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两年一届的“真爱梦想杯”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协办,自2012年5月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参赛中小学教师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累计征集了14000多份校本课程纲要和42000多份校本课程教学方案,持续推动了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设计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将五届大赛全部50件特等奖作品,按照主题类别进行整理并编辑成册。大致分为五大类:一是乡土文化与地方特色类,如“舟山核雕”“皮影”“徐州泥玩具”“运河桥韵”“海南骑楼”“乡情古塔”“走进地标”等;二是创意设计与工艺制作类,如“校园泥吧”“熠尘陶艺”“衍纸创意”“创意废绳”等;三是艺术体验与户外拓展类,如“儿童剧”“野营”“走呀,让我们采风去”等;四是科创信息与绿色环保类,如“速度与激情”“创客梦工厂”“舌尖上的化学”等;五是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类,如“篆刻蒙学”“红色二七”“马克思主义·少年说”。这些课程为所有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为课程,为梦想,为学生! 本书既是10年专业公益之旅的纪念,也是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设计的缩影,更是中国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标志。 作者简介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乡土文化与地方特色 导读 01 舟山核雕 02 运河桥韵 03 沛县封侯虎 04 皮影 05 稻米飘香 06 创意绘本 07 海南骑楼 08 护宝奇兵 09 乡情古塔 10 徐州泥玩具 11 走进地标 12 荞麦情怀 第二部分 创意设计与工艺制作 导读 01 衍纸创意 02 小手绘大桥 03 校园泥吧 04 熠尘陶艺 05 纸绳巧编织 06 花与叶——植物标本制作 07 创意废绳 08 牌楼 09 陶艺 10 生活中的创意与设计 第三部分 艺术体验与户外拓展 导读 01 儿童剧 02 表情的秘密 03 儿童音乐剧 04 心晴剧场 05 奇妙的手 06 艺术博览 07 野营 08 走呀,让我们采风去 09 创意写作 10 理财 11 校园心理剧 12 做智慧温暖的行者 第四部分 科创信息与绿色环保 导读 01 龙湖沧桑 02 “火柴人”校园环保行动 03 速度与激情 04 仰望星空·创意航天 05 嘉定数字博物馆 06 低碳生活 07 环保酵素 08 我是校园新拍客 09 校园微电影 10 创客梦工厂 11 微型化学实验 12 舌尖上的化学 第五部分 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 导读 01 红色二七 02 篆刻蒙学 03 小神农走进百草园 04 马克思主义·少年说 附录:2013—2021年五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一览表 序言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推进校本课程能力建设,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 大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课程 与教学研究所与上海真爱梦 想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建全 国性的校本课程设计大赛机 制,搭建校本课程开发的专 业公益平台。这一专业公益 平台,不仅开发和提供了校 本课程纲要和教案研制的技 术模板,还贯彻前置评价理 念,研制和提供了涉及先进 性、一致性、技术性和原创 性等4个维度共16项指标的 评价工具,为中小学教师开 发校本课程提供技术规范和 专业支持。自从2012年5月 启动“真爱梦想杯”第一届校 本课程设计大赛以来,每两 年举办一届校本课程设计大 赛和学术研讨会,至今已连 续举办五届,参赛中小学教 师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省级行 政区域,累计网络征集和共 享14000多份校本课程纲要 和42000多份教案,持续推 动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设计 学术理论交流和实践经验分 享。作为校本课程设计大赛 10年旅程的一个小结和纪念 ,也是向一直关心和支持这 一专业公益平台建设的广大 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 做出的一次成果汇报,我们 特将全部五届大赛特等奖作 品,按照主题类别进行整理 ,编辑成册,取名《课程与 梦想——“真爱梦想杯”校本 课程设计大赛作品精选》, 公开出版发行。 从主题内容看,获得特 等奖的全部50件作品大致可 分为五大类别,即创意设计 与工艺制作类、乡土文化与 地方特色类、艺术体验与户 外拓展类、科创信息与绿色 环保类、传统文化与红色经 典类等。这些成果在很大程 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师 校本课程设计的关注重点和 技术能力的最新进展,具有 十分突出的类型特点。 第一,创意设计与工艺 制作类校本课程的特点。这 类课程常以陶瓷、纸张、泥 土、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事 物或当地特色工艺资源为学 习材料,学生可以在此类课 程中学习一项具体的工艺制 作过程,充分发挥创意设计 物件作品。它们从课程目标 到学习主题与活动的安排, 再到评价任务设计,大体上 都遵循同一种设计思路。首 先,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 的活动了解一项手工艺制作 的基本流程、所需工具、具 体技法等内容,同时学习如 何欣赏该手工艺制品。其次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 础上,教师设置课时留给学 生设计与制作,学生则将先 前所学的手工艺知识与技能 应用到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 ,充分体验作品创作的全过 程。最后,学生再通过作品 展示与评价环节加深对手工 艺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获 得校本课程学习的成就感与 欣赏他人、评价他人的能力 。 第二,乡土文化与地方 特色类校本课程的特点。这 类课程主要以介绍某一地区 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 化遗产为主要切入点展开, 课程内容充分反映了地方特 色,为学生深入了解、欣赏 、传承家乡文化提供了学习 机会。其设计以两种思路为 代表。第一种思路为选取能 够反映地方特色的手工艺项 目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如“ 舟山核雕”“皮影”“徐州泥玩 具”等。该思路的整体过程 和创意设计与工艺制作类校 本课程类似,即遵循“了解 并欣赏地方手工艺及其历史 文化——设计并创造地方手 工艺作品——展示并评价自 身与同伴的手工艺作品”的 学习活动安排流程。与前一 类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区别在 于,乡土文化与地方特色类 校本课程在前者的基础上, 更加凸显手工艺项目的地方 性与独特性,侧重于对学生 家乡情怀的培养。第二种思 路以地标性建筑为主要线索 ,串联地方文化共同构成校 本课程学习内容,进而结合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组织学习 活动,如“运河桥韵”“海南 骑楼”“乡情古塔”“走进地标 ”等。遵循此类思路的课程 设计共通点在于,教师在指 导学生做好前期了解与准备 工作的基础上,专门设置课 时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 以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 身体验中感知家乡文化、认 识家乡文化。在学生拥有切 身体会后,再设计家乡旅游 路线规划、家乡绘本绘制、 家乡短片制作等成果展示活 动,鼓励学生将对家乡的全 新认知与情感转化为实物或 非实物作品,体现自己的所 思、所获、所感。 第三,艺术体验与户外 拓展类校本课程特点。这类 课程着重鼓励学生探索自我 、探索世界,学生可以在此 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以 剧目创作、舞台表演为代表 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走出课 堂、投身自然,感知周围的 点滴世界。它们的共性在于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切入 点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如 身体的构造、生活的地方等 。这些课程内容的切入点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 的或遇见的,但他们又没有 一个完整的学习机会更加深 入、全面地了解它们,而校 本课程的设计可以帮助他们 重新认识这些熟悉的事物与 环境。其次,在课程活动的 安排上注重学生自身的表达 、创作与探索。教师善于通 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情境 游戏、剧本改编或创编、剧 目排演、新闻采编等,鼓励 学生充分释放自我表达的欲 望,在这些活动中勇敢表达 自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