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因斯坦图传/青少年阅读传记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德)菲利普·弗兰克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爱因斯坦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再现了其不平凡的一生。在作者笔下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坚守本心、慈悲为怀、幽默风趣的智者。
作者简介
菲利普·弗兰克,爱因斯坦授权传记作家,爱因斯坦的挚友、同僚;同时还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他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并且还是维也纳学派的一员。菲利普·弗兰克1907年在路德维希·玻尔兹曼的指导下从维也纳大学物理学系毕业。随后,爱因斯坦推荐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在布拉格大学任教。之后菲利普·弗兰克移居到美国,在哈佛大学教授物理与数学。1947年,他创办并组建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科学分部。其主要著作有《爱因斯坦传:他的生活与时代》《现代科学以及其哲学性》《科学哲学》等。
目录
Chapter 1 青少年时代
1.1 家庭背景
1.2 童年时代
1.3 慕尼黑高级中学
1.4 学术兴趣
1.5 逃离慕尼黑
1.6 求学苏黎世
1.7 专利局职员
Chapter 2 爱因斯坦在布拉格
2.1 苏黎世大学的教授
2.2 任职布拉格
2.3 布拉格的同事
2.4 布拉格的犹太人
2.5 爱因斯坦教授
2.6 告别布拉格
Chapter 3 爱因斯坦在柏林
3.1 索尔维会议
3.2 维也纳之旅
3.3 柏林相邀
3.4 柏林的学术地位
3.5 柏林的同事
3.6 柏林的学生
3.7 第一次世界大战
3.8 战时生活
Chapter 4 相对论
4.1 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
4.2 万有引力的新理论——“弯曲空间”
4.3 四维空间的意义
4.4 实验检验理论
4.5 宇宙难题
4.6 验证理论的远征队
4.7 理论证实
4.8 公众态度
Chapter 5 公众人物爱因斯坦
5.1 爱因斯坦的政治态度
5.2 战后德国的反犹太主义
5.3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5.4 和平主义者爱因斯坦
5.5 反爱因斯坦运动
Chapter 6 爱因斯坦在欧、美、亚
6.1 荷兰之旅
6.2 捷克斯洛伐克之旅
6.3 奥地利之旅
6.4 美国之旅
6.5 英国之旅
6.6 爱因斯坦和拉特瑙谋杀
6.7 法国之旅
6.8 中国、日本、巴勒斯坦和西班牙之旅
6.9 诺贝尔奖和“俄罗斯之旅”
Chapter 7 原子物理的发展
7.1 爱因斯坦执教柏林
7.2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观
7.3 统一场理论
Chapter 8 肃清
8.1 爱因斯坦五十华诞
8.2 帕萨迪纳客座教授
8.3 德国大学的种族清洗
8.4 仇视爱因斯坦
8.5 最后的日子
8.6 爱因斯坦兵役观
Chapter 9 科学与政治
9.1 科学理论与政治意识形态
9.2 前法西斯阐释
9.3 外界抨击:爱因斯坦理论中的犹太思想
9.4 爱因斯坦与苏联哲学态度
Chapter 10 爱因斯坦在美国
10.1 高级研究院
10.2 入职高级研究院
10.3 就职高级研究院
10.4 难民学者
10.5 原子时代的开端
10.6 普林斯顿
导语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作为传主,就决定了这本书不可磨灭的阅读价值。
作者作为爱因斯坦的挚友,真实又贴切地向读者展示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
当孩子孤单迷茫时让他读爱因斯坦吧!爱因斯坦也曾学业堪忧,跨国去求学。
当孩子失败受挫时让他读爱因斯坦吧!爱因斯坦也曾饱受挫折,受到众人非议。
阅读爱因斯坦,感受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工作精神和处世态度,树立起人生的榜样。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过去的100年中,世
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其原因不在于政治,也
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科学
技术——直接源于先进的
