学医出身,后来成 了诗人、学者、书法家,其 成就不同凡响。这样的人才 ,我们可以拉出一个成百上 千人的长长的名单。这些卓 有成就的人,有的名字家喻 户晓,有的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转行的原因和契机各不 相同,但是,都成了卓有成 就的巨人,虽然他们的成就 有大有小,各有千秋,但可 以肯定,其中不无规律可循 。我有时想,医学研究的是 物质的人,而文学研究的是 精神的人,同样都是对人进 行研究,这能不能算是医学 和文学的血缘关系呢?不敢 定论。总之,这个问题值得 思考和研究。无巧不成书, 这本纪实小说的作者就是一 位专门从事医学教学、研究 和临床的医师。小说本来另 有书名,我通读一遍,概括 其内容,思考再三,建议作 者名之日《随缘》,他很满 意,欣然采用了这一书名。 丁酉之夏,烈日当空, 长江下游的火炉城市南京高 温超过40℃,且持续多日 高烧不退,大家不敢外出, 都躲在空调房间里打发时光 。此时,突然接到南通大学 附属医院杨建军医师的电话 ,他要专门来南京看望我。 对此,我深感意外。他是我 的如皋老乡,大约二十多年 前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起 初在苏北家乡的一所医院工 作数年,又攻读研究生学位 ,毕业后留在南通大学附属 医院工作。虽然经常保持联 系,但时当酷暑,他身体又 不太好,何必要如此长途跋 涉?我一再婉言谢绝,他还 是坚持要来。7月23日,他 如约而至,特地请他姐夫开 车,姐姐陪同,到达南师大 仙林校区,并在仙林宾馆春 秋厅共进午餐,畅谈家乡和 昔日的日常琐事。他对于大 学读书期间在成长过程中曾 经受到过我的一些帮助和影 响表示谢意,同时带来了一 本日记体纪实小说,请我批 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并尽可能 写一篇小序。我虽然事务繁 杂,手上正在赶一部出版社 限期完成的书稿,但对于他 的请求,还是很爽快地答应 了。 我认识建军是在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初,他和我都是 苏北长寿之乡如皋人,住在 不同的乡镇,相距十多里地 ;而他家正好与我家的一个 亲戚比邻而居。他当时高考 过后,成绩过了录取分数线 而未接到录取通知,眼看希 望渺茫,经亲戚介绍,便到 南京找我求助。我因为家庭 的原因,早年曾受到过太多 不公正的待遇,也曾得到过 好心人的同情和帮助,所以 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有一种 天生的同情;况且我的人生 信条就是读书为善,永无止 境。记得二十多年以前,我 去安徽黄山市参加一个学术 研讨会,大会组织游览皖南 黟县著名的古村落西递村, 我有幸在一座古民居大门上 见到一副古老的对联“第一 等好事惟有读书,三千年人 家无非积善”,其内涵的深 度和哲理令人振聋发聩,我 获益匪浅,于是,读书为善 ,就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所以,尽管作为一个普通的 高校教师,我平常疏于交际 ,最怕开口求人,但考虑再 三,还是决定帮他请人了解 一下具体情况。原来,他高 考成绩虽然过了录取分数线 ,但因为体检不合格,所以 被大学无情地拒于大门之外 。招生老师也觉得这一政策 不太合理,但无人愿意冒险 。我安慰他好久,让他不要 放弃,相信招生政策会不断 完善,更趋于合理公平;建 议他重整旗鼓,明年再考, 我将尽力帮助做工作,争取 能破格录取。我当时虽然宽 慰了他的失望情绪,但心里 并不踏实,更没有底。因为 他希望就读的医科大学,我 并没有任何关系,我顿时陷 入了无奈和迷茫。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我苦思冥想,煞 费心机,突然记起,与我同 时期在南京读大学的老乡吴 棣华女士,是南京医科大学 卫生系毕业的高才生,现在 江苏省卫生检疫局当处长, 于是便转请她出手相助。她 身为领导干部,既掌握政策 、坚持原则,又善良厚道、 乐于助人。她不辞劳苦,亲 自找到医科大学负责招生的 老师,可能是她当年的同学 ,这位老师一个人不敢独自 担责;后来她又找到一位, 这样,两位老师联手帮忙, 共同负责,才勉强打了个擦 边球。次年高考后,建军以 很高的分数终于如愿收到了 迟到数年的南京医科大学新 生录取通知书。实际上,吴 棣华处长和她拜托的两位老 师才是真正改变建军命运的 功德无量的好心人。 在建军读大学的五年里 ,和我常有联系。因为我的 成长经历十分曲折坎坷,又 特别爱读俄罗斯一流小说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 ,心灵深处深深懂得弱小者 求助无门的无奈与有苦无处 说的隐痛,因此喜欢尽自己 的最大力量,来帮助弱势群 体,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并不针对某一个具体人,既 没有功利的目的,也不求任 何回报。记得在建军进入大 学 导语 人生的下半场,活的是心态。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有一方净土,来安放我们高贵的灵魂。虽然我们不能远离滚滚红尘,但是只要我们在尽到责任之时,做到心不外游,微笑入定,定然会千山万水寂静,从此天地万物,隐没于一片叶的法相。只待那一朵花开之际,众生皆成我佛。 后记 德国著名的作家歌德说 :“我只不过有一种能力和 志愿,去看去听,去区分和 选择,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 命于所见所闻,然后以适当 的技巧把它再现出来,如此 而已。