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讲述瓷器发展历史上多个重要节点,勾勒整个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从青白瓷到青花瓷,从钧窑到珐琅彩,从宋瓷到清三代,是瓷器的故事,也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工艺。
用文明的碎片,勾勒出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
用此书,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悠久的中华文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瓷器里的文明碎片(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涂睿明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讲述瓷器发展历史上多个重要节点,勾勒整个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从青白瓷到青花瓷,从钧窑到珐琅彩,从宋瓷到清三代,是瓷器的故事,也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工艺。 用文明的碎片,勾勒出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 用此书,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悠久的中华文明。 作者简介 涂睿明,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长物居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中国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著有《制瓷笔记》、《捡来的瓷器史》等,其中《捡来的瓷器史》一书入围多项图书大奖。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青白瓷 第二章 惊釉 第三章 青花瓷 第四章 元青花(一) 第五章 元青花(二) 第六章 钧窑 第七章 万历龙缸(一) 第八章 万历龙缸(二) 第九章 克拉克瓷 第十章 伊万里瓷 第十一章 珐琅彩 第十二章 七十二道工序 第十三章 雍正和十二色菊瓣盘 第十四章 宋瓷、宋画和瓷画的变迁 第十五章 官窑 第十六章 乾隆和英国的威治伍德瓷器 第十七章 蓝边碗 第十八章 慈禧和大雅斋瓷 第十九章 珠山八友和民国瓷 后记 序言 2005年6月下旬的一天, 在福建东海海域,几位渔民 像往常一样出海捕鱼。他们 在平潭碗礁附近撒下渔网, 希望有所收获。收网之后, 他们既失望,又惊喜。失望 的是没捞上几条鱼,惊喜的 是渔网里有几件完整的瓷器 。因为这一片一直都有沉船 的传说,所以他们觉得这肯 定是古瓷器。当地的考古队 很快得知了消息,并迅速开 始水下考古。非常幸运,他 们很快就发现了沉船。这艘 沉船被称为“碗礁一号”。当 时中央电视台还直播了打捞 沉船的过程,很是轰动。最 后打捞上来的瓷器,一共一 万六千多件。碗礁一号的船 体和船上的其他物品早已腐 朽不堪,唯有这些瓷器,在 海水中浸泡了30HD多年, 却依然光彩夺目,如同新制 。可以说,这些瓷器是记录 历史的活化石。 有些人以为,瓷器记录 着历史,便也成了历史。然 而如果我们停下来,花上一 分钟时间想想,你会突然发 现瓷器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 ,远比我们意识到的多得多 。 比如,家里的抽水马桶 ,又或者是墙面和地面的瓷 砖。日常杯盘碗盏,自不必 说了。连神九火箭的返回舱 外壳,也用了陶瓷材料。 瓷器不仅记录着历史, 也记录着我们的当下。 瓷器之所以能够获得如 此广泛的运用,首先要归功 于这种材料本身丰富的优点 ,比如坚硬、耐磨,不惧风 吹日晒,不怕寒来暑往。 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材 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 演进,不但没有被新技术新 材料取代,反而穿越时间的 长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类最了不起的黑 科技,是最为昂贵的奢侈品 。它引领全世界时尚风潮长 达数百年,曾是中西方最重 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也是中 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 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国 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 王”。著名的凡尔赛宫就是 他授命兴建的。他还为自己 心爱的第二位王后曼特农夫 人建造了一座宫殿,叫“大 特里亚农宫”。这座宫殿用 了大量蓝色和白色的瓷砖, 看上去就像是一件巨大的青 花瓷,宫殿里自然也摆满了 来自东方的瓷器。于是人们 干脆把这座宫殿称为“瓷宫” 。欧洲的很多国王对此羡慕 不已,甚至纷纷仿效。 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紧邻昌江河,与浮梁古县衙 近在咫尺。 浮梁是景德镇市所辖的 大县,如今少有人知,但其 实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 其成名甚至远在景德镇之前 。