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技术
。没有别的科学家比爱因
斯坦更能代表这种科学的
先进性。
——霍金
爱因斯坦并不追求发
明物有实际的功用,他享
受的是克服重重困难的过
程。
——《爱因斯坦图传
精彩页
1.1 家庭背景
爱因斯坦的父母先辈生活在德国西南部的施瓦本(Swabia),五行八作,却不曾听说有谁卓尔不群。爱因斯坦对此的解释是:“生活环境制约了我先辈的出类拔萃,无法让他们脱颖而出。”
施瓦本人勤思擅行,热衷艺术,醉心哲学、宗教。不同于普鲁士军官的铿锵有力、柏林市民的愤世嫉俗、德国牧师的精推细敲,施瓦本人绵言细语,音若潺湲叮咚之溪水。爱因斯坦游历各国,乡音所剩无几,但他平和友善、娓娓叙来的话语风格依旧流露出施瓦本语的味道。
爱因斯坦犹太后裔身份对其影响深刻。当时犹太人视德国古典作家为指导道德和行为的导师。席勒(1759—1805)、莱辛(1729—1781)和海涅(1797—1856)等与所罗门、《约伯记》一样备受推崇。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后,知识分子陷入矛盾,在家依旧向子女传授犹太教经典和德国古典精粹,但同时,也崇拜新帝国,仰慕统治者治国有道,在公共社交场合让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尽量符合统治阶级的规范。只有宁静致远、不畏强权、坚守自由的人方能保持态度。青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人。尽管后来他常与德国主流背道而驰,但对家乡和施瓦本的父老乡亲却总是充满感情。
1.2 童年时代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符腾堡州的一个中型城市——乌尔姆。出生一年后,他家搬至慕尼黑市郊,父亲和叔叔共同经营了一家小型电气设备工厂。一年后,爱因斯坦的妹妹出生了。
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不善经营,多次亏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工作之余,他常携家人在风景秀丽的乡村漫步、沿风光旖旎的湖畔徜徉。他喜欢去巴伐利亚的小酒馆边嚼着甘甜的萝卜、吃着美味的香肠、品酌上好的啤酒。他钟爱品读德国的诗歌,特别是席勒和海涅的诗。
爱因斯坦的母亲名波琳·科赫,幽默风趣、酷爱艺术、喜欢古典音乐,尤其痴迷贝多芬的奏鸣曲。每每夜晚有工程师来访,她都会弹琴助兴。
叔叔倾心优雅的精神生活。他是个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在技术领域是个行家里手。正是受叔叔影响,爱因斯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半田园式的生活环境促成了爱因斯坦的某些特质,比如一板一眼的较真性格、喜欢席勒诗歌、热衷演奏古典音乐,这种生活也让他后来对柏林和纽约的都市生活总有些许畏惧。
爱因斯坦很晚才学会说话,总是沉默寡言。在家,他从不主动参与保姆组织的家庭儿童游戏,为此被戏称为“波尔爸爸”;他不喜欢跑步、跳高这类剧烈的体育运动;他也不合群,终日沉浸在冥想中。
那时流行士兵游行游戏。慕尼黑的家长们总是鼓励孩子,“将来长大了,你要成为这游行队伍里的一员”。通常男孩都会为这个崇高的理想斗志昂扬。爱因斯坦却说:“我长大才不要成为这样可怜的人。”在他看来,游行的士兵已被迫沦为一种“机器”。
这时候的爱因斯坦已经显现出其最典型的双重性格特征:一方面,他痛恨任何形式的专横欺压,痛恨“机器化”行径;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宇宙中的自然法则。尽管当时还小,只能从传统宗教角度来理解、崇拜。爱因斯坦的这种双重态度伴随了他的一生,这也解释了为何他日后有许多稀奇古怪、前后矛盾的行为。
德国当时的小学隶属于各大宗教教派,学校的日常工作由牧师负责。慕尼黑的教派大都属于天主教,因此,大多数学校隶属于天主教。爱因斯坦是班里唯一的犹太人,不过犹太身份并未对他接受天主教的教育产生任何影响。有一次实物教学课,老师拿着一个大钉子对学生们说:“这颗钉子与十字架上钉死耶稣基督的那颗很像。”之后,怕影响其他同学和爱因斯坦的关系,老师没有继续讲耶稣基督是被犹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事。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很多次,老师不多说,同学也不多提。尽管如此,爱因斯坦仍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不合适,一方面,钉子容易让人联想起与其相关的残暴案例;另一方面,他坚定地认为,惟妙惟肖地讲解暴虐行为非但不能强化人们对这种暴虐行为的任何敌对情绪,反而会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施暴欲望。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41:52