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高声与细语--蔡报文珠海十年评论选/珠海社科学者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报文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蔡报文2010—2019年10年间在《珠海特区报》的评论选集。以年份为序编排,选题贴近生活、观点锐利、论证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直击问题,摆事实、讲道理,用每篇一千来字的精练文章把珠海建人行天桥、治理电动车、整治农贸市场、开发横琴等具体的民生与城市发展问题一一提出,与读者产生共鸣。从研究角度来说,这本评论选集既是我们考察一个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发展样本的重要资料,也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学习评论写作的很好。 目录 2010年 用特区精神铸造特区之魂 强力推动珠海新的崛起和振兴 虎年珠海 “干”字当头 争分夺秒攻项目 寒士有其居天下皆欢颜 切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绿道网建设需要更多问计于民 创建文明城市要利民惠民 怀有敬意地保护名镇名村 交通建设“抓大”不能“放小” 房价是珠海的优势 加大市内扶贫力度 尊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待一场平等的对话 依山建城逐水成市 尊重和满足市民的文明权益 发展更要“扩容”——写在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之时 寻找特区之“特”的新突破口 热情拥抱世界文明成果 方便农民依法依规建房 容闳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楼价偏高会削弱城市竞争力 2011年 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劲 是主人,不要做看客 加速发展是珠海的当务之急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 要高度重视配套工程 走好横琴开发这步棋 何谓一个美的珠海 树立不一样的发展观念 着力创造有利于人才的大环境/5 l 先行先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西岸春花别样红 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发展的“好”与“快” 要摆正学前教育的位置 治理电动车需要新思路 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社会建设 真正建立重心下沉、上下互动的社会创新机制 培育社会组织是当务之急 用心打造新的民主渠道 在城市软实力上下硬功夫 利用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好 用良知的尖刀解剖自己 在生活激流中写出时代的篇章 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繁荣民间文化大有可为 序言 特区读书人 张洪忠 蔡报文是我认识了30多 年的兄长。他发来书稿《高 声与细语——蔡报文珠海十 年评论选》,让我写一个序 ,我感到很荣幸,又很惶恐 。 我刚上大学一年级时就 认识了报文兄,那时他读高 尔泰教授的美学研究生。我 的专业是生物,但我在业余 时间喜欢画国画,也喜欢看 文学和美学作品,就常去参 加相关活动。有一次,我听 了一场中文系研究生主办的 讲座,一位讲海德格尔的演 讲者吸引了我,我找他要手 稿拜读,就这样,我认识了 报文兄。在没有个人电脑, 稿件全靠手写的年代,报文 兄很痛快地借给了我他唯一 的手稿。我们住在同一栋楼 里,还是隔了一层的上下宿 舍,他在526,我在326。 我们时不时遇到就聊上几句 ,有时也一起逛逛狮子山, 印象中,我们还一起翻爬过 学校围墙两三次。报文兄当 时已经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 知识积累,而我则是一个初 出茅庐的农村稚嫩小青年, 感觉每次跟他聊天对我都有 很大启发,我也从聊天中慢 慢熟悉了海德格尔、胡塞尔 这些名字和后现代、现象学 这些概念。 我与珠海结缘也是因为 报文兄。1991年,报文兄 研究生毕业后到珠海一所高 校任教,我则回到老家峨眉 山背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教书。我与报文兄通信,希 望到沿海地区发展,很快得 到了他的回复与鼓励。教书 一年后,我停薪留职,到了 珠海这片热土,一开始借住 在报文兄的书房,由此开始 了我另一段人生体验。 我在珠海工作了7年,从 生物公司实验员到广告公司 员工,再到自己开公司。在 陌生的珠海,因为有报文兄 ,我感觉不孤单。跟着报文 兄认识了珠海的一批文化人 ,随着他参加文化活动,这 让我在完成一个个商业合同 之外一直保留了一份学术梦 想。 报文兄初到珠海就积极 参与经济特区的文化活动, 在《珠海特区报》大版面连 续发表了《特区不是动物园 》等几篇探讨珠海文化发展 问题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 广泛共鸣与思考,并以《珠 海特区报》为平台引发了一 轮关于经济特区文化建设的 大讨论。报文兄不仅以一位 美学研究者的视角观察珠海 文化,还积极投身于文化建 设活动之中。在珠海教育学 院工作期间,他创办了《珠 海教育学院学报》这样一份 本地的学术研究刊物。对于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珠海 来说,这是有开创性意义的 。他还与《珠海特区报》的 记者和编辑们一起创办了“ 五月花文化沙龙”等文化活 动。这类围绕经济特区的文 化讨论和文化活动,让年轻 的珠海有了温度,让来自异 乡的一批年轻下海者在飘零 之中找到了一份文化归属感 ,也让我这个离开珠海20多 年的人还经常不自觉地把“ 去珠海”说成“回珠海”。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 离开珠海,回归校园,攻读 新闻传播学的硕士、博士学 位,但一直和报文兄保持联 系,每次到南方都尽量找机 会和报文兄聚聚。报文兄也 从高校调到《珠海特区报》 工作,《高声与细语——蔡 报文珠海十年评论选》一书 是他2010_2019年10年间在 《珠海特区报》的评论选集 。翻看之后,我有两点感受 很强烈。 第一,报文兄一直保持 着30年前初到经济特区时的 锐气。《是主人,不要做看 客》《容闳的价值究竟在哪 里?》等,这些文章直奔问 题,30多万字的评论充满问 题意识,报文兄将满身才气 和激情融入社会现实的关怀 之中。虽然书稿题目是“高 声与细语”,但我看到更多 的是高声的激情文字,而细 语则是报文兄的做人风格, 一个读书人的低调与平实。 第二,报文兄到珠海工 作30年,从关注单一的文化 转向关心经济特区建设的方 方面面,一介书生彻底融入 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正如 他自己写道:“这10年,恰 好是珠海从建市30周年到建 市40周年。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我用评论点评过这 座城市发展的轨迹,有过呐 喊,是谓高声;有过轻吟, 是谓细语。不论是高声还是 细语,我蓦然发现,10年过 去了,其间的有些评论并未 过时,依然有直指现实的力 量。” 报纸评论难写,需要考 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要 写成老百姓愿意看的评论, 就更需要选题贴近生活、观 点锐利、论证逻辑清晰、语 言通俗易懂。报文兄的评论 文章就有这些特点,直击问 题,摆事实、讲道理,用每 篇一千来字的精练文章把珠 海建人行天桥、治理电动车 、整治农贸市场、开发横琴 等具体的民生与城市发展问 题一一提出,与读者产生共 鸣。从研究角度来说,这本 评论选集既是我们考察一个 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发展样本 的重要资料,也是新闻传播 专业学生学习评论写作的很 好参考。 我在年少时,一度向往 陶渊明所描绘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名 士生活,展游南坞上,夜息 东庵下,觉得这才是一个知 识分子最佳的生活状态。但 在经历了一些生活磨砺后, 我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开始改 变。很多知识只有融入社会 发展之中才是有价值的,否 则只能算是“知道分子”,知 道很多,但什么都做不了。 人文情怀需要我们关心人间 千万事,而不只是潇洒地闲 来轻笑两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