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店不死(精)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日)石桥毅史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东京,书店逐渐消失,书店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薄弱。书店未来还会存在吗?
在电子书、网络购书成为常态的现实环境下,书店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
在小巷、街区乃至山村的书店里,店员、店主以怎样的姿态继续经营着这个事业?
作者遍访日本数个知名特色书店、二手书店,访问书店从业人员的工作心得、人生经历,探究“书”和“书店”应该继续存在于这个时代的意义,从根本重新审视“传递书”的职业。
一本探讨“书”与“书店”的现在与未来的非虚构反思之作。
作者简介
熊韵,青年译者。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科学硕士。书影剧漫爱好者,文化类杂食动物。待出版译作:种村季弘《吸血鬼幻想》,益田米莉绘本系列:《猫咪运动会》《我的神奇自行车》《我最最重要的小箱子》等。
目录
序章 驱使她的是什么?
第一章 反抗的女人
原田真弓创立的“日暮文库”
第二章 立论的男人
淳久堂书店的福岛聪与“电子书元年”
第三章 读绘本的女人
井原心之小店 井原万见子的支柱
第四章 掉队的男人
前泽屋书店 伊藤清彦的隐遁
第五章 化作星星的男人
前书店员 伊藤清彦的“此后”
第六章 给予的男人
定有堂书店 奈良敏行与《礼物》
第七章 彷徨的男人
寻访“毫无特色”的书店
第八章 问题男人
千草正文馆 古田一晴的高明之处
终章 她想要传递的是什么?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那么,回头见。”
“好的。晚安。”
我目送着原田真弓娇小
的背影往家的方向远去,过
了好一阵,才走向反方向的
车站。此时是凌晨六点多,
在东京池袋。太阳已经高高
升起,熠熠的阳光透过建筑
间的空隙射来。
到最后……她究竟说了些
什么?
我头脑发昏,方才交谈
过的内容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首先,我根本没注意时间
,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将内
容付诸文字,只是想进行一
次漫无边际的长谈。出于这
个原因,我没有提出任何确
切的问题。总之先从这里开
始就好,我对自己如此说道

昨晚,我等原田真弓下
班后,与她在附近的中华料
理店聊了起来。中华料理店
关门后又转移到卡拉OK包
厢,无暇唱歌,继续聊着。
或许,我是想问出一些轻易
无法得出答案的东西吧。
原田真弓,是东京杂司
谷一家五坪大小的书店“日
暮文库”(ひぐらし文庫)
的店主。她原本是连锁书店
PARCO BOOK CENTER的店
员。在PARCO BOOK
CENTER被大型书店LIBRO
吞并之后,她又成为LIBRO
的店员。作为书店员工作了
约16年之后,她去了一家出
版社就职,在那里工作了不
到一年 便辞职,2010年1
月开了自己的书店。
在她开业后一星期左右
,我去了趟日暮文库。她寄
来的邀请函上画着简单的地
图,我据此寻了过去。彼时
太阳已落,周围的店铺都合
上了卷帘门,唯有一间小屋
的玻璃窗上溢满纯白的光,
照亮了狭窄的道路。
我从室外向内窥看,原
田真弓站在柜台右侧,左侧
有两个男人坐在那儿。看来
已经满座了呢,我心想。这
空间真是狭窄啊,我不无窘
迫地拉开门。“啊,”她见了
我略有些吃惊,抬手掩口,
然后立即请我坐下。
先来的客人中,有一人
我有印象,是原田曾在
LIBRO工作时,某个店铺的
店长。另一人则是她还在担
任PARCOBOOKCENTER店
员时期的同事,据说目前也
在东京都内经营一家小书店

寒暄几句之后,我站起
身来,一边听他们聊天一边
打量店内。说不上环顾,因
为这里只有一面被书架占满
的墙,每层书架上也都还有
空当。一本以猫的照片作封
面的书被放在显眼的地方。
有料理相关的书、封面是个
衣着朴素的女性站立着的书
、《生活手帖》。还有摆着
便签与信封的书架。最里面
有个书架上陈列着非虚构类
与虚构类的单行本、文库本
。我兴味盎然地浏览着书脊
。水蓝色封面的北山耕平著
《像云朵般真实地》,橘色
封面的新潮文库版三岛由纪
夫系列,高桥章子著《惊吓
总在忘却时到来》。
《QuickJapan》的创刊预备
号及创刊号,最近几期也有
。因为我自己也有这本,所
以一眼就看到了。话说回来
,近年的《QuickJapan》封
面太过抢眼,简直让它周围
的书都黯然失色。
无法集中精力浏览书架
的我,决定再次加入另外三
人的对话。总之空间太小,
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我
尚未习惯享受这家小小书店
的氛围。喝着原田泡的咖啡
,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真诚
的评价:真好喝啊。
“这个豆子很棒哦,是在
附近的目白台的一家店里买
的。店里有个看着很严肃的
大叔负责烘焙,我也是听人
介绍之后去的。”她说。
先来的两位客人似乎也
刚到不久,他们身前的两个
白色咖啡杯还微微冒着热气
。在漫无边际的对话中,我
发现他俩也是第一次见面。
因为我们三人与原田产生过
交集的时间、地点都不同,
当原田和我们中的某个人就
共识之人的近况展开交谈时
,其他两人便默默地听着。
从未与她共事过的我,是与
她关联最浅的一个。原田尽
量将每段对话都控制在较短
的时间内。
一段闲散的时间过后,
话题终于进入了大家都能参
与的方向。
为什么要从出版社辞职
,创立自己的书店呢?
