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幸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十二年,作者步履不停,积极深入认知症照护领域,以海纳百川的方式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来自专业和非专业的见解,实践总结出一套以“爱”为核心的有效整合照护体系。这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对饱受认知症折磨的病患及其家属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通过故事、知识和照护笔记的方式,作者想要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总结和巩固认知症照护中的关键要素。本书可以作为广大家属、医护人员、日间照护以及养老机构相关人员的重要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趁你还记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与有效居家照护方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伊佳奇//王培宁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父亲不幸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十二年,作者步履不停,积极深入认知症照护领域,以海纳百川的方式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来自专业和非专业的见解,实践总结出一套以“爱”为核心的有效整合照护体系。这套认知症非药物疗法对饱受认知症折磨的病患及其家属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通过故事、知识和照护笔记的方式,作者想要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总结和巩固认知症照护中的关键要素。本书可以作为广大家属、医护人员、日间照护以及养老机构相关人员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王培宁,台湾阳明医学院医学士,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记忆及老化研究中心进修。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一般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阳明大学医学系教授及台湾临床失智症学会理事。专长为失智症、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化研究。与刘秀枝医师共著有《别等失智上身》一书。 目录 第1章 他不重,他是我父亲 艰难而必须做的决定 我强壮的父亲,生病了 不想放手,亲自照护 第2章 认知症怎么了 观察,思考,行动 疾病诊断:认知症的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十大早期信号 认知症的类型与病程 就算无药可医,仍然需要注意和及早就医吗 第3章 家人照护 资源分配、共识与学习重点 与父亲一起去上课 家庭同心协力,共同照护 家庭关系的重建与凝聚 重新认识长者 对于认知症患者,不同阶段照护的目标有所不同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第4章 家人“爱的工作” 如何居家照护认知症患者 培养称职的照护者 照护体系的建立 生活方式与环境的重建 谁是导演?谁是演员? 不同类型与病程有着不同的生活安排方式 认知症的病程 认知症整合照护:以家庭为核心 罹患认知症,仍然有自尊,有感情 第5章 精神行为症状 让家人最头痛的认知综合征 妄想1:被偷妄想 妄想2:被遗弃妄想 妄想3:嫉妒妄想 妄想4:被害妄想 妄想5:错认 妄想6:幻觉 行为障碍1:攻击行为 行为障碍2:睡眠障碍 行为障碍3:重复行为 行为障碍4:贪食 父亲一周的饮食 行为障碍5:病态收集 行为障碍6:非常规性行为 第6章 照护要领 你需要知道的认知症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法 认知症的药物治疗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1:亲情中的怀旧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2:舌尖上的怀旧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3:照片故事中的怀旧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4:运动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5:认知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6:音乐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7:书法中的艺术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8:绘画中的艺术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9:宠物生活方式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10:园艺疗法 认知症非药物生活方式11:中国味的芳香疗法与按摩疗法 第7章 老爸,我们走 带认知症患者上医院 第一次挂号就上手 老爸的VIP病历表:长者医疗信息 就诊时可能面对的问题 住院、手术及避免谵妄 是时候选择养老机构了吗 第8章 永别了,老爸 必须面对的安宁疗护和准备 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 附录 序言 聪明的照护者 王华丽 一口气读完《趁你还记 得》,非常感动。 伊先生在照顾患有认知 障碍的父亲的过程中,面临 窘境时变压力为动力,主动 学习和寻求资源,并将所学 所悟应用到日常照护中。全 文以积极的视角看待照护过 程,把有效沟通策略、认知 激活技术、行为管理技巧、 营养与运动方式、安全监管 措施等巧妙融合在各种照护 场景中,给读者一种很强的 代入感。 照护并非总是付出,在 这一过程中,如伊先生所言 ,(他)有了更多时间和机 会去重新认识自己的父亲, 了解父亲的人生经历,体会 父亲的内心世界,父子不仅 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代际间 情感纽带的象征。细细品味 ,整本书中都洋溢着伊先生 在照护过程中的自豪感和成 就感。用如此翔实的文字和 细腻的语言记录并分享自己 的照护实践,也是伊先生的 睿智之处!相信越来越多的 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融感 情、智慧、创造力于一体, 成为聪明的照护者。 导语 侍亲十二年,真实记录和还原认知症患者的居家照护要点。 慷慨分享医护人员、日照中心和养老机构没法做到的经验。 