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法系与中国法研究(丁元普法学论著选)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作者 丁元普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丁元普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中华法系”概念的最早提倡者之一,在法律史、宪法等多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不仅在民国时期颇有影响,而且其对于中华法系的阐述在中国法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民国时期出版的丁元普著作以及其在报刊杂志发表的大量论文,仅收藏于少数图书馆,而且大部分并未标点,利用起来颇为不便。编者经过多方搜寻,择选丁元普在民国期间的主要著作与论文,将之点校编为一册,俾利学界研究利用。具体来说,全书分为三编,分别是中华法系研究、中国法研究与比较法研究,从丁元普的全部著述中选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能够代表民国时期法学思潮的论著,加以标点、校对、注释及排版,以全面展现这位近代中国法学大师的学术成果与思想内涵。
作者简介
丁元普(1888-1957),号詧盒,浙江萧山人。毕业于上海徐汇公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法律科留学。回国后曾任浙江嘉兴地方法院代理院长等职,并先后于中国公学、上海法政学院及震旦大学等校任教,1953年6月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著有《中国法制史》《比较宪法》《法律思想史》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中华法系研究
中华法系成立之经过及其将来
中华法系与民族之复兴
中国法制史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法律之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章 古代宪政之创始
第三章 地方自治制度
第四章 家族社会制度
第五章 经济制度之变迁
第六章 法典之编纂及刑法之变迁
第二编 中国法研究
关于救济金融之抵押权问题
中国币制之变迁
对于《强制执行法》之意见
现代法律与民生主义
所得税与各种赋税之比较
战时经济问题
《非常时期评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要论
第三编 比较法研究
比较宪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立宪政体之各种形式
第二章 宪法之种类及范围
第三章 立法部之构造及组织
第四章 行政制度之比较
第五章 领土及人民
结论 各国新宪法与三民五权之比较
法律上之婚姻问题
法律基于权利之问题
独任制与合议制之审判问题
法学思潮之展望
代后记:中华法系的起源与生成
序言
丁元普(1888—1957)
,号詧盒①,浙江萧山人。
清末举人,毕业于上海徐汇
公学(现徐汇中学),后赴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法律科
留学。回国后,曾任江苏吴
县地方审判厅民庭庭长、代
理浙江杭县地方法院嘉兴分
院推事、浙江嘉兴地方法院
代理院长、上海第二特区地
方法院主任推事,并曾任教
于中国公学、上海法政学院
、震旦大学及大夏大学等处
。此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丁元普还在上海从事律师
业务,为上海市律师公会会
员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丁元普于1953年6月任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③。
工作与授课之余,丁元
普亦笔耕不辍,先后著有《
中国法制史》(上海法学编
译社,1930年)、《比较
宪法》(上海法学编译社,
1930年)、《法律思想史
》(上海法学编译社,
1933年)、《法院组织法
要义》(上海法学书局,
1934年)、《强制执行法
要义》(上海法学书局,
1934年)、《民事诉讼法
讲义》(上海会文堂书局,
1934年)、《民事诉讼实
习》(上海法学编译社,
1934年)、《法院组织法
要义》(上海法学书局,
1934年)、《刑事诉讼法
讲义》(上海会文堂书局,
1935年)、《刑事诉讼实
习》(上海法学编译社编辑
,会文堂新记书局发行,
1935年)、《破产法释义
》(上海法学编译社,
1937年)、《法院组织法
》(大东书局,年代不详)
、《法律思想史讲义》(上
海法政学校,年代不详)等
书。
可以说,幼年接受过的
较为系统的传统教育,与青
年时期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专攻法律的经历,使得丁元
普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
对现代西方的社会科学亦有
相当深入的认识。而回国之
后,他在法律实务界以及学
术界都有比较长的工作经历
,亦进一步磨炼了其实务与
学术的双重能力,终成为我
国近代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
,不仅写下了《比较宪法》
《中国法制史》等理论性较
强的著作,在破产法、诉讼
法等实务性色彩较为浓厚的
领域也有不少著述。①
晚清以降,知识分子意
识到中国已成为帝国主义侵
略瓜分的目标,救亡图存迫
在眉睫。李泽厚指出,“反
帝救国成了整个近代中国思
想的压倒一切的首要主题”
②。民族主义思想也就应运
而起,长久不衰,成为中国
近代史的底色与基调。其中
不少人认为封建王朝的腐朽
与落后是导致中国近代受制
于人的主要原因,所以抨击
旧的制度,否定一切传统文
化。与之相对,也有学者怀
着对于传统文化的“温情”与
“敬意”,从中挖掘阐述现代
性的因素,力图彰显传统文
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丁
元普的著作也有这样的时代
烙印,例如在《中国法制史
》一书中,他以《周礼》的
记载为据,试图说明中国的
宪政传统源远流长,可以上
溯至先秦时期。
同时,丁元普也是法学
界比较早提倡“中华法系”概
念的学者,在他看来,中国
传统的法律文化自成一体,
独具特色,足以与其他法系
并列。这是民族主义思潮的
产物,也成为民国时期建构
国家认同、民族想象叙事的
一个片段。
只是由于丁元普过世较
早,并且长期从事实务工作
,门人弟子较少,所以在学
术界声名不彰。希望本书的
出版能有助于学术界了解、
认识这位民国时期法学家的
思想与学识。
在此,编者还想对本书
的具体编校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丁氏论著浩繁,由
于篇幅所限,这本文集主要
侧重于收录丁氏著作中有一
定理论深度,并且能够反映
民国时期法学家如何思考世
界秩序与中国文化的作品,
对于丁元普一些以介绍为主
的法学教材则只能割爱。
二、丁氏所著《中国法
制史》共有九章,其中第七
章教育制度、第八章职官制
度以及第九章兵制与法制史
关系不大,且其内容本身亦
无新意,因此在正文中予以
略去。此处概言之:第七章
介绍古代国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内容;第
八章关注传统社会中央与地
方的官僚制度;第九章论述
周代以降的军队编制与兵役
制度。
三、依据所收录丁氏论
著的内容与性质,编者将其
有关中华传统法律文明的论
著作为第一编,对民国时期
部门法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二
编,第三编则以比较法研究
为主。
四、本书收录的部分文
章著作或仅是用圈点的方式
进行了断句,或标点方式与
现行语言习惯不同,编者在
尊重原文句读的基础上,按
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一并
加以现代标点。所收录各篇
论著篇章布局存在差异,为
了排版的美观以及阅读的方
便,适当予以调整。
五、丁氏著作中引用的
典籍,有些尽管是直接引语
,实际上并非照搬原文,丁
氏往往有意无意地对原文有
所改动。考虑到保留原书风
貌亦可体现民国时期学术风
格与丁氏思想,故对于原文
中的直接引语,编者仅加以
句读,对于较为明显的脱漏
、改动,可能对于原文理解
产生歧义的,则予以保留并
加编者注说明。故其所引典
籍与目前通行的版本或有歧
异之处。
六、原文中专名(人名
、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
不统一者,不作改动,仅第
一次出现时以编者注的形式
加以说明。如确系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