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 归功于我的智慧,还应归功 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 千上万的事情和人物。” 我原本就有写日记的习 惯,将生活中的心得和感悟 及时记录下来,并且一直喜 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但 是自从本科毕业之后,就一 直忙于工作和生计,杂事重 重,心不能静,即使心中常 有所感,亦因中年人的“看 淡”,所以就再未动笔。 前年国庆节假期间,阔 别二十年的同学突然造访, 陪其游览南通胜迹之际,畅 谈当年的趣事和别后的境遇 ,我不禁感慨万千,遂再次 拾笔,记下心中所感。此后 的本科毕业二十年聚会,为 同学出国饯行,与上海的同 窗互相拜访,我心中感慨良 多,于是重拾写日记的爱好 ,便一发不可收。 同学们共同的求学经历 ,同样的风雨兼程,铸就了 我们相近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在那个最美的人 生季节能邂逅到最美好的感 情总是那么令人神往。纵然 时间极为短暂,却依然能令 我们反复回味一生。高尔基 说过,“在生活里,我们命 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都是以秒计算的。”所以值 得我们特别珍惜和怀念。爱 情之花最终有无结果,一切 随缘。纵然后来错过了,依 然是我们青春记忆里最美的 一段。所以青春无悔,人生 无悔;真爱无悔,错过亦无 悔。 每一次相逢的美丽,都 如一朵花开的惊艳。记忆中 总有那么一朵待放的花,一 绽成海,滋润着我烦渴的心 田;时光里总有那么一段难 舍的情,绿树成荫,抚慰了 我焦躁的灵魂。目中有人才 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真 正迷人的风景,都只展现在 我们自己的心中。多年以后 ,蓦然回首,记忆中留下的 都是最美的瞬间。日本著名 动画大师宫崎骏说过,“人 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 ,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 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 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 挥手道别。” 我写日记最初的起因是 为了留下生命的记忆!经年 之后,弥留之际,在向马克 思报到之前,再随手一翻, 回忆起过往的兴衰际遇,曾 经的离合悲欢,足可见我曾 经来此人间一遭,大可告慰 自己即将离世的灵魂!至于 我半世潦倒、无以为继之罪 ,一事无成、虚度光阴之过 ,世人就不必责我过甚,多 多海涵!文中偶有一些心得 感悟,则与大家共勉! 每写一文,即发于高中 同窗微信群。本希望有兴趣 者,不妨于茶余饭后,借此 一阅,或可消愁解闷,喷饭 供酒,心情一悦,岂不也是 我之微末之功!亦希望获取 大家批评和斧正,帮我润色 提高!不意同学们竟然非常 欢迎,都真诚地希望我将之 整理出版。几位文学爱好者 阅后都觉得应该能够一观, 不算太糟蹋文字。 不少同学在看完我的文 章之后,私发来他们的读后 感,令我非常感动。发评论 者都仔细地阅读了文章,认 真地做了分析,评论准确、 中肯。有位才女仔细剖析了 夏蕴、冰玉和老大的心态, 说得逻辑严密,推理有据, 令人心悦诚服。文章洋洋洒 洒,写了八百多字,行文非 常流畅。一位才子细致分析 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的 结论和红美女的评论一样, 说“老大呆”。有位美女素未 谋面,却收藏了我以前发在 同学群里的所有拙作,以一 个旁观者的身份中肯地分析 了我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 准确程度令我讶然。原来我 们高中同学群里竟然卧虎藏 龙,高手云集,只是他们平 时没有表现出来而已。相比 之下,我时常在群里卖弄文 字,倒是有些坐井观天、肤 浅无知了。 高中美女学霸晓琳在看 完我的日记后,将她认为优 美的文字和感性的句子进行 了仔细摘录和整理,并重新 在高中同学微信群里发出来 。晓琳说,非常感谢老同学 能将如此美好的感情和如此 优美的文字与我们一起分享 。我仔细一看,晓琳摘录的 句子果然挺有意境。我写作 时,并没有特别去留意,也 没有特别去渲染,仅仅就是 感情所致之时的自然流露。 没有想到经过学霸如此用心 摘录,我再次仔细两味,竟 然别有一番滋味! 高中班长宝钢说,在我 们高中同学中,晓琳学霸的 文学水平应该是顶尖的。她 既然如此推崇你的文章,说 明你的文章确实是不错的。 你就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将文字整理出版。我可以负 责帮你认真校对。 晓琳也是我崇拜的美女 学霸,曾经多次拜读过她的 大作,很是触动心灵,于平 实的文字中,饱含着深厚的 感情!多年前,我在QQ群 里读她所写的初中同学毕业 二十年聚会的日记,为其中 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深 刻感受到同学真情的宝贵, 于是深受启发,也开始动笔 ,进而才产生了这一系列描 写同学情谊的文字。从这层 意义上讲,晓琳确实成了我 写作的又一位引路人,我真 诚地对晓琳表示深深的感激 ! 高中美女学霸宏梅一直 非常热心地支持我出书,并 真诚地说会在出版费上给予 资助,我听了心中极为感动 !