白居易千古绝唱《琵琶行 》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 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 句。而后来景德镇即使声名 远播,其实一直也是归浮梁 县管辖。浮梁县因此成为一 方大县,派驻的官员,常常 高至五品。而一般的县令, 不过七品。 至少明代以来,县衙就 在现在的位置,因而数百年 问,行政中心便在此处。周 围一带的田地里,到处散落 着各朝各代的古瓷片。前几 年,城市改造,还经常能够 发现一些碎瓷的填埋坑。对 于陶瓷爱好者来说,这无异 于阿里巴巴发现四十大盗的 宝藏。即使没有找到填埋坑 ,这一带的瓷片仍然多到令 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有段时 间,我每天下午在门口大路 上漫步,常常因田间的瓷片 而不时停下脚步。有时某块 菜地刚刚翻过,还会有许多 “新”的瓷片暴露出来。虽然 大都不值几个钱,却是一手 的资料,满是历史的印记。 一块瓷片便能引出一段故事 、一些知识。这些瓷片虽然 只是陶瓷史的局部,不过有 一天,或许拼起来,便是一 部不一样的陶瓷史。 既然是写史,当然就不 能过于碎片化。 我选取了瓷器发展历史 上十多个重要的节点,尝试 勾勒出整个发展的历程。而 在这个成长的历程中,工艺 是它的骨架,历史、文化与 美学则是血肉。 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巾 不能缺少的有阳光、空气、 水等,它们都是我们不会注 意的存在,一直陪伴我们从 不缺席,一旦缺失,就会让 人措手不及、方寸大乱。瓷 器比它们都沉默。谁能意识 到,陪伴我们的还有瓷器? 试想一下:一杯水,那个盛 水的杯子;一碗饭,那个盛 饭的碗。没有杯碗,你用什 么喝水吃饭? 人们对于瓷器,感到熟 悉而又陌生。 这本书就是带领大家走 近这个悄无声息中记录着人 类文明的事物,去了解瓷器 的历史文化,它的成长,它 的故事。通过它,去了解我 们的祖先,了解我们自己一 路是怎么走来的。 瓷器,是历史的见证, 是最日常的器物,也是人类 最了不起的黑科技。 我是涂睿明,邀请你和 我一起,来探寻瓷器的前世 今生。 导语 瓷器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材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不但没有被新技术新材料取代,反而穿越时间的长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引领全世界时尚风潮长达数百年,曾是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本书讲述了18种瓷器的历史,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章用一种瓷器引出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和工艺技术,很好地整合了碎片化的知识。作者还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并深刻分析了发展陶瓷工艺和贸易的社会动力和阻力。 后记 《捡来的瓷器史》完稿 后,我跟编辑、当时浦睿文 化的副总编蔡蕾商量做几期 音频节目。一来可以配合新 书做些宣传,二来其实数年 前我就尝试过做音频,只是 一个人摸索,困难重重。没 想到蔡蕾说她一直都有这个 想法,一拍即合。 当时的思路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纯干货,比如十节 课带你了解陶瓷史;另一种 是选取其中一些有趣的细节 ,展开来讲。第一个方案觉 得适合“得到”,于是编辑开 始和他们沟通,但并不顺利 ,最后没有达成。巧的是, “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却正 好要做一期节目来解读这本 《捡来的瓷器史》,解读人 刘玄当时在豆瓣上给我发了 邮件,而我一直没有注意到 。直到节目上线,我才无意 中听到,那已经是几个月之 后的事了。 另一个方向倒是异常顺 利。蔡蕾说约了一位叫王晨 曦的老朋友,以前也在传统 出版行业,现在创业,做了 一家叫牧神文化的公司。 那天我们在五角场的一 家咖啡馆碰面,坐下来后我 就把想法一股脑倒出。关于 两种思路,晨曦的一句话瞬 间决定了方向:她说这本书 本来就写得挺有趣,如果做 音频节目,肯定是要比书更 有趣才行。如果做出来的节 目还不如书有趣,要被人吐 槽的。另外,她自己也被这 个选题吸引。 不过此后的进程大大出 乎意料。 我原本只是想配合新书 简单做几期内容,一来配合 宣传,二来自己也可以好好 学习如何制作音频节目。 但晨曦不断加码,最后 把系列节目定在了二十集。 更要命的是,虽然是从书中 选出一些有趣的点,但音频 内容完全抛开了书的框架和 文字,全部另起炉灶。 我当时兴致满满,一心 想尝试,完全没有顾及到整 体的工作量。 第一篇文稿不知道改了 几回,因为音频文稿的要求 有别于书稿:比如开头如何 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中途如 何避免听众疲劳,一些概念 需要更通俗的口语化解释, 整体的时长要有严格控制等 等。这些都是在纯文字的写 作中不需要特别考虑的。 录制音频更非轻而易举 。我虽然并不缺乏演讲经验 ,只是面对一群人讲和一个 人近于自言自语完全足两回 事,更不必说种种技术性的 障碍。 总之,录制第一期节目 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只 不过兴奋掩盖了苦劳。