直到父母需要有人全天候照顾的那一刻,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再一次迎来新的人生课题,面对认知退化的长者,我们作为子女和家人,需要协助他们留住记忆,延缓认知退化,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继续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伊先生在照顾患有认知 障碍的父亲的过程中,面临 窘境时变压力为动力,主动 学习和寻求资源,并将所学 所悟应用到日常照护中。全 文以积极的视角看待照护过 程,把有效沟通策略、认知 激活技术、行为管理技巧、 营养与运动方式、安全监管 措施等巧妙融合在各种照护 场景中,给读者一种很强的 代入感。用如此翔实的文字 和细腻的语言记录并分享自 己的照护实践,也是伊先生 睿智之处!相信越来越多的 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融感 情、智慧、创造力于一体, 成为聪明的照护者。” ——王华丽,北京大学第 六医院 “这些年来,我遇上用心 的认知障碍家属不少,有智 慧的家属也不少。但这么用 心学习和总结认知障碍的医 学知识,还能把自己12年照 护实践经验写出来,却是我 职业生涯的第一位家属了。 伊佳奇老师把点点滴滴的照 护经验都总结起来,包括与 医师面诊前要准备的资料清 单,需要借助居家护理员、 日间康复和养老机构哪些支 持,家属获得这些支持中需 要承担和关注的内容,都写 得很详细。我们医护团队多 年的努力,也正是希望“培 养”出用心、同时会利用现 有资源的家属。最后,向各 位迷茫中探索的认知症家属 、机构照护者和愿意在这个 领域探索的同道们推荐《趁 你还记得》!” ——李霞,上海市精神卫 生中心 精彩页 我强壮的父亲,生病了 两位警察荷枪实弹地冲入家中,大声地问:“匪徒在哪儿?”父亲急促地回应:“我儿子谋财害命,要杀我!要抢我的财产!警察!救命啊!”电影中经常出现的警察冲进民宅试图制服匪徒的画面,此刻就在我的家里真实上演。 我无奈地请其中一位警察先陪着父亲在客厅坐下来休息,让他了解报案人的说辞;再请另一位警察来到后面的饭厅,拿出医院所开立的父亲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证明书,并拿出说明“认知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书籍及文章,让警察了解“被迫害妄想”“焦虑”“不安全感”“猜疑”“部分近期记忆消失”等是这一类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警察听完我的说明,也查看完我所提供的数据后,再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父亲只是反反复复地说:“我儿子要杀我!要抢我的财产!”他指着一堆整理出来打算丢掉的瓶瓶罐罐,一再地表示:“我儿子打我。”警察则说:“你儿子比你年轻壮硕,如果他打你,你身上一定会有伤痕的!” 这时,警察原本放在腰际枪套上的手,开始轻松放下,用平缓的语气对父亲说:“老先生,你儿子是在照顾你,不会害你的。你放心,我们会保护你的,你儿子不敢对你不好。”警察耐心地与父亲沟通之后,父亲的情绪才逐渐平静下来。警察再三向他保证会保护他的安危之后才离开我家。我有苦难言,只能眼泪往肚子吞。父亲自2004年被医生确诊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之后,这样的戏码一再上演,生为人子,我还能说什么? 自从母亲过世后,我不得不辞去工作,放弃个人生活,搬回父母的家,担负起照护父亲生活与健康的责任。开始每周陪八十二岁高龄的他到医院去看不同科室的医生,从头到脚分别有认知症的神经内科、白内障的眼科、高血压的心脏科、胆结石的外科(或叫肝胆外科、普外科)、肾水肿的肾脏科、便秘的肠胃科及和脚气相关的皮肤科,几乎天天到医院报到。重视他的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忘记为他找营养师,询问如何根据他当前的健康状况来安排一日三餐的营养膳食。 认知症与其他慢性病一样,潜伏期与患病期都很长,疾病通常是在许多复杂因素交互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让时光回到1999年。 那时,我和妻子经常利用周末回家。一方面因为父母过于节俭,在饮食方面营养不够,所以我们刻意采购大包装的牛肉,告诉母亲,我想吃她亲手做的红烧牛肉。事实上,我们只是在家里吃一顿,剩下的足够他们吃一周。另一方面,陪他们打麻将。因为父亲脾气不好,所以为了躲开他,母亲经常出门找朋友打麻将,把父亲一个人留在家,我们希望如果我们回家陪他们打麻将,母亲就可以留在家里,不去朋友家玩儿。 但是,有一次在打麻将时,父亲突然说,有小偷从前面进来了。我的听觉很敏锐,不认为会有小偷登堂入室,所以以为是父亲在开玩笑。再说了,父母亲一向节俭,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于是,我就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别怕,我们家最值钱的是你,有我们保护你,前面的就让他偷,反正也没有啥值钱的东西。”当然,父亲是显得有些不高兴,但在我们提醒他注意吃牌或碰牌的情境下,再也没有提起小偷进家的事。 那次事件之后,接下来的每个周末,我们陪他打麻将的时候,他几乎都会说上那么一两回。当时,我们夫妻俩都不以为然,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认知症。直到有一天,我开车接一位球友一起打篮球,他当时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路上,我将父亲的这个情形描述给他听。没想到,他立即表示:“你要赶快带令尊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内科看刘秀枝主任,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认知症。” 我与妻子听到这番话,都很震惊,平常的确听人说起认知症,但觉得距离我们很遥远,没想到突然就来到我们身边。当天回到家后,我马上就上网为父亲挂号。 随后,陪同父亲到医院看病,经过医生的问诊及心理测验,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刘主任告诉我们,父亲是轻度认知障碍,然后为他开了药。我们将父亲送回家后,回到自己家中上网查什么是轻度认知障碍以及它和认知症有什么关系。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这个阶段已经是认知症前期,如果生活照护得好,比如多做脑部和肢体活动,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就可以延缓发展到认知症。临床研究表明,每年有10%至15%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会发展成为认知症患者。 周末回到父母家后,我向他们解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他们似乎根本不上心。一方面,他们不了解什么是认知症。在他们的认知中,有了发烧、疼痛或外伤等症状,才是病。认知症并没有他们认知中的“症状”,他们自然也就不在意。另一方面,父亲脾气暴躁,会骂人甚至打人。母亲为了躲着他,每天总是找理由出门,经常去朋友家打麻将,通过这种方式来消磨时间。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难免疑心母亲要抛弃他。 这种状况毫无改善,我们每次回家,能劝的都劝了,但他们就是没有任何改变的意愿。我们还发现,刘秀枝主任开的药,父亲根本就不吃。我们问他为什么不吃医生开的药,他竟然生气地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