其实经济资助倒是不 精彩页 第一章 初结佛缘许心愿——同窗讲经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今天是冬月初一,已经进入“大雪”的节气,天气比较寒冷,下午天降中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大雪”的节气:“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天气预报,今夜有雪。 晚餐后,六点左右,我因俗事去同窗泉兄家中拜访。天空灰暗,路灯昏暗不明,道路积水难行。我骑着电瓶车,冒着雨,小心地到达泉兄家门外。 泉是我高中求学时的同床之友,曾抵足同眠年余,感情甚笃。俗语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前世修过的缘分,今世同床睡过的兄弟,此生难忘! 其妻燕子亦是我们同学。这对同学夫妻伉俪情深,夫能妻贤,一直羡煞众生。 大家平日里忙于且尘俗事,一直为生计奔波不停,彼此已经数月未能相聚。今日一见,大家自然心欢语频。燕子学妹热情备至,烹茶添水,我不胜感激。 泉兄告诉我,由他家自己出资,在如皋农村老家重建了观音禅寺。 我听了非常敬佩。他们村里原来有观音禅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一直香火很旺。十年动乱破“四旧”的时候,被拆除了。如今其家又自斥巨资重建了观音禅寺,行善积德,祈福一方,我不禁肃然起敬。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贪念乱飞,又有几人能舍得?只有做到内心清净、无欲、通透,诱惑才不再是诱惑。 此乃佛界盛事,可喜可贺!又幸得我们的高中同学阿福大记者亲自操机,拍摄奠基仪式、狼山广教寺大住持亲临开光、佛界众多高僧云集祝贺等全程影像而传之于世,实乃功德无量。 我虔诚观赏全部影像,仔细聆听佛音梵语,感受佛法无边而深受教化。 我笑道:“佛家终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真言,我很愚笨,一直不知是何意。今日不妨有劳兄为我这个俗人解说一下其中的真义。” 泉兄解说:“‘南无’是恭敬、皈依之意,‘阿’即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我说:“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皈依无所不知的无量佛。” 泉兄说:“正是此意!广义上讲,就是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我又问道:“何为‘禅’?” 泉兄说:“‘禅’是源于印度的一种修行方法,又称‘禅那’。佛教传人我国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奇特现象。‘禅,外化是一种生命状态,‘禅’内化是一种精神境界。《六祖坛经》有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我说:“可否理解为‘开悟见性’的修行之道?” 泉兄赞许道:“你很有佛家的慧根,一点就透。其实‘禅’就是出家人安身立命的方法,开悟智慧的便道。” 我仔细思考,既然“禅”是一种修行方法,那就应该是超越宗教界限的,可以为儒释道三教所共有,更可为常人所拥有。“禅”是一种健康的和智慧的修行方法,那就应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无处不在的。时时能悟,处处能悟,也就事事能“禅”,“禅”就是让生活达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修行方式。 我说:“所谓‘禅定’,就是不被外在假象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性。昔日读‘四书’,《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二者是同样的道理。” 泉兄说:“对的。其实禅的形式不必拘泥,一般人讲究‘坐禅’,这种理解非常偏颇。” 果然与我的理解极为一致。 我说:“坐卧行走都可以禅,甚至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佛法无处不在。王阳明说,工作即修行,在工作中致良知。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看来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泉兄说:“很对,生命离不开实践,这正是禅的实践性意义。离开现实世界去修禅,其实是本末倒置。所谓修行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持续一生的修为。” 我说:“坐而论道极为简单,亲身躬行才知道困难重重。知而不行,其实仍然是未知。知行合一,才能修炼自身,升华自我。生活就是修行,而修行就是为了塑造平和的心态,感受美好的生活。” 泉兄说:“正是此解。‘内观见自己,外观见世界。’” 我端坐,聆听泉兄讲经论法,首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泉兄说:“《心经》主要揭示了‘缘起性空’的道理,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对人的修行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P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