但随 后就发现,这实在是一个不 小的工程,心里打起退堂鼓 ,义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只 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好在几期音频录制下来 ,感觉对整个流程越来越熟 练,文字和录音进度都大大 加快。纵然如此,仍然是个 不小的工程。等到最后二十 期节目全部完成,我不免感 叹: 这是又写了一本书啊。 节目发行后,蜻蜓FM、 懒人听书等平台方面的反馈 都挺不错,特别是三联中读 还将其巾的八集打包做成了 小课在其平台上发布,成为 三联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后来还专门制作了英文版。 再后来,知乎似乎有兴 趣将文稿成书出版发行。这 倒是提醒了晨曦,为什么不 做呢? 于是,我的感叹成了真 。 我是又写了一本书啊。 精彩页 去年的一天,我正在上海博物馆的陶瓷馆里拍摄一些瓷器的照片。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走了进来,一眼看到我面前的一个大瓶,就兴奋地对他爸爸说:“爸爸,爸爸,你看,这么大的玉!”这个爸爸一听就笑了,说:“傻孩子,那不是玉,是瓷器。” 不过我心里暗暗嘀咕:“你一个大人走进了陶瓷馆,当然知道这里面都是瓷器。”但实际上,孩子的感觉完全是对的。因为这种瓷器,在唐宋时期,就被称为“饶玉”。如果不是在陶瓷馆,你还真不一定能够分得清楚它和玉器。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瓷器,居然还能得到玉的美名? 这种瓷器白里泛青,青里透白,釉面非常温润,很像青白玉。当时,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假玉器”,这个名字就暴露了它的身份。不过,后来人们就不再把它和玉扯上关系,它也有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影青”。 它更正式的名称叫“青白瓷”。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古代陶瓷从唐代开始走向成熟,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就是青瓷和白瓷。一直到宋代,青瓷和白瓷仍然是最重要的两个大类,而青白瓷就好像把这两种瓷器综合了一下。这种综合需要很厉害的能力。好比手机性能好的,颜值也许不高;颜值高的,性能可能又不好;颜值又高,性能又好的,可能又太贵。但青白瓷就做到了,它确实是综合了青瓷和白瓷的优点。 我们先来看看青瓷与白瓷各有什么优缺点。 青瓷是历史最悠久的瓷器品种。我们今天说的原始瓷器,多数就是青瓷。首先需要说明一下,“青瓷”和“青花瓷”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这个“青”字在两者中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青花的“青”其实是指蓝色,而青瓷的“青”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绿色。 青瓷也不是某一种瓷器,而是一类瓷器。它是陶瓷史上历史最悠久的瓷器。如果把瓷器的历史比作修行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青瓷在人间经历了上千年的修行,是迄今修行最久的瓷。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著名的古代窑口,它们烧制的都是青瓷。比如著名的唐代秘色瓷,所谓“秘色”其实只是一种青灰色;宋代的汝窑、官窑、哥窑等等,都是青瓷。甚至历史上朝鲜也烧制青瓷,而且有一段时间水准非常高,完全可以和宋瓷相媲美。 虽然都是青瓷,但是色相上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就像青蛇也会有很多种一样。比如,我们描述汝窑时经常说的一个词是“天青”。周杰伦唱的《青花瓷》里有句“天青色的烟雨”,出现在描述青花瓷的歌曲中是不太恰当的,天青是青瓷的颜色,而不是青花瓷的。当然,你说周董纯用它来渲染气氛,不是指青花瓷的颜色,那也没问题。我们只要记住天青比较淡。 此外,龙泉青瓷中有一种色相,叫“梅子青”。就是青梅煮酒的梅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吃的青梅的颜色。后来还出现了冬青、豆青、粉青等。到了清代,因为青瓷的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几乎到了想要烧什么青色就能烧什么青色的程度,想偏蓝一点、偏绿一点、偏深一点或偏浅一点,都完全是信手拈来,所以就不再去为各种青色取名了,只是做一些深浅上的区分,比如“粉青”就是比较淡的青色。 青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釉面常常显得很温润,有玉的质感。这一方面跟它本身的质地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工艺有关,那就是青瓷很多品种的釉层都比较厚。而釉层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就跟青瓷的缺点有关了。 是的,再帅的男人也有缺点,即便修行千年的青瓷也是如此。 元代以前的青瓷,已经有很丰富的色调,水准也已经比较高了,但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瓷胎不白。所谓“胎”,就是釉面下面的瓷器部分。我们知道,瓷器主要由胎和釉面两个部分构成。拿人来做类比,釉好比人的皮肤,而胎就是肌骨。青瓷的胎一直就不白。 P7-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