“只靠一点……”原田喃喃
道,接着沉默片刻,似乎在
脑中组织着语言,接着便打
起精神讲述起来。
“我觉得,如果有一家只
靠微薄退休金就能创办的书
店也挺好的。虽然有的公司
根本没有退休金,从那种地
方离职的人会很艰难。但若
是从事书店行业十年、二十
年,却连一家小书店也开不
起来,就太没意思了。很多
人是想一直干书店这行的,
全国若有1000家这样的人
开的书店,社会就会发生变
化,那不是很有意思吗?这
就是我的想法。虽然我无法
创造出那样的书店网络,但
自己不试试看,就什么也无
法改变呀。”
“我好像说了些自以为了
不起的话呢。”原田害羞地
笑了。
“并非如此。”我一边说
,一边在脑中回味她的话。
因无法抛却热情而开始
经营的小书店。
这样的书店如果能在全
国开上1000家,社会就会
发生变化。
她所宣扬的理念在我心
中惬意地回响着。
在中华料理店与卡拉OK
包厢里进行访谈,便是在这
初次访问的四个月后。虽然
我要求她从生平开始讲起,
但实际上我想了解的只有一
件事。驱使原田真弓创立日
暮文库的动机是什么?
导语
本书作者石桥毅史是日本知名文化记者,曾任日本出版业内知名媒体《新文化》的主编。他长期关注日本出版、书店行业,多年来关心并持续观察书店发展,并以自己扎实的功底、敏锐的观察写下过大量关于书店的现场报道。本书是以他“书店”为题材的首部作品,辅一出版就备受好评。
作者以敏锐、感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日本的特色书店现状,书店员的工作状态与真实心声。表现了书店员在出版业持续低迷,电子书、网络购书等现象成为常态的现状下,竭尽所能“传递书”的感人场面。使人再度审视纸质书、书店的存在意义,书店员的价值与魅力。
本书作为日本书店的现场报道,也为国内书店、书店员们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参考。
后记
这是一本与“书店”有关
的、极其私人的见闻录。
全书开头提到的原田真
弓女士的日暮文库开业于
2010年1月,而在2009年末
之前,我一直在以出版界为
对象的专门报纸《新文化》
担任编辑和记者。在《新文
化》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
人际关系与脑中的选题,构
成了这本书的基础。
未来,书店将会如何发
展呢?我对此常怀好奇。虽
说没有了书,书店也不可能
存在,但比起“书”本身的未
来,我更在意的还是“书店”
。这里所说的“书店”,并不
是指作为零售业形态之一存
在的书店整体,而是指那些
积极传递“书”、仿佛生来就
要为此付出的人,亦即本书
中登场的那类书店人。
我也说不清自己为何会
被他们吸引,但这种吸引力
产生已久。
进入《新文化》以前,
我在一家名为悠飞社的小出
版社担任营业人员,负责跟
各个书店打交道。
“你知道这本书旁边为什
么要放这本书吗?”
“……不知道。”
“这是因为啊……”
听多了这些,刚入职不
久的我便时常觉得,虽然行
业里也有不少哕唆麻烦的人
,但书店员真是份帅气的工
作。而真正开始了解书店所
处的状况,却不是在与他们
共事期间,而是在我开始采
访他们之后。当然,并非所
有书店店主、书店员都那么
帅气又厉害。但通过他们,
我触摸到了“书”的世界的美
与丑。
离开专业刊物,成为自
由撰稿人之后,我再次开始
寻访各地书店,此时意识到
,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鸟瞰式
地捕捉“书”“出版”与“书店”
的状况。即便受限于过往经
验,我也希望尽量舍弃职业
性的立场,不为任何媒体写
作,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
集中精力四处寻访、见闻、
感受。作为结果,这本书的
取材范围有限,排除了撰写
书店论必然触及的主题,偶
尔也可能显得视野狭隘。但
正因为我改变了立场与观看
方式,才更加确信“书店”会
屹立不倒,唯有“书店”才是
把“书”传递下去的中坚力量
,“书店”会成为更重要的存
在。
在本书中登场的书店店
主、书店员们为我介绍了为
数众多的“书”(请参考最后
的“主要参考文献”)。其中
有两句我印象最深的话。其
一,是在第五章里引用过的
宫泽贤治的话:“迟早都会
化作闪耀宇宙的尘埃,飘散
于无垠的空中吧”。另一句
,则是定有堂书店发行的《
想传达之事》中的“犹待后
哲”。我读完《想传达之事
》以后,感觉自己在序章里
提出的“驱使她的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
“后哲”这个词里。即便力量
微薄,也希望自己能完成作
为后哲的使命,这或许就是
从事“图书”行业的人都有的
愿望吧。
但我不会以此为结论,
这本书所记录的,只是很小
一部分的“书店”,而积极向
他人传递“书”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开辟的“书店”的未来
,以及这本书的后续故事会
如何发展,我还想继续观察
下去。
谨在此向本书中出现的
所有人物致以诚挚的感谢。
除此之外,我想道谢的人还
有很多,甚至能追溯到先祖
一代,但这里必须特别感谢
的是本书的责任编辑,新潮
社出版部非虚构编辑部的秋
山洋也先生。没有编辑,书
就无法诞生——虽然这话时
常被人提及,但作为第一次
写书的人,我对此深有体会

2011年秋
精彩页
原田真弓生于1967年,茨城县石冈市人。家里从明治时代开始经营一家鱼店,据说专门做外卖和生鱼片生意。
“店里定价的方式简直太随便啦。会根据客人的情况不断变化。有钱的客人收个5000日元、10000日元,没什么钱的客人就只卖250日元。当地家家户户之间的联系也很密切,比如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贪玩闲逛,还没到家,父母就已经从别人口中听说了。”
营业时间内的日暮文库店门口放着一块木制招牌,尺寸虽小,却相当华丽。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木板上用白色字体写着店名,听说这是她父亲,一个美术造诣颇深的爱好者送给她的礼物。“明明没有要求,他却擅自做好了送来,没办法,就只好用上了。”原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看出,她成长于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原田的母亲在她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去世了。
在老家读到高中的原田复读了两年,考入东洋大学,开始独自在东京生活。大学时代,她就在两家书店打过工,但当时并未立志成为书店员,真正让她走入这个行业的契机,是在学生时期决定结婚这件事。男方当时已经进入大学院’,因为没有收入,遭到了他父母的坚决反对。“我一冲动就告诉他们,我去工作,他的学费由我来出,不会有问题。其实我也想继续读大学院,本来是计划先工作三年,让他们放下心来再辞职的。因为想从事跟书相关的工作,具体想来也只有书店这个选择。出版社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个没有奖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穷世界。除此之外,那时候吉祥寺的PARc0 B00K(2ENTER给我的印象很好。1990年左右,我还是个学生,经常出入那里。怎么说呢,那里有种支持弱者的氛围,我记得曾经在那儿看到过许多面向少数人群的书,因此对它很有好感。”
1992年,原田进入了PARco旗下运营书店业务的AcRos株式会社。如今的PARco从属于从事不动产开发等经营活动的“森TRUST集团”,2011年开始,AEoN也成为其大股东之一,公司实力得到壮大,但在当时,它还是“SAIs0N集团”的一员。自1969年起,PARco接受西武百货商店的投资,1980年开始进入书店行业。原田所说的那家“很有好感”的书店位于东京吉祥寺的PARco商场内,是其开设的一号店。AcRos则是PARco为了更好地发展书店事业于1989年设立的一家新公司。同一组织内部,还有1985年由“西武B00K(2ENTlER”改名的LIBRo备受关注。
比起已经成长为国际连锁店的LIBRO,PARco BooKcENTER店铺数量最多的时期也只有14家(直营店13家,加盟店1家)。不过,PARCO虽然资本上隶属于SAISoN集团,但它发展出了脱离“SAISON文化”的“PARCO文化”,并充分发挥了自身特质。PARCO BOOK CENTER也如此,是与LIBRO个性迥异的书店。1994年,当LIBRO的母公司转变为SAISON集团经营便利店业务的“全家”时,所谓的SAISON文化也走到了终点,此后便是集团的解体与重组。1999年,LIBRO的母公司变为PARCO,2000年,根据书店行业的合并政策,PARCO BOOK CENTER被LIBRO兼并了。
关于SAISON集团的变迁,2010年有((SAISON文化的梦想是什么》(永江朗著)、《SAISON的挫折与再生》(由井常彦、伊藤修、田付茉莉子著)等大量相关著作出版。而曾是集团一员的LIBRO内部也出了今泉正光、中村文孝、田口久美子等业内外知名书店员,他们后来出版了《书店风云录》(田口久美子著)、《“今泉书架”与LIBRO时代》(今泉正光著)、《在LIBRO还是书店的年代》(中村文孝著)等作品,谈论LIBRO时代的经历。已故的第一代社长小川道明也曾写过《书架的